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参与式活动教学设计

2022-04-11 03:53宋菊莉孙青
地理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植被活动课堂

宋菊莉 孙青

摘 要:2019年鲁教版地理新教材所增加的“欣赏地貌”“观察土壤”“识别植被”等教学内容均来源于生活,与学生所见所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本文以“植被”一节内容为载体,创设互动性较强的参与式互动教学,教学设计中融入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其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获取新知识,注重培养其学、思、践、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参与式活动教学;植被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4-0025-04

一、参与式活动教学与地理实践力培养

地理参与式活动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按照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结合课标要求组织形式各异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将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1],从主观上形成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运用地理知识的学习习惯,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激活高效课堂。参与式活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理解知识的情况,形成动态反馈和调整机制,最终达到师生同频共振的状态[2]。本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植被”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以点带面地打造地理参与式活动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参与式教学,从而达到与在野外进行研究学习相似的教学效果[3]。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主动参与地理实践的能力[2]。

二、“植被”活动教学设计

1.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的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4]。“植被”及“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认知的主体部分,课标所提出的“识别”和“说明”,即能否对认知主体进行准确辨识及精准阐述,在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方式,需要到实地环境中去考察认知对象。然而,并非所有学校都具备开展此类活动的条件,因此也可通过课程中的视频影像、图画示例、标本展示等方式替代实践环节,从而达到认知目的。

教学中应着重强调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如草原的过度放牧或开垦,会造成草原的沙化甚至荒漠化,导致草原退化甚至消失[5];森林遭受破坏则会造成水土流失,致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改变河流侵蚀、搬运及堆积过程,最终加剧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方面,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植被反作用于地理环境,保护植被能够增加环境承载力,形成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反之破坏植被则会削弱环境承载力,陷入相互制衡的恶性循环。

2.设计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依照课标要求,结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设计选取学生身边的植被作为素材,将常见的植物“请”进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其沟通、协作、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实践能力。[6]活动一“摸一摸植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植被的特点,为学生日后在自然界识别植被类型奠定基础;活动二“智勇大闯关”:让学生探索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提高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三“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内涵,直观感受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四“课堂探究”:利用真实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教学目标

掌握植被的概念,阐述各种植被的主要特征;学会识别常见的植被类型;说明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说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理解植被与人类活动休戚相关,明白保护植被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识别各种植被的特点和分布,分析植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与前一版本教材相比,2019年鲁教版教材注重引入生活中的地理情境,增设了许多教学活动,为师生提供大量的地理教学素材和鲜活案例,带来全新教学体验。“植被”一节是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教材从植被的概念、类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重点介绍森林和草原两种植被,概述荒漠植被的主要特点,举例说明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5]。

(2)学情分析

植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植被缺乏系统性认知[5]。现在的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开放,已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他们参与课堂的意愿和动手能力非常强。结合高中生好奇心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植物进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6.课前准备

教学用具准备:提前对学校周边的植被进行实地考察,尽量选择常见且符合课程活动需求的植被。上課前可就地取材摘取树叶、枝条,采集一些草本植物并准备一些松散的土壤,有条件的可挖取一小块草皮,选择不同品种的植物盆栽。

实验用品准备:托盘、盛水容器、吹风机。

学生准备:结合导学案提前预习课本知识,提前分组并选出组长;组长领取准备好的树叶、枝条和盆栽。

7.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寻找课程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推荐下载播放《沙漠花海》视频。

巧设问题情境:每年9~10月(南半球春季),有智力“干极”之称的阿塔卡马沙漠在降雨之后,会出现“沙漠花海”的奇特景观。这片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变成花的海洋?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活动过程如表1所示。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参与式活动教学反思

地理参与式活动教学的优点:①课程对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在教学中进行综合设计体现,充分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将闯关游戏、教师自录视频、播放歌曲、课堂实验、案例探究等活动融入教学,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身边的植物,感悟地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③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④设计课程时选取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植物拍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更有代入感。⑤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⑥通过参与式活动教学,提高学生发现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寻找规律、掌握规律及运用规律的实践能力。

地理参与式活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教师需在课程设计时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思虑周全。②教师需充分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准备好课堂所需素材。③教师需有较好的控制课堂节奏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达到知识的学用转化,最终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理论,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创新。地理教师应科学设计教學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其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提升地理实践力,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以适应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客观要求[7]。

参考文献:

[1]汪辛玲,夏吉芬.“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活动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21(11):24-26.

[2]魏学锋,牟丽芸,舒德全.践行参与式学习  培养地理实践力[J].地理教学,2016(4):48-52.

[3]吕婷婷.生活化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1(12):23-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徐国民.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第一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2020重印).

[6]赵欣.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课堂活动设计——以“水循环”为例[J].地理教育,2021(12):23-26.

[7]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植被活动课堂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