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明
(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 710063)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内国外安全因素都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历史背景下,党和国家愈来愈重视国家安全问题。在教育和学科建设上表现在,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强调了培养国家安全学科专业人才。2020年12月30日,教育部正式设置第14个学科门类——“交叉学科”门类,确定“国家安全学”为该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在目前的交叉学科门类下探讨加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建设以及路径分析,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定位,对于推动和优化国家安全学学科的长期发展,为国家安全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安全稳定局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安全问题早已存在,虽然国家安全问题所涉的不同领域对于各自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均有一定的聚焦和研究,但作为一个一级学科的存在,国家安全学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构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初期,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地探讨。
1.1学科定位刘跃进早在 1998 年就提出了构建国家安全学的设想,2004 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国家安全学》, 2009年进一步提出国家安全学应与公安学一样作为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的建议[1]。随着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以及新的《国家安全法》对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刘跃进把握国家安全学科可能发展的新方向,提出了构建国家安全学科门类的构思[2]。这一构思也得到了史红星研究员以及黄胜强等的认同[3]。2020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确立了“交叉学科”门类,并同时明确“国家安全学”为该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该通知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学界关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定位的争议,多数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既定的一级学科之下的其他相关内容的研究。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仍有学者对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定位提出质疑,如王林指出:将国家安全学定性为学科门类是最优选择,因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当前的国家安全内涵以及外延足以支撑起来一个学科门类,而且在逻辑结构上也能够与已有的13个学科门类保持一致,而把其放在一个“交叉门类”下,不仅不合理,而且也显得突兀[4]。李文良也认为,从“大安全”格局的视角来看,把国家安全学科定位为一级学科而非学科门类,“不能完全反映国家安全学的属性和本质,严重降低了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地位。”[5]
教育部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将国家安全学作为其一级学科,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更为便宜。因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排除后期会有更多的新兴学科出现,但在无法预测具体学科类别特征的情况下,结合当今学科发展融合交叉的特点,先将其统一纳入“交叉学科门类”,无论如何都会有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没有将国家安全作为学科门类设置而是作为一级学科,还与该学科设立的方式历程有关。传统的学科(一级学科、学科门类)都是走的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也就是说现有低级别的学科(比如二级学科)发展先行,达到相对成熟的程度后,再凝练成立一级学科,进而构成学科门类。而国家安全学的设立历程则恰恰相反,其政府主导及自上而下的特征非常明显,直接确定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而对于二级学科的具体设置等,截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从交叉门类目前所明确的两个一级学科来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之间也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与之前的13个学科门类之下所设置的一级学科截然不同。从国家安全学科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定位、一级学科之间的关联等角度考量,将国家安全学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只能是一个发展阶段的权益之计,从长远发展来看,国家安全学学科门类仍然是最优选择。
1.2学科属性国家安全学科的设置,与2014年以来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密切相关,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国内安全和国外安全。就具体领域而言,总体国家安全观最初提出时涵盖了国民、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核、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等12个方面的安全内容,而在后续的发展中,在内容体系上陆续增加了生物安全、外层空间及国际海底区域和极地、海外利益等安全。虽然上述列举在内在关系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包容与交叉,但国家安全内容属于一个开放的体系这一点则表现得很是明显,因此后续也肯定还会有新的内容增加。
