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冬奥》用体育和文学与世界对话

2022-04-12 10:59张嘉
阅读时代 2022年4期
关键词:冰壶冰球冬奥

张嘉

知天命之年的女作家孙晶岩却像是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腔热血激情澎湃,北京冬奥会开幕后,她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为中国冬奥队加油助威。说起来,孙老师可不是普通的冬奥会观众,她是北京冬奥会的“亲历者”“见证者”。孙晶岩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近日出版。在这本书中,孙老师历时五年,采访了国内外二百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人员,讲述了中国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冬奥健将激情拼搏为国争光的动人故事。

冬奥会的魅力在于与科技结合

北京冬奥会期间,孙晶岩天天都看比赛。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表现抢眼,采访过七台河短道速滑队的孙晶岩非常激动,因为有的运动员正是报告文学《中国冬奥》的主人公,“比如看到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在短道速滑男女混合接力中夺冠,其中的范可新就是我写到的七台河短道速滑队出来的,她说‘每天都在拼命,滑完了嗓子里都是血’特别真实。”

在孙老师看来,冬奥会的魅力在于与科技紧密结合,“冬奥会时尚、装备科技含量很高,和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比如本届冬奥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军高亭宇原来弯道力量差,科研设备测知他的蹬冰速度和力度是多大,黑龙江省科研人员严力就与教练探讨总结出高亭宇入弯道点的选择、步伐控制,以及进出弯道点右腿蹬冰的果断性和力量需要加强,弯道滑行技术的合理性和滑行路线的经济性需要提升,利用高科技对他的动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症结后教练有针对性地训练。所以高亭宇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中荣获冠军,这就是科技助力冬奥。我曾经见过高亭宇在全国比赛中摔跤,发现他这次发挥出色,真是六年磨一剑。”

冬奥会迷人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融入于大自然中,观众在观赛时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孙老师说她每次到雪场采访,都是凌晨四五点起床,“再累我也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愉悦,在亚布力滑雪场看凌晨四点的太阳,在延庆高山滑雪中心出发平台张开双臂做飞翔状,在张家口崇礼滑雪场引吭高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天人合一,我的情感和心灵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与队员住一个酒店一个健身房锻炼

虽然曾经写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此次再写作《中国冬奥》,孙老师却并不觉得轻松,因为夏奥会和冬奥会除了奥运理念、办赛组织相同外,运动项目上两者有天壤之别。而且,对她个人而言,冬奥项目除了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外,其他的项目自己以前几乎没有关注过。

不过,让孙老师高兴的是,写作《五环旗下的中国》的遗憾可以在《中国冬奥》中弥补,“我写《五环旗下的中国》的遗憾之处是面面俱到,这次《中国冬奥》舍弃了火炬传递、气象预报、安保等内容,集中精力写世界冰雪运动强国的冰雪运动现状、中国冬奥场馆建设和运动员备战、青少年上冰雪及黑龙江、张家口的冰雪经济发展。”

孙老师介绍说,她是在确定了《中国冬奥》写作方向后,才开始大量的采访调查,“比如一开始就确定不能就事论事写体育,要写出北京冬奥会对京津冀一体化的促进,对张家口崇礼地区脱贫致富的推动,对黑龙江、吉林冰雪经济的振兴。要有国际视野,必须详细介绍冰雪运动强国的冰雪运动项目,中国办冬奥会是在用体育去拥抱世界,用文化与世界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亿人上冰雪意义重大。”

为了写好北京冬奥会,孙老师到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采访,“他们有12个竞赛主任,我挑选了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七个项目的竞赛主任采访。像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冰球、冰壶知识我都要恶补。”

为了了解冰球,孙老师到加拿大观看美国和加拿大国家冰球队高水平的冰球比赛;到温哥华UBC大学冰球馆观看加拿大冰球运动员训练;到齐齐哈尔和哈尔滨采访冰球运动员及教练,在齐齐哈尔与兰迪女子冰球队队员住在一个酒店,在一个餐厅吃饭,一个健身房锻炼,“由于经常观察冰球运动员训练,所以写起英如镝、段菊芳、周宇迪、胡文瀚、刘万富及其他冰球运动员一气呵成。”

