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克
新时代我们怎样学雷锋?结合“河南最美抢险人”的英勇行为,我在这里说两点:
其一:新时代学雷锋的根本目的应是让所有人都回答好“人生第一命题”
中国的学雷锋活动已经持续了近60年,从毛主席在1963年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讲“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是跨越60年的传承。六十一甲子,学雷锋活动创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学雷锋活动持续了六十年。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老百姓接受度最高、普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重要精神。新中国成立72年,学雷锋占了60年,时间超新中国历史的80%,这仅仅是一项精神文明的活动吗?不,它是一项包含着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法治文明的综合性的社会治理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自治活动。这项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解决“人为什么活着,怎么做人”的这个人生第一命题,其目的是培养建设富强美好新中国的新人,激发人性的“真善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党60年来一直强力倡导全民都要学雷锋的“初心”。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新时代公民建设道德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这不就是一个人美好的行为养成吗?坐车的时候看见老弱病残,我们为其让座;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们弯腰拾起;到了办公室我们兢兢业业工作当好“螺丝钉”;遇到狂风暴雨,我们用雨伞为那些淋着雨的老人儿童挡雨,把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回到家中,一家人互相尊重,孩子有孝心,父母有爱心,一家人和和睦睦……这就是学雷锋,一点也不难。只要想学,长期坚持学,你就会“从平凡走向伟大”。中国的学雷锋活动,由一项政治活动走向了生活化。一个雷锋倒下去,千千万万个雷锋站起来,因为雷锋是平凡的,人人都可以做到。雷锋又是伟大的,在他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凝聚了我们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等最先进文化,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他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13亿多中国人,8900万党员,400多万个党组织,都能学习雷锋精神,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我们的凝聚力、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其二,中国慈善事業不同于西方的最明显的特色
从孔孟的“仁爱”、墨子的“兼爱”,到佛家的“心怀慈悲”,慈善是中华文化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确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为百姓挑粮到红军女战士“半床棉被”的故事,从常香玉为志愿军捐赠飞机到汶川抗震的全民救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成为中国慈善事业最明显的特色。中国的慈善事业同西方还有着明显不同,那就是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1963年,毛主席发起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开创了新中国平凡百姓做好事、做慈善事业的新篇章,在那个物质生活还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所以,有的人讲到慈善的时候说,我们中国多少多少个慈善组织捐赠数量加起来,也不如某某地区某某国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在中国,有多少人遵循着中华民族的美德,默默无闻地做好事搞慈善,他们又有谁去登记注册要回报?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应该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比如出自河南的商圣范蠡,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教科书上被敬称为“善圣”。因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美国还是蛮荒时代,世界首富范蠡就三散家财于社会,所以他们尊称他为世界的“善圣”,比尔·盖茨就对他十分尊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什么是江山。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江山在人民的心里。什么叫江山,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领导的人民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同党同心同德,把这片美好的土地当作自己的家园,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样的人民当家的理念,在郑州这座大城市受到特大暴雨袭击、受到严重伤害的时候,多少平凡的小人物挺身而出,来保卫这座城市,保卫这个城市的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江山”守卫者,他们也是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伟力!
(这是作者在《雷锋》寻找“雷锋”——河南防汛救灾平凡英雄表彰座谈会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仇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