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结合长蛇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2022-04-11 12:52张强坤田元生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柱

张强坤,田元生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较为隐匿,不易被发现,主要为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炎性改变,常可累及外周关节,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的疼痛、僵硬和变形[1]。AS在普通人中的发病率极低,约为0.2%,且男女发病率不同,男性略高于女性,而且在家族中的发病率接近10%[2]。在治疗方面没有有效的方法,西医主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症状,减轻疼痛,但费用较高,且副作用较大。中医主要从疾病的本源出发,通过调整人体功能,增强人体体质,以达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结合长蛇灸治疗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6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取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来自2020年5月—2020年11月河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疼痛风湿科门诊,根据临床辨证为寒湿痹阻型,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2~50岁;病程最短的8个月,最长的20年。每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3]:①腰痛3个月以上,活动后可缓解,休息后不减轻;②腰部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度低于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④影像学上具备单侧Ⅲ~Ⅳ级或双侧Ⅱ~Ⅲ级X线骶髂关节炎。符合①~④任何一条结合影像学炎症可确诊AS。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国家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寒湿痹阻型AS诊断标准:①主症为腰骶和脊背疼痛、晨僵、遇寒加重或遇热减轻;②次症为关节冷痛、手脚发凉和肢体困重;③舌淡,苔白,脉滑。符合主症表现,次症2项及以上并结合舌苔脉象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84美国风湿病学会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的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在治疗前4周未接受柳氮磺胺吡啶、塞来昔布、甲氨蝶呤、沙利度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且依从性较高;④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哺乳或备孕期的女性患者;②腰椎骨折或椎管内有肿瘤者;③严重的胸椎或腰椎关节变形者;④晕针患者;⑤有严重的精神或意识障碍者;⑥对艾叶等药物过敏者;⑦同时有其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或合并有其他风湿病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穴位埋线 依据经络腧穴学准确找出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三焦俞及肾俞6组共12个穴位的位置,并用记号笔标记,腧穴周围皮肤及双手使用常规消毒,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穴位埋线采用9号一次性埋线针(品牌:伽持;规格:9#;苏械注准:20192201329),将1 cm胶原蛋白线(山东博达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规格:6-0,国械注准20173650800)放入针管,采用毛笔式持针法,针尖贴近并对准穴位,快速悬腕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为1.5 cm,施以小幅度提插手法,使患者针下会有酸、麻、重、胀感或出现从腧穴处沿着一定的方向传导的感觉,此时刺手上提针身,押手下压针芯,使针身与针芯做相对运动,将蛋白线植入筋膜层。押手持无菌纱布按压住针孔周围皮肤,刺手快速出针,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止出血,然后在针孔处贴上创可贴。

2.1.2 长蛇灸治疗 患者仰卧在艾灸床上,充分暴露背部脊柱及两侧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无菌手套,将浸泡过姜汁的无菌大纱布(长60 cm,宽10 cm)铺到脊柱上从大椎穴到肾俞穴,然后将准备好的姜泥均匀的铺到脊柱上,铺成长舌形,姜泥宽8 cm,厚1 cm,再将艾绒均匀的铺到姜泥上,点燃头、身和尾,使其自然燃烧,在燃烧时,灼热感能使人体耐受为佳,当灸完1壮,继续添加艾绒,共灸3壮,时间约为40 min,灸完去除艾绒和姜泥,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后背。若灸完,后背出现水泡,则用无菌针头挑破,再使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覆盖,隔天消毒1次,直到结痂脱落。

穴位埋线和长蛇灸,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周。

2.2 对照组

仅采用常规穴位埋线治疗,同治疗组方案及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症状量化评分 ①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量化评分标准,把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症候(为腰骶和脊背疼痛、晨僵、遇寒加重或遇热减轻)表现分为无(0分)、轻型(2分)、中型(4分)和重型(6分)。再根据次要症状和舌苔(关节冷痛、手脚发凉、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脉滑)评为无(0分)、轻型(1分)、中型(2分)和重型(3分)。症状量化评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

3.1.2 疼痛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 估计治疗前后由于AS所致疼痛。具体做法: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划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0分:没有任何疼痛;1~3分:有轻微疼痛,还可忍受;4~6分:疼痛影响睡眠但仍可忍受;7~10分:剧烈疼痛并影响睡眠。

3.1.3 枕墙距 令患者靠墙直立,双足跟、臀和背贴墙,收下巴,眼平视,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人枕墙距应为0,若>0则为异常。