为了了解高山滑雪,孙老师就到加拿大几个雪场观察滑雪爱好者滑雪,到黑龙江亚布力雪场全国高山滑雪冠军赛现场,“与雪场工作人员一起凌晨三点多起床,随便吃点早饭,四点多上山,观察他们清理雪道、安插旗门、安装防护网、检查计时系统,近距离观看高山滑雪超级大回转,抓拍照片;对冬奥组委体育部高山滑雪竞赛主任郑振国,我就面对面采访了三次,平时还经常电话请教,写起高山滑雪如数家珍;为了了解越野滑雪,我到黑龙江亚布力雪场和吉林北山滑雪场,采访众多越野滑雪教练和运动员,穿上雪鞋踩着滑雪板跟教练学习越野滑雪,写起越野滑雪手到擒来;为了了解冰壶,我到英国探访冰壶运动的发祥地苏格兰,到温哥华冬奥会冰壶场馆与加拿大市民一起练习打冰壶,与中国女子冰壶队原队长王冰玉面对面采访了两次,多次到冰立方观察冰壶场地,到首钢冰壶馆观摩世界冰壶邀请赛,采访加拿大制冰师吉米,所以写起冰壶来得心应手。”

大量细节首次披露

《中国冬奥》中,有大量细节都是首次披露。

七台河市为什么会成为短道速滑冬奥冠军、世界冠军之乡?功勋教练孟庆余造就了什么精神?在《中国冬奥》中,孙老师都进行了深入挖掘,而叶乔波“零的突破”的故事,也是《中国冬奥》中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

孙老师介绍说,1980年2月,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奥会,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冬季两项、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五个大项。当时,美国媒体通篇报道:《中国——两个第一: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成绩倒数第一》。这个报道深深地刺激了叶乔波,“从那时起,乔波的心里就燃起了火苗:我要参加冬奥会,我要向冬奥会进军!”

“零的突破”,从希望到追求,从追求到拼搏,从释放到享受,这是享受体育的过程,也是突破自我的挑战。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前夕,叶乔波的膝关节里有很多碎骨,瑞雷姆院长给了乔波两个手术方案:第一个方案取出碎骨,大面积修复膝关节,接上两根韧带,但是康复期至少一年;第二个方案只取出碎骨,不做任何修复,叶乔波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她就那样忍着伤痛走向赛场,在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比赛距离终点还剩30米时,她的膝关节再次发生绞锁,她咬牙拖着一条伤腿顽强拼搏荣获铜牌。孙老师说:“当年,中国运动员获得一个世界冠军奖金7000元,获得两个世界冠军奖金立刻减半,在没有高额奖金的情况下,中国运动员仍然咬牙拼搏。当时的运动员出征冬奥会、世锦赛,没有备用冰刀鞋,装备很落后。1986年,叶乔波夺得全运会女子速度滑冰冠军,为八一队赢得首金后,部队要奖励她一块价值5800元的手表,她坚决拒绝,最后只要了六个粘豆包。”

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文化的盛会

孙晶岩用厚重的53万字写了《中国冬奥》,这是她的第17部长篇报告文学。孙老师说:“我从来没有为了赚钱写过一部广告文学,专找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题材来创作,《中国冬奥》在我的著作中不是字数最多的,写西气东输工程的《中国动脉》72万字,全景式写中国扶贫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63万字,写北京援助新疆的《西望胡杨》59万字,我写过西气东输、中国扶贫、金融黑洞、监狱调查、看守所调查、边境海关、北京奥运、汶川抗震、上海世博、援助新疆、北平抗战、中国院士、服饰文化、中国新农村建设等,写《中国冬奥》不困难,采访的时间远远大于写作时间,真正写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写英如镝一天一万字完稿。”

孙老师认为,“体育盛会是一个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很好契机。冬奥背后,有国力,有经济,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有竞争,更有合作。写《中国冬奥》,我想有一种世界视角,而不是就体育写体育。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文化的盛会,我们要用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

《中国冬奥》让她满意的地方是写出了文化思考,“正如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所说的那样:‘这部书讲述的是中国精神,但是我们获得的是世界视野;这部书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但是孙晶岩老师用一种世界表达。这就是奥运会的精神,也是中国精神,从中我们看到中国优秀的文化跟当代世界的精神正在融为一体。’”

孙老师表示,“我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功夫写冬奥就是想用文学与世界对话,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个别人越孤立我们,我们就越要学会与世界对话。体育是中性的,大多数的人都热爱体育运动,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时,我们用体育和文学与世界对话,讲好中国故事,会收到好的效果,这就是体育外交。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赛,实际是中外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大舞台。北京冬奥会全球收视份额创历届冬奥会新高,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全球几十亿双眼睛都在聚焦北京,来自世界各国的宾客和运动员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赢得了朋友就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胜利,也是我作为双奥作家最开心的事情。两部95万字的奥运长篇报告文学,是我献给世界的礼物。”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冰壶冰球冬奥
What Are Those Red And Green Lights On Gurling Stones?
冰壶书单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Ice Hockey
找冰壶
冰球湖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