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艰难与温情并存

2022-04-12 01:43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核酸上海疫情

3月以来,上海遭遇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最近一周,上海每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呈上升趋势,累计无症状感染者已达数万例。持续大量的新增病例,给上海的城市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记者注意到,这座曾经以精细化管理为特点的特大型城市,如今正在艰难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诊病患的隔离转运治疗、封控区域的生活保障,每一件事都牵涉大量人力、物力。但在封控之下,上海市民的互助与担当,仍让这座城市处处有温情。

为何四万医护此时驰援上海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4月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份派出医务人员3.8万多人支援上海。此外,军队也已抽组卫勤力量2000余人,支援上海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迄今为止逾四万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这一人数已接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首度暴发时,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规模。为什么上海在重症率不高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这么多外省市医护人员驰援?这四万多医务人员将在上海承担哪些防疫任务呢?

援沪医疗队将承担哪些职责

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上海已有大量的感染患者需要开展集中隔离,而集中隔离是一种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就需要大量医护人员支援上海,去开展相关工作,帮助上海渡过难关。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在支援上海的3.8万多名医护人员中,有9个省份共派出1.1万多名医务人员,承担方舱医院医疗队的任务。另外还有4个省份共派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这个队伍有2.32万余人。此外,还有12个省份共派出实验室核酸检测队伍,将近4000人。

此次抽组的解放军卫勤力量来自陆军、海军、联勤保障部队所属7个医疗单位,抵达上海后将迅速开展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等工作。据记者了解,在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接管武汉雷神山医院的武大中南医院此次也派出51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包括10名医生、40名护士、1名院感专家。武大中南医院的工作人员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1名医护人员将成建制参与管理上海的方舱医院,为上海抗疫带去“武汉经验”。

“奥密克戎的出现给各地疫情防控工作都带来一个新的挑战,各地都需要准备好充足的集中收治场所,如果场所充足,就能避免出现居家隔离的情况,阻断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以便可以很快地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住疫情。”卢洪洲表示。

重点人群的保护不能掉以轻心

4日晚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发布消息称,上海当日已顺利完成新一轮核酸采样工作,随后还将有序开展检测、复核、人员转运和相关分析研判工作。待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筛查结果,明确后续管控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与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从目前上海感染者情况来看,95%以上是无症状感染和轻型感染,真正有肺炎炎症的仅为3%~5%,至于重症、危重症等出现气急、低氧等情况,其实很少,市民不必过于恐慌。但他也表示,年龄在八九十岁的老人或有免疫抑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肿瘤化疗处于免疫功能很差阶段的病人,较可能会发生感染后病情比较重的情况。“感染奥密克戎会出现死亡病例的情况,但病死率从目前看来,大概在千分之一甚至千分之零点一,整体比较低,但对这些重点人群的保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胡必杰称。

直击疫情中的“温暖”瞬间

疫情来势汹汹,上海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大规模封控检测时期容易出现感染病例大规模增加的情况,让当地医疗系统面临巨大压力。艰难时刻,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志愿者、普通市民之间演绎出许多团结抗疫的感人故事。

居家隔离获邻里关照

在上海市徐汇区某小型小区,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核酸检测呈阳性,两天后,家里6岁的大女儿核酸也检测出阳性,发烧38.4℃。家里缺退烧药,也缺饮用水,夫妻俩在小区群里求助。邻居们都帮着想办法,有的找出儿童退烧药,有的找医生朋友提供专业建议,还有的把家里多囤的饮用水提供出来。由于封控期间要求小区居民足不出户,大家都把物资放在家门外,由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转交。第二天中午,这个女孩的体温降到37.7℃,邻居们都松了一口气。

小区群解决“要紧问题”

在網络平台上,对上海“服务不周”的吐槽也时常出现。有人说抢不到菜;有人嫌街道发放免费的蔬菜礼包速度太慢;还有人给街道防疫办打电话控诉。最热闹的是上海各个小区群、楼栋群。这些群能以最快速度解决居民的“要紧问题”。

“我有一份团购的套餐到了,能否请志愿者帮忙去大堂取一下”“家里老人发烧,谁家有退烧药”“我买到了麻薯面包,哪位邻居需要可以分给他,家门口无接触取货”……这些看上去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今就是封控在家的上海市民的大事。

 上海市长宁区某封控小区内,独居年轻人小尚几乎每天泡在小区群里,她把小区群在微信里“置顶”。小尚在生鲜平台购买了300元食品,平台显示到货后,志愿者却没找到她的包裹。正当她为吃饭问题发愁时,她所在的街道发放了免费菜肉大礼包。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份礼包包含带鱼,4月3日这天,被上海市民戏称为“长宁煎带鱼日”。但小尚不会做带鱼。在小区群求助后,一位邻居主动帮忙把带鱼煎好给她。“租住在这里,还是温暖多于烦恼。”小尚在朋友圈感慨。

 上海浦东北蔡镇,是此轮疫情中的“核心区”。北蔡镇同福一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苏华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工一起,在小区里坚守了20多天。他们吃住在位于小区内的“家门口服务站”,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工作到晚上9点多甚至更晚,扯着嘶哑的嗓子与小区志愿者一起组织居民做核酸,帮居民安排团购、收货、分类、发放物资等。苏华这段时间把所有可能供货的朋友的电话打了个遍,还把镇上、区里提供的保供单位联系人联络了一遍,梳理居民急需的物资,优先安排团购。“我们小区周围有很多大型商超,但现在都不送货了。小区封控前期,居民还能自己在平台上抢到单,后期基本就靠团购。”苏华说,前段时间居民最缺蔬菜、肉类,但这两天奶粉、尿不湿、油盐酱醋的需求量陡增,他正想方设法团新货。

无私奉献的故事有很多

4月3日晚,一位家住上海虹口的市民,想给住在青浦的听障父亲送菜,无奈找不到人接单,这时候,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前一日为她送菜的叮咚小哥的电话,没想到小哥一口答应下来。小哥晚上七点左右下班,他立刻骑着电瓶车疾驰27公里,等到送完这一单回到住处,已是凌晨两点。他一路上过关斩将,一边找路一边找换电柜,一边要被时时拦下检查通行证和核酸报告。到了最后还剩两公里多,路被封住,电瓶车开不进去,小哥只能手提两大袋食物,走到目的地,免费完成这次特别的“配送”。

 在上海,这样的温暖故事有很多。闵行区一家罗森便利店的店长李娜为了保证供应,在门店里住了23天,天天开门营业;她住的小区早在3月9号就被封闭了。为了让便利店运转下去,继续给大家提供物资,从3月9日到3月31日,她在没有床、没有淋浴的店里住了整整23天。直到浦西全面封控,她才被顾客“求着”回家。

(综合新华社讯 《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等)

猜你喜欢
核酸上海疫情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战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