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虹呈
摘要:农业科技推广能力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深度和广度,可以采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功能、加强科技推广人员的自身建设、开展农户素质培训等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兴农
2020年,辽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前实现65%目标,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达到39%和40%。高标准农田规模达到2645万亩,超额完成原规划任务,科技设施装备实现了从量变向质变升级的转变。
从发展基础来看,辽宁的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在农业资源、农业科技服务、科技人才储备,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优势明显,且在雄厚工业基础带动下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装备支撑、创新驱动、绿色引领、数字赋能新阶段,正朝着产业强、生态环境好、乡村民俗健康、综合治理强、农民富裕大步迈进,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大力支持东北及辽宁等多重利好叠加下迎来加速发展期,辽宁必须找准在农业科技服务全面高质量发展,及全面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牢牢把握“三农”发展主动权,重塑辽宁农业农村新优势。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支撑服务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推广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来看,省内还存在农技推广模式较为单一、服务水平提升缓慢现象,不能满足新时期整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省内部分县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及服务工作还沿袭旧的模式,缺乏重视及经费支持,尽管辽宁省政府重视并要求大力提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水平,但部分县区本级财政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再加上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水平提升速度较慢,也表现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农业结构调整还不均衡,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总体供给能力水平不高;农业产业链条还不够长,农产品生产与精深加工业发展尚不匹配;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等现象。
二是社会参与程度低。“十三五”以来,辽宁农业科技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并取得了较好成就,但在产业融合及社会资本参与方面仍存在不足。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农业相关服务部门,满足于单向的供给,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也要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要发动全社会各市场主体的力量,开展全面衔接、推广,形成社会合力,发展推广服务品牌,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综合影响力,社会企业、返乡农民、资本投资方等参与机制未完全建立,未形成社会多元化推广服务模式。同时,在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服务供给后,事后服务机制也待完善,完善并解决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使服务覆盖前、中、后3个阶段。
三是人员服务体系机制待完善。进入新时期,信息化、产业化的融合提升了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素质要求,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人员能力、水平决定了成果转化水平,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服务水平都是较为重要转化因素吗。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体系建设中,人员队伍面临断层,人员队伍结构面临完善,存在部分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的问题。同时,专业水平综合评价低下,部分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年轻队伍锻炼少,导致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无人去做,并且达不到综合推广要求。在农业生产、管理相关产业环节更是缺乏专业的人员,特别是新型科技融合后的服务,其主要原因农业发展失去了吸引力,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都需要与时俱进,进而吸引能力优秀的人才,并提供完善有效的发展机制。同时,要完善推广工作机制、流程,开展相关推广培训,培养后备人才,彻底解决专业人员缺乏及推广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
一是集中力量办实事。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推进科教兴农、人才强农。项目先行、多点开花,立足发展基础,如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以及销售模式创新培训计划,提升农业种业创新能力,积极创建国家北方粳稻技术创新中心、农作物种質资源保护与利用区域中心。建设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宣传《辽宁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名录》,优化企业运营方式,加大辽宁黑猪、辽宁绒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力度。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重点攻关粳稻、海参、河蟹、黑猪、绒山羊等特色产业集成技术。持续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加大项目服务供给,遴选农业科技服务及技术,示范推广优质绿色、高质量的技术模式,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创新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同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强化社会企业参与力度。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落实秸秆覆盖免(少)耕作业补助,实施保护性耕作。推进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特色作物等机械化协调发展和“互联网+”农机作业、“农+”智能手机新农具系统应用。高质量实施农业种技服务、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机制,优先保障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及农业绿色发展所需方面的补贴需求,扩大新产品、新技术推广补贴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