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消失的古黑水国

2022-04-12 00:00:00汪志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11期

“沙草迷离黑水边,何王建周史无传。中原灶具长人骨,大吉铭文草隶砖。”1941年,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这首诗写到了甘肃河西走廊神秘消失的千年古黑水国。而在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就路过黑水国。在沙草迷离的戈壁边缘,怎样的河水会被称为黑水?又是怎样的一座古城被人叫作黑水国?千里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神秘而美丽,前不久我去进行探秘。

被风沙侵蚀的文物宝地

于右任写诗后自注:“甘州西黑水河岸古坟占地十余里,土人称为‘黑水国’,掘者发现中原灶具甚多,遗骸胫骨皆长……”古黑水国遗址坐落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北17公里处,遗址又称黑水国城堡,俗称黑水国或老甘州,民间亦称甘州老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驿站,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考古界有“河西走廊文物宝地”之称。1908年俄国考古学家和探险家彼得·科兹洛夫发现并发掘了它,它的发现是当时震惊中外的考古学大事件。2001年,古黑水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日出时分抵达古黑水国遗址,太阳的光晕缓缓跃出地平线,晨雾未散,氤氲飘渺。就在我站立的后方,古黑水国遗址颔首沉默。

古黑水国遗址海拔1472米左右,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10千米,整个城址分为南北两城,两城均位于黑河西岸,相距约2.5公里。除了城门略有差异之外,两城面积形制基本相同,但两城建筑年代相差较大,北城修筑时间较早,受黑河河道侵蚀以及风沙影响,保存状况较差。南城修筑时间较晚,因此保存得相对较好。

北城始建于秦汉时期,最早为归附了匈奴的小月氏聚集之地鱳得,西汉名将霍去病取得第二次河西之战的胜利后,政府在此设立鱳得县,随后成为张掖郡治所,北城即在此期间所筑。北城沿用了约700年,隋朝时期隋炀帝击败吐谷浑收复河西后,张掖郡治所由此向东南移至如今的张掖市区,北城逐渐废弃。

北城遗址轮廓清晰,整体近似为方形,东西宽约240米,南北长约220米,四面墙体均未筑马面(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修建突出的矩形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墩台俗称马面),城门位于南墙中部,无瓮城。北城西南部已被沙丘吞噬,侵占了城内三分之一的面积,西墙南侧的城墙已被沙丘掩埋,独留一座角墩傲然屹立在沙丘之上,像一个哨兵一样守护着古城。南、东、北三侧的城墙遗迹较为明显,高度在1~3米不等。从远处看,断断续续的城墙像是一列驼队负重远行。城墙均为夯土板筑,层高约15厘米,城墙外侧遍布黄沙,部分黄沙已与城墙持平。

南城在北城南侧约2.5千米处,以312国道为中轴,与北城近似相互对称。南城约建于唐朝,唐代在此设立了巩肇驿,是张掖通往河西走廊西部的第一座驿站。巩肇驿后被西夏和元朝沿用,元代在此设立过巴剌哈孙驿,民间称之“西城驿”,因此这里也被称作“西城驿沙窝”,沙窝就是风沙囤积之地。明朝在此设立小沙河驿,随着风沙的逐步侵蚀,南城周围被黄沙围困,明清之后南城也被废弃。

南城面积与北城相当,但城门开在东墙中部,建有瓮城,这是南城与北城在形制上最大的区别。

从古黑水国遗址大量出土的陶壶、罐、鼎、仓、屋、井、灶和五铢钱(汉代流通货币)可以看出,它始建于西周,在西汉消失。残垣断壁,留给后人以无尽的遐思。

传说里的岁月沧桑

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黑水国?传说当年在建城时因旁边有一条黑河流过,这条河的源头在祁连山,是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因发洪水时带有黑沙而得名黑河,正因为黑河才有了黑水国。据史料记载,古黑水国遗址很早以前是个很大的湖泊,后来逐渐干涸,形成了一块巨大的川地(平旷的地带)。在先秦时期,这里曾是小月氏人的居所,小月氏国的国都就建在此地,后为匈奴占据,此地成为匈奴得王王城所在。自正式划入汉朝版图后的两千年间,这里一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军事、政治重镇。《甘肃府志》称“其地在唐为巩肇驿,原为西城驿。”

黑水国消失的缘由,在当地百姓中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战争使黑水国亡国。元末明初,大将军冯胜派兵围攻黑水城,筑起拦水坝,将黑河改道,导致城内无水,守军被迫弃城突围,官兵或死或降,百姓颠沛流离。加之这里气候干旱少雨,空气蒸发量大,明朝的军队打了胜仗也没在此停留,久而久之,这里渐渐变成了无人之境。

另一种传说则是天灾,是沙尘暴摧毁了这个古国。传说隋朝时,有个叫韩世龙的大将驻扎此城。一天黄昏,一位皓发白须的老人来到古城,两手空空,却沿街叫卖“枣”“梨”。人们大惑不解,报知韩世龙,韩世龙觉得奇怪,但很快悟出是神仙指点,须要“早离”。于是他当机立断,率领军民连夜弃城而去。果然沙尘暴摧城拔屋,一夜之间,城池便被风沙掩埋,整个国家覆灭了。

探秘古黑水国遗址,我发现这是一座谜一样的古城,各种各样的传说为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也为这座千年城池带来了想不到的厄运。

据传,解放前,古黑水国遗址曾出土一些古人的遗骸,他们的胫骨远超过一般人,当地老百姓称之为“长人骨”。除了“长人骨”,牧羊人发现的“金月亮”传说,为这座古遗址带来过一次浩劫。

有一个牧羊人在黑水国附近放羊,他养的狗每天一到黑水国就不知去向,牧羊人觉得非常奇怪,想弄个明白。有一天,他悄悄跟着狗到了残破的城垣下,只见狗钻进了一个洞,他试探着慢慢跟了进去。牧羊人心中忐忑不安地向前窥视,突然,眼前出现了一道道金光,牧羊人惊呆了。洞里像一座宫殿,每一道门里都堆满了金银财宝,他欣喜若狂地向前走,走到第九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时,只见一张方桌上摆着一个金月亮。牧羊人环视洞内,他无法带走这么多金银财宝,只想把金月亮带回家。可当他慢慢靠近桌子,双手触摸到金月亮时,室内顿时一团漆黑,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无奈,他只好放下金月亮,室内又恢复了光亮。牧羊人出洞后,做梦都想取回金月亮,但当他再次来到这里时,风沙掩埋了一切,只剩乱石沙丘和废弃的城池。

1938年,国民党军马步芳部旅长占据甘州后,听到牧羊人的传说,便大肆开挖黑水国的古墓葬。据说挖出古陶汉砖无数,仅汉砖即可铺一条十几公里的道路。大量的墓葬被撬开,出土了很多遗骸,许多遗骸胫骨都很长。相关专家分析判断,他们个子应该较高,由此推断,黑水国一带曾生活着一支不同于汉族的其他民族。专家分析,月氏民族分布在东至新疆、西至黑海、西南至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这些胫骨可能就是月氏人的遗骸。

虽然岁月的黄沙早已掩蔽它的容颜、历史的尘埃也剥夺了它的繁荣,但沿着经流不息的记忆,依然能看到四季在古城流转,河流在脚下蠕动,依然能感受到绿树掩映的田园深处的疲惫和幸福,依然能体味到远古的风向远方问候广阔的世界,依然能听到悠远的牧歌和征战的号角从历史深处抵达内心……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