3.1.4 Schober试验 令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嵴水平作一标记零,向下5 cm作一标记,向上10 cm再做一标记,然后令患者弯腰,双足并拢,双膝直立,测量两个标记间的距离(cm)。正常人增加应>4 cm,若增加<4 cm则提示腰椎活动度降低。

3.1.5 实验室指标 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检测,检测对象为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症状积分改善≥95%,VAS疼痛评分≤3,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基本消失,血沉和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显效:70%≤症状积分改善<95%,VAS评分≤6,且VAS疼痛评分>3,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改善明显,血沉和C反应蛋白下降>50%;有效:30%≤症状积分改善<70%,VAS评分≤7,且VAS疼痛评分>6,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有所改善,血沉和C反应蛋白下降≤50%;无效:症状积分改善<30%,VAS疼痛评分>7,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没有改善甚至加重,血沉和C反应蛋白没有下降甚至升高。

3.3 统计学处理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量化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量化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量化评分、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症状量化评分、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指标比较

3.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比较

3.4.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中的“大偻”“痹病”“骨痹”。在《素问·痹论》篇中描述:“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主要侵犯人的中轴关节,表现为疼痛、僵硬。其病变主要在脊柱部位和督脉,督脉沿着脊柱中线行走,在《灵枢·营气》篇中记录了督脉的循行,“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这与疾病的发病部位相符,而督脉为阳脉之海,能够调动全身的阳气,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5]。而病变的位置也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循行相一致[6],《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夹脊抵腰中……从腰中,下夹脊……”。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损伤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7],取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旨在温肾壮阳、祛风通络止痛[8]。背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与人体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对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背部疼痛有显著疗效,厥阴俞及心俞位于胸背段,在缓解胸部肌肉紧张、疼痛有着明显的效果。钱朝良等[9]在统计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选穴规律中发现肝俞和胆俞两个穴位使用频率为21.89%,刺激肝俞和胆俞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尤其是肝俞,肝主筋脉,肝血旺盛,则肌肉厚实,活动流利,脊柱关节活动自如。强直性脊柱炎的内因多为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而肾主骨髓,刺激背部三焦及肾俞可以壮骨填髓、温肾壮阳和驱寒除痹。杜婷婷等[10]研究足太阳膀胱经附近分布着脊神经和运动神经,刺激夹脊穴可以起到镇痛的作用,调整人体的机体功能。穴位埋线是最近几十年出现的,其由埋藏疗法发展而来,是根据患者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通过将羊肠线或胶原蛋白线埋入穴位,以达到治愈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穴位埋线和夹脊穴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明显。据研究发现[11]在夹脊穴上埋线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降低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夹脊穴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密切相关,穴位埋线和夹脊穴结合不仅可以激发人体的脏腑功能,增强正气,驱赶外邪,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

长蛇灸又名“辅灸”“督灸”,主要是依据《素问·调经论》描述的“病在骨,焠针药熨”而来,其分布在督脉和膀胱经,因形似蛇,故取名“长蛇灸”。长蛇灸施灸的范围较广,火力大,持续时间长,因而作用更持久,起到了温通经脉、驱寒除痹、平阴阳和调气血的作用[13]。左政等[14]研究发现长蛇灸不仅可以降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还调节患者的TH17/Treg/TH1免疫失衡,增强人体免疫力。据研究发现[15]长蛇灸还可以增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变形,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李晓晨等[16]研究发现长蛇灸结合益赛普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晨僵和胸廓活动度等临床症状。长蛇灸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着明显的疗效,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增加人体的免疫力。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症状量化评分、VAS、枕墙距和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而Schober试验指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选取的中医量化积分,如腰骶和脊背疼痛、晨僵、遇寒加重或遇热减轻,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患者临床主要症状的变化程度,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更加显著。VAS疼痛评分可反映患者的疼痛程度,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更加明显。Schober试验和枕墙距的选取是根据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有脊柱关节的改变,Schober试验和枕墙距的改善能够间接地说明患者脊柱活动度的变化,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脊柱关节活动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则是通过实验室指标来说明患者的炎性水平。治疗后,治疗组在减轻炎症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穴位埋线结合长蛇灸组的总有效率86.7%,高于穴位埋线组的76.7%(P<0.05),说明穴位埋线结合长蛇灸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面有着明显的疗效。通过本试验发现,穴位埋线结合长蛇灸对于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和改善脊柱关节活动度,还能降低生化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脊柱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