国家安全学学科当然要以“国家安全”为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虽然谈其学科属性时必然涉及到研究方法等,但研究对象(内容)是主要的界定标准。从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新的《国家安全法》所涵涉的领域来看,国家安全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学科体系,基本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科分布上看,传统的13个学科门类中无一不包含有国家安全的内容和因素。正是因为此,国家安全学科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交叉学科。但笔者认为,仔细分析国家安全所函涉的众多领域,从学科的视角来考量,每个领域中各自所蕴含的安全问题之间的交叉性其实并不明显,比如军事安全与文化安全之间、核安全与社会安全之间等。当然,如果抛开学科视角,从各个领域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上来讲,每一个安全之间必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世界的普遍联系特性在学科建设中的必然体现。这种普遍联系体现的交叉性与教育部公布的二级“交叉学科”如医事法学、法经济学、人文医学、法律政治学等所蕴含的“交叉”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安全学是高度综合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所涉及到的众多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综合学科,其“综合”属性要远远超出其“交叉”属性。可以说国家安全学在一级学科的体现上,是一个“综合学科”,其内容综合了包括但不限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函涉的安全领域,但这些安全领域并不一定存在交叉。而在国家安全学科“二级学科”的层面上看,其“交叉属性”就显得特别突出,真正体现了安全问题与不同部门之间的深度交叉,凸显了交叉学科的属性。明白了国家安全学科“综合”与“交叉”的二重属性,对于我国布局国家安全学科的人才培养以及课程设置,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然在我国教育部明文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之前,多数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已经进行了前期的探索,但毕竟仍属于新兴学科,分析借鉴国外主要高校国家安全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与成就,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2.1基本概况笔者搜集了17个国家137所高校开设国家安全(相关)学科的基本情况,其中美国58所,英国38所,波兰9所,意大利5所,日本、德国4所,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各3所,以色列、阿联酋各2所,芬兰、保加利亚、捷克、新加坡、瑞典、新西兰各1所。
上述137所高校(科研机构)开设的国家安全相关课程在学位呈现上,授予博士学位的1所,占总量的0.73%;硕士100所,占总量的72.99%;学士32所,占总量的23.36%。另外尚有4所非学历性教育,占到总量的2.92%。
2.2博士、非学历证书培养情况分析由于在整个137所研究对象中,授予博士学位的1个,非学历证书4个,整体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我们将其放在一起简单分析,后文集中对占比较大的硕士、学士授予情况进行分析。
授予博士学位的为芬兰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设置的军事科学学科,其核心课程设置了安全研究、国防研究的社会方面、一般军事理论、军事科学理论、国防后勤与国防经济学、国家安全与国防信息技术与通信理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次搜集的研究对象中,除了芬兰的国防大学外,意大利的特伦托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英国的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莱斯特大学、利兹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美国的新泽西城市大学等六所高校在其培养的相关学士、硕士专业的未来职业中,都提到“该计划为相关学科的博士课程奠定基础”等类似的表述,但在以国家安全为关键词搜集相关数据时,并没有搜集到相关的博士层次国家安全学科。
非学历证书全部集中在美国,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非学历证书类核心课程
上述课程设置,从其核心课程所关涉的关键词频度来看(详见图1),排在前八位的依次是:国际相关(包括国际事务、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跨国等)、恐怖主义、资源安全、政治相关(包括政治与军事、外交政策与军事、国际政治等)、法学、情报信息、核、科技相关。
图1 非学历证书核心课程关键词频次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纽约大学所开设的非学历课程中,有一门课程叫做“虚假信息和叙事战”, 虽然该门课程出现的频次不高,但结合美国这些年来频频通过捏造事实抹黑中国,其实际上采用的就是虚假信息和叙事战的策略,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此,笔者将会辟文另述。
2.3学士学位层次培养情况分析本次所搜集的137所研究对象中,学士层次共32所,占整个研究对象的23.36%。从国别来看,美国17所,波兰6所,英国4所,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保加利亚、捷克各1所。
从学科类别归属看,直接归属于国家安全学的有6个,占19%,分别是波兰帕维尔·沃德科维奇大学的国家安全学、波兹南安全大学的国家安全、人文与经济学院的国家安全、战争艺术学院的国家安全;美国纽黑文大学的国家安全、新泽西城市大学的国家安全;归属于理学的6个,占19%,分别是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反恐、情报和网络犯罪,美国博恩特帕克大学的情报与国家安全、伯克利学院的国家安全理学、东肯塔基大学的国土安全、宾州滑石大学的国土安全、三叉戟国际大学的国土安全理论;文学的3个,占9%,分别是英国伊斯顿学院的犯罪、恐怖主义和全球安全,美国军事大学的国土安全在线文学;保加利亚图书馆研究与信息技术大学的国家安全与文化历史遗产;情报学2个,占6%,分别是美国国家情报大学的情报学、尤宁山学院的国家安全和外国情报分析。还有4个分别归属于其他学科,有捷克国防大学的安全与国防学士,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的公共安全与安保学士,波兰弗罗茨瓦维克国立高等职业学校的内部安全学士,澳大利亚开放大学的安全研究学士。另外尚有11个没有明确查出其学科归属。
从对32所学士教育单位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分析来看,排在前10位的如图2所示。
图2 学士层次核心课程频次
2.4硕士层次培养情况分析在100所硕士层次培养单位中,从国别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分别为37所和34所,一共占据了总数的71%。其他国家分布相对较少,其中意大利5所,德国4所,日本、法国、波兰、西班牙各3所,澳大利亚、阿联酋、以色列各2所,瑞典、新西兰各1所。
从学科分布上看,硕士层面有84个直接归属于国家安全学科,占到了总量的84%,10个归属于理学,6个归属于文学,分布占到总量的10%和6%。
从核心课程设置出现的频次来看,排在前10的如图3所示。
图3 硕士层次核心课程频次
2.5学士、硕士层面核心课程中部门安全(领域安全)覆盖度比较分析国家安全必然具体体现在不同的领域,抛开作为技术或者手段性质的情报、法律,国外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在部门安全(领域安全)的设置上,学士层次与硕士层次的区别明显。
在32所学士层次的培养单位中,培养课程直接涉及到部门安全(领域安全)的只有四个相关项,见表2。
表2 学士层次部门安全(领域安全)分布
但在硕士层次的培养单位中,涉及部门安全(领域安全)的课程明显要丰富,见表3。
表3 硕士层次部门安全(领域安全)分布
