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娟娟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0)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而能动类专业是学院传统的特色重点工科专业,主要有能动、流体和动力三个方向。 能动类专业的学生们毕业后,无论是进一步求学深造或者服务于各大企业,均要求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兼顾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当前国内本科院校的理论知识相关课程规划较丰富,能较好得满足学生的后续发展要求,但是实践教学部分仍有所欠缺,学生动手实操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锻炼不足。 因此,本文以能动类专业为切入点, 对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运行机制进行探索,针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完善实践性教育教学模式。 搭建能动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并在能动相关专业做试点运行,争取培育出新的创新创业学生团队,为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运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能动类专业作为综合交叉性学科,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等能力非常重要[1],这就要求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力学理论、工热学理论、现代测试技术、机械原理设计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生产实习、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 因此,对于能动类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研究思路如图1 所示, 首先确立研究目标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验证与推广,其次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图1 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研究思路
能动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41 分, 占总学分的约23.56%,教学内容包括:金工实习(冷)、金工实习(热)、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构造)、机械工艺实习、校内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总体看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学生可得到制图、基本工艺和工程操作等方面能力的锻炼,但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部分实践教学目标缺少专业应用性特色,如电工电子实习等;第二,部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前瞻性、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激情[2];第三,专业实践教学时间较有限,教师指导难以落到实处[3];第四,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形式随意[4];第五,实践教学基地之间同质化严重,彼此的合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5]。
目前,国内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上,仍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以两到三周的短期见习和毕业集中实习为主。 一方面,快餐式的见习实践由于时间、安全等现实条件限制,学生难以获得下场实操机会,更多得充当书本内容印证和开拓专业视野的角色;另一方面,大四阶段的集中实习内容范围较固定,不够丰富,无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个性化安排。 此外,部分专业由于没有建立固定合作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们对实践过程的具体环节和实践内容了解不足,无法有针对性得进行先期准备,致使在实践过程中无法获得充分的一线锻炼机会,最终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难以得到较大提升[6]。
从教师、学生、学校等维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一,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主体不够明确,江苏大学京江学院的实践课程采用的是院校二级管理制度,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 而院系进行具体环节实施,缺少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激励制度,忽略对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科学建设和管理; 第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双师型”教师,当前校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主要由自有的年轻理论教师承担,部分教师专业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不足、 执行不力;第三,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差、参与度不足。
针对学生对专业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实习报告存在敷衍了事甚至互相抄袭等一系列问题,应改进专业实践教学安排和实施。 (1)提高学生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内容的了解,在教育实践中明确学习方向,使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在实践环节发散性思维, 与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积极互动,及早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由于部分教师自身认识不足,在实践环节散漫随意、分值差距小等影响学生学习态度,需要从教师自身加强对实践环节过程的重视,在学生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和监督。 (3)建立有效的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如增加记录课堂观摩、 提问互动等环节学生表现情况的评分占比,并可增设自评、互评、附加抢分等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量全面客观得对学生整个实践环节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针对实践教学基地同质化严重, 实践时间较短,实践教学质量不理想等问题,(1)努力建设功能完备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开拓新的教学实践合作单位,与专业实践教学单位实现合作共赢。 (2)校内增加相关技能培训型竞赛,如工程图学大赛、机器人大赛及智能农业装备大赛等,并动员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省赛、国赛等,在比赛中培养其相关软件使用、计算机编程和机械设计等能力,既高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 (3)开发专业实践教育的数字资源等弥补专业实践课程时间安排紧张、比重较低的缺陷,如浙江大学的流体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并在专业实践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能动类专业的技术体系革新,对实践教学方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需要教师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动力机械专业汽车构造课程为例,该门课程是学生真正探索学习汽车发动机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对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激情、兴趣和信心非常重要, 因此教师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根据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改进教学规划。
虽然汽车构造课程不涉及复杂的机理研究,但是包含的零部件种类繁多,传统的授课方法主要是课上书本内容讲解,配合5 次实验课时,学生普遍反映初学时感觉较抽象枯燥, 很难建立整个系统构造的认知。 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方案,如表1 所示, 可在理论授课时适当添加部分远程资源的学习,如播放发动机整机拆装视频,或采取实物演示,如节温器工作原理部分可进行节温器阀门开闭演示等。
表1 汽车构造部分章节实践教学方案
针对由于企业先进技术的学习工作经历不足,导致部分教师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守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进行推陈出新,实践教学内容落伍于当前行业环境,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的行业环境。 此外,一线工作经历的缺失使得部分教师实践内容较枯燥,有“纸上谈兵”之嫌,无法生动详实得向学生展示实践环节理论知识落到实处的独特魅力。 (1)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生产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项技能培训、学术沙龙等交流活动,参考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提高本校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2)邀请企业高级工程师等进行学术讲座,聘请优秀的校外指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师生配比。 (3)招聘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人才担任专项实验教师,负责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本研究进行了专业实践教学运行现状调研,并针对当前学院教学质量不够理想的现象进行了问题分析,分别从教学对象—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主体—教师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并将优化后的实践教学应用在动力机械专业。 学生反响较好,且测验成绩较往届有所提高, 后续可扩大应用范围,在能动类专业进行推广,希望为整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