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费锦荣(柴桑区农业农村局)
九江市柴桑区是农业大区,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占比较大,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利用率达75%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解决畜禽粪便和秸秆焚烧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柴桑区农业农村局积极转变治理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局从禁止、限制产业发展转向优化、服务产业发展,摒弃了“禁养清拆”“减栏压产”等有碍产业健康发展的“一刀切”治理方式。通过“就地发酵、统筹消纳”模式充分落实养殖场户治理责任,构建“种养结合”模式,形成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政府委托专业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全套智能设备、全部统一回收,从而达到以下治理目标:就地处理,减少粪便二次污染;智能发酵,操作简捷,易于推广;专利技术高效发酵,质量上乘;统筹消纳、种养结合、提高地力。创新粪污治理和资源化体系架构、营运机制,破解了配套土地难、施肥成本高等瓶颈问题。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将动物粪便集中化处理,以母猪存栏为200头(生猪存栏约为2000头)的猪场为例,养殖场只需提供250平方米空地,使用1台发酵设备即可处理好本厂粪便。一个生猪存栏约为2000头的猪场,年可生产有机肥约4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