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如下规律:一是在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上,美国和英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占据绝对优势,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这与不同国家自身的发展历史、国际形势和自身的国际地位等密切相关。二是在人才培养的整体布局上,呈现出“本科-硕士-博士”“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硕士培养单位占据了总数的72.99%,学士占23.36%,而博士仅仅占0.73%。从直接归属于国家安全学科的分布来看,学士层面只有6个直接归属国家安全学科,而硕士层面有84个归属国家安全学科。三是从核心课程的分布来看,虽然学士层面和硕士层面核心课程出现的频次有所不同,但整体上呈现出一致性,基本上表现为:国家安全基本理论、恐怖主义与反恐、国家安全管理相关课程、国际关系相关课程、情报、国家安全法相关课程、网络等;四是从不同层次核心课程所涉的部门安全(领域安全)来看,诸如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政治安全、核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等,主要集中在硕士培养层面。以上培养单位的层次布局以及课程设置的布局,作为一种事实存在,反映了国家安全(相关学科)的“综合·交叉”属性,与前文对我国国家安全一级、二级学科的分析恰好契合。正是因为在硕士层面国家安全问题突出反映在不同的侧重点,才会出现硕士层面学科数量众多而学士层面相对较少的现象。这为我国国家安全学科的设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1构建基础理论与部门安全并重的开放式二级学科设置框架在教育部确定“交叉学科门类”以及明确国家安全学为其一级学科之前,已经有多所高校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但从各高校的设置情况以及其归属来看,有的是在其他学科门类下设置一级学科,有的是在其他一级学科下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而且差异性较大。如国防大学在军事学学科门类下设置国家安全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设置国家安全学;国家关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国家安全学;清华大学在在核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置国家安全相关学科;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在法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国家安全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地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国家安全学;陕西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下设立国家安全学;华东理工大学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国家安全管理二级学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则在公安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国家安全学科。囿于当时没有国家安全一级学科的官方设置,因此各高校都是依据教育部“可以在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精神而自主设置的,其明显特点都是充分结合了自身的优势学科。虽然有学者认为国家安全学科同时可以从属于政治学、公安学、地理学、法学、管理学、军事学、经济学等众多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导致国家安全学在学科理念与建设上出现严重分歧,进而也导致了国家安全学研究的分散化、碎片化[6],但笔者并不以为然。由于当前的总体国家安全理念和布局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可以肯定地讲,即便将来国家安全学科得到充分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哪一个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涵盖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安全法》所涉及到的所有领域的国家安全学院或者国家安全大学。鉴于此,不同的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在特定的领域内发展国家安全二级学科,不仅是当前的探索模式,也一定是将来国家安全学科二级学科发展布局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从人才培养布局的硕士和博士层面,更应该是这样的发展态势。当然,在今天已经确定了国家安全一级学科的情况下,上述不同培养单位以及科研单位在不同一级学科下进行的二级学科设置以及在不同门类下所授予的学位,则要逐步统一、整合到国家安全一级学科之下,但这种整合更多的是体现于外部形式,对于研究的核心侧重点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关于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的构建,目前只有少量学者进行了探索。就学者们提出的方案来看,关于国家安全学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等二级学科,基本达成了一致。但对于其他二级学科的设置,分歧相对较大,有的学者主张将情报学、文化安全学、军事安全学、经济安全学作为二级学科设置[7];有学者主张将反恐怖学、国家安全教育学、政治安全学作为二级学科设置[8];有学者提出将国家安全管理学、国家安全情报研究、国家安全工程与技术作为二级学科设置[5]。
笔者认为,国家安全学科二级学科的设置,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能够反映总体国家安全观所确立的“大安全格局”。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确立了12个方面的安全布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物安全、极地安全、外空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也都纳入到总体国家安全的范畴。总体国家安全观已经确定了当今时代的“大安全格局”。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安全工作第26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9]。2020年,教育部就是在当前“大安全格局”下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确定国家安全一级学科的,因此,在国家安全二级学科的设置上,一定要贯彻“大安全格局”的精神,同时也要有“大安全格局”的格局。因此,在二级学科的构建上,既要能涵盖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明确了的安全领域,又要持开放思维模式,国家安全二级学科设置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而扩展。
二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与部门(领域)安全并重。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的大安全格局在具体的安全设置上,体现的是部门(领域)安全,但在国家安全二级学科的设置上,除了部门(领域)安全外,还必须重视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这里的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具体应该包含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教育、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家安全管理等。
