摘要:根据现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标准,已完成建造的工程项目更多的应用于防洪、灌溉、蓄水、发电等几个方面,明显改善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随着新时期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导流及围堰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围堰
近些年,随着我国水利水电项目的不断完善,技术人员掌握了更多水利水电项目技术,为后续的工程建造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按照目前施工技术的特点,在对围堰技术进行升级后,我国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壁垒,按照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施工要求,对围堰技术进行升级,同时进行施工导流,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工期任务,并严格把控水利水电项目质量,降低成本支出,使人员利用效率更高。
1.1 施工导流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相关单位应指派专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勘查,并模拟出河水引入特定方向的具体施工方案,然后分析不同区域的水体存储能力,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大坝修筑。利用专业的导流技术完成水体引流,最终提高水利水电施工的工作效率,使其达到预期的蓄水效果。提前完成导流方案的制定,能够使后续施工过程更加顺利。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参照提前制定的方案进行解决,可以免对整体施工工序造成影响。施工导流分为以下3个阶段:前期确定围堰的水流阻挡效果,然后根据水体流速完成相关水坝的施工;中期按照导流程序对坝体的高度和汛期河水深度进行测量,利用专业的防洪抗洪办法,将水体引入指定范围,消除洪涝风险;后期根据已经执行的水体导流方法,完成最终的大坝修筑任务。
1.2 围堰技术
围堰技术是在相对干燥的区域,通过临时搭建挡水项目的方式,将水体引入指定位置。围堰通常利用土石等材料,由于这些材料方便拿取和运输,因此在施工时更有利于进行水流的调控,并可以通过车体自卸的方式将砂料输送到指定范围内,然后利用挖掘机和推土机完成砂石的压实和填铺。前期的围堰填筑高度要高于水平线0.5米高程,之后将指定区域的水体抽干,并按照标准的围堰施工方法,对边坡的位置进行加固,使整体围堰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围堰的沉降量,精准计算沉降高度,利用水泥砂浆和其他材料进行加固,进一步提升围堰技术应用效果。
2.1 分段围堰法导流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会遇到许多突发问题,这些问题都应提前进行方案设定,以免对整体施工工序造成影响。在全段围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段导流的方式,对不同区域的工程进行分段施工,在保证现有施工质量和施工工序的前提下,对河床、明槽、缺口和坝体等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分别进行专业的引导,使整体工序更加安全和标准。通过对现有导流方式进行拟定,了解河床的宽度,分析对水流状况造成的影响之后,参照水利水电项目的建造方式,将整体倒流效果进行测量,专业人员利用科学方法将需要建造的区域划分成几个固定的区间,之后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提高单个区域的工程质量,最终构建更加稳固的施工结果。按照河床围堰施工工序要求,在对上流水体阻截过程中,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将巨大的水流进行自然化的引导,通过高效的调节和管控,进一步展现分段围堰法导流的施工优势。
2.2 全段围堰法导流
全段导流是在围堰的过程中,一次性完成河床的建造,此时建筑人员要根据水体的流经方向,合理管控河道区域,在施工作业范围内避免水体流入,并按照水体流速的方向和压力,提前设定获知方向。具体的操作内容为,全段围堰导流法是将上、下游水体看作一个整体,按照项目施工方式提前完成围堰位置的确定,在水体经过相应通路以后,利用已经完成的基坑开挖区域,将水体引入指定范围。封堵区域施工,如果出现渗水情况,可以利用事先准备的泄水通道,将少部分的水体引入指定范围内。该项目的整体引导流量较小,所以当水体超过20~30立方米/秒,则要迅速利用镀槽导流方式,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全段导流施工还要注意周边地形以及水文状况,根据特定的技术条件和经济能力,选择适合的项目施工方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果。
3.1 设置围堰平面
水利水电施工导流中围堰的平面设计,直接关乎后续的整体施工效果。工作人员按照已有的围堰施工标准,对现有围堰进行平面构建,并参照项目施工方案,对特定施工细节和施工流程进行模拟和纠正,采取科学的方式对整体施工工序进行规划。与此同时,在对围堰平面中施工设施以及相关交通通道运输和材料放置平台,也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培训专业人员完成指定操作。还有,围堰平面施工前要对周边地质状况进行勘察,了解实际的偏颇角度和大小,并根据水利水电施工要点,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和升级,以提高整体施工水平。
3.2 测量放线
围堰施工开始前,应指派专人对整体施工数据进行测量,了解施工前的相关控制点,并完成施工标志的放置。针对坝体轴线的位置,可以根据后续的坝体砌面尺寸和高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确保坝体断面准确的同时,通过测量放线的方式获得更精准的施工数据。
3.3 围堰施工
利用已经准备好的编织袋装好黄土,之后在指定位置进行围堰。由于需要使用大量的黄土,所以要提前利用运输车将黄土装袋以后运输到指定位置。经过挤压和密实填充等工序后,利用铁丝将袋口缝合,避免黄土溢出。通过不断叠加的方式,有效控制编织袋的倾斜角度,在开口处利用相互压合的方法,避免土体溢出,并保证编织袋按规定使用。
3.4 支护钢板桩
打一排10厘米厚的钢板桩,对整体的坝体结构进行加固,然后在水深范围达到0.6~1米之间处,利用钢板桩进行阻挡,之后迅速用装好的土石袋子进行根部固定,消除因水体压力而导致的堰体底部位移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堰体的稳定性,应提前对施工区域的淤泥进行清理,利用挖掘机挖出钢板桩的预埋通道,为后续施工提供帮助。
3.5 淤泥清除
專业人员应提前7天利用大型机械对围堰区域的淤泥进行清洁。按照文件的设计标准,要确保坡度比例在1∶1范围内,并利用已整齐堆好的草袋进行压实,避免渗水。在水下施工作业时,专业人员要提前穿戴好胶鞋、安全帽,避免在施工阶段由于操作不当而发生触电事故。在清洁淤泥的过程中,各机械之间要保持10米左右,避免因距离过近而出现的刮蹭等问题。此外,还要避免机械陷入淤泥中,可根据坝体的周边土质状况,提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因淤泥清除工序而产生其他风险问题。
3.6 对导流围堰施工做好相关的控制
水利水电监管部门在工程开展的同时,还应指派专业团队完成现场管理和监督,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围堰导流整体流程进行优化和改善。参照以往的施工结果和施工问题,对后续施工过程做进一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要保证按照标准化操作方法开展围堰导流工作,机关人员也要及时获知相关数据信息,了解整体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按照施工计划对后续的施工工程进行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重点为围堰导流技术,在相关技术不断成熟的同时,围堰导流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整体施工效果。所以,建造人员要更多的完成围堰技术的钻研和升级,并按照目前围堰技术的引流方法和标准,对整体施工工序进行完善,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投入,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
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通过科学地进行导流及围堰工作,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效率,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基于此,作为技术人员,要全面地掌握先进的导流及围堰技术,科学的开展技术应用研究,从而创新导流及围堰技术应用方式,全面的提高导流及围堰技术水平,进一步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作者简介:张东辉(1977-),男,中专,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