三是充分尊重、应用好教育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政策与精神。根据2009年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二级学科的设置由学位授予单位在一级学科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2011年教育部为了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印发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不管是上述《办法》还是《细则》,都强调二级学科的自主设置与调整要有利于人才培养,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相适应。毋庸置疑,在国家安全学科已经被确定为一级学科的前提下,其二级学科的设置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经济法治和发展对国家安全人才的需求点,二级学科的设置要能充分反映国家发展在国家安全层面所需要的人才特点、知识体系以及对应的专业领域。只要能围绕这样一个中心理念设置二级学科,具体的设置是“自主”的。
考量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构建的大安全格局,可以说国家安全学科在“国家”安全的层面,可以延伸到几乎每一个领域。当前从事国家安全学科创建与人才培养的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在自身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充分做到与国家安全融合交叉,在确保满足《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所要求的相应条件下,均可以设置相应的国家安全二级学科,而且二级学科的设置始终应该是一个开放场域。当然,为了便于管理,二级学科的名称上还要尽可能地与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安全法》中的构建相一致。基于此,二级学科的设置应该具有但并不限于以下名目:一是上述反映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层面的二级学科,可以包括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教育、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家安全管理等。二是反映国家安全中部门安全(领域安全)的二级学科,可以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等总体国家安全观最初构建以及后期与时俱进补增的国家安全领域。
3.2借鉴法学一级学科实践经验,构建本、硕不同层次“大而全”与“小而精”、面与点结合的国家安全人才培养布局与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在“无论哪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构建涵涉所有领域国家安全问题的国家安全学科”这样一个前提下,就必须非常理性地考量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的布局问题。
如前文所述,国家安全学科从一级学科的属性上看,首先是一个综合学科,从二级学科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从部门安全二级学科的角度,才是一个交叉学科。基于此,对于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而言,笔者主张在本科层面要突出国家安全学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而在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层面,则应突出国家安全学科的交叉属性。具体做法是,可以完全借鉴法学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在不同层次的具体专业设置,即在本科阶段,国家安全学不再细化任何专业,即只有一个国家安全学专业,而在硕士和博士层面,再具体划分为不同的专业。
所谓的“大而全”,是就具体的课程设置而言,本科阶段除了公共基础课即大学英语、习近平法治思想、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基础等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前述的国家安全基础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法治、国家安全教育、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家安全管理等课程,同时借鉴阈外课程设置的经验,可以考虑开设一门情报课程和与恐怖主义相关的课程,再加上一门具有综合性、概述性质的部门国家安全学,在部门国家安全学中概览性地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及《国家安全法》所构建的大安全格局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从学科知识的覆盖上看,本科国家安全学课程的设置上,更强调“面”,以区别国家安全硕士培养层面突出的“点”。除此之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国家安全学本科人才培养层次的招生上,应该文理兼收,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要求理科生在大一阶段继续开设高等数学,同时国家安全学的所有文理学生均应比其他文科学生多修一至两个学期的计算机技术。
而在研究生培养层面,应该重点突出国家安全学科二级学科的交叉特点,重点突出各行业(领域)的本身特点以及各培养单位优势学科。有学者提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应该追求“小而精”的模式理念,即“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选择国家安全学科中的某个分支来建设。”[4]虽然笔者对该学者不加区分不同的培养层次而简单地得出该结论并不认同,但仅就研究生层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言,“小而精”的模式和理念是非常正确和必要的。也就是说,在国家安全二级学科设置的研究生培养层面,不同的培养单位无需求大,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在该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该领域的国家安全学科,以求精致。具体到课程的设置,则应突出交叉的属性,因为部门领域内的国家安全问题必然与该部门的专业性知识密切相关,如果不注重交叉,就容易形成国家安全人才两张皮现象。从研究生的招生来源来看,一是从其他与研究生培养单位国家安全二级学科相近学科的本科生中招收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的研究生,在具体的研究生培养阶段要侧重国家安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从国家安全学本科生中招收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的研究生,一方面招生时要注重对文理生生源的限制以及考试科目的不同设置,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该部门领域专业知识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