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2-04-11 00:56:00杨勇
科学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山区布局

杨勇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继而以贵州省山区农田坡度、海拔和气温以及地势与农作物为例对开展高标准农田中的工程布局和产业布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进土地农田的高标准建设。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山区;布局

引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

1、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地形地貌复杂,项目建设难度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大斜坡地带,地貌类型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在全国最具代表性,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

1.2地块分布零碎化

田土块归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贵州山区的地形地貌的天然限制,严重影响了地区农民的耕种效率,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1.3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匮乏

在自然和经济能力的双重夹击下,贵州山区的工程建设标准普遍不高,资金流水偏向基础设施建设居多,对于农田防护、灌溉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少。

2、以贵州山区为代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

2.1工程布局

根據贵州的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坡度,将贵州的坡耕地进行划分:< 2°(坝地或山间盆地),2°~ 6°(盆周台地或河谷阶地),6°~ 15°(缓坡),15°~ 25°(急坡)。另外,贵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较小。从贵州省的耕地坡度和温度的角度入手,对山区坡耕地的工程布局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与改善。

2.1.1对<6°的坡度田的建设

我们暂且可以将<2°,2°~ 6°放在一起来考虑,这个坡度级别的耕地是贵州省耕地中的重中之重,海拔较低,一般处于500米以内,共占地844482.24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9.10%。特点是地势较为平缓,水田比重较高,土壤层较为深厚,主要分布在城镇和村的周边,温度适宜,是各类设施建造的首选地点。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扩展,这部分耕地的面积持续呈现缩小的态势,形成了“赶地上山”的局面,想要有效解决这类的问题,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保护这部分耕地[1]。

2.1.2对6°~ 15°的坡度田的建设

从贵州的地形地势总体走向判断,这个坡度级别的海拔大概在1300米范围之内,温度与低海拔相比较低,在保护措施的条件下,还要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加强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修建堤防、平整土地,完善配套或新修水利灌溉设施对水毁农田进行修复;在河谷川道,通过完善配套或新修堤防、引水工程、电力工程等,改造旧灌区或川台地水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落实旱地成田的工程的举措,推进山区农业结构的向好调整[2]。

2.1.3对15°~ 25°坡度田的建设

这个坡度层次的耕地所在的海拔较高,大致处于2000米左右,温度常年处于低温状态,生产效率低下,旱化率呈现较高的态势,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要适当的通过生物手段对水、田、路等进行合理整治,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标。另外要实现梯田的建设,降低耕地表面的坡度,减少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

2.2产业布局

2.2.1“山顶戴帽子”开展退耕还林

实现高标准的农业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山顶,不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下,退耕还林,丰富山顶区域的绿色植被,推动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在针叶林植被的基础上提升森林覆盖率,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天然福地。

2.2.2“山腰系带子”促进生态效益

通过对山顶进行退耕还林的措施,有助于遏制水土流失的现象,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例如在贵州省大山乡中,农民群众在山顶退耕还林的基础上,收获了山腰的生态效益,种植的枇杷得到了大丰收,枇杷林平均一棵枇杷树最低采摘80斤,现在市场价6元/斤,一棵枇杷就可以买480元,一亩地种植大约40-50棵,一亩地就可以采摘枇杷3200-4000斤左右,一亩地除了土地流转费和工人工资可以净赚10000块左右。

2.2.3“山脚建池子”养殖水产品

贵州地区低海拔地带,水质好,土地肥沃,冬暖夏凉,非常适合水产养殖,以贵州光华村为代表的“山脚”产业获得了巨大成功,80亩小龙虾全部利益链接建档立卡户124户515人,养殖场除了每年支付流转费64000元以外,还可以解决20余人的务工问题。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建档立卡户)的发展模式,对所有产生净收益的分红按1:2:7的比例进行分红,部分农户以土地入股充分发挥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三转模式。

在打造金山银山的同时,不忘美丽山村的建设,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修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贵州最值得发扬的产业特色。

2.3按区域将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结合

2.3.1“水稻+旅”的多元化产业融合

由于贵州地区的气候和温度条件,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水稻的成熟期多是一年一熟,像这样的高海拔地带适合水稻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水稻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播州区、从江县等地积极推进“绿色稻+旅”,挖掘当地水稻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游客们在水稻田里欣赏美丽的“水稻画”、比赛“抓鱼”,找到了久违的“乡愁”“童趣”,而稻农则找到了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2.3.2“烤烟+蔬菜”复种形式

烤烟的成熟期较短,一年可以成熟两到三次,在低海拔地区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与其他蔬菜品种进行复种,达到收益的最大化。部分贵州烟草公司着力开展“烤烟+蔬菜”的形式,坚持“以烟为主,多业融合”充分利用轮作和茬口发展多元化种植,构建多元产业体系,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在雨樟烟叶产业综合体种植秋豌豆、赤心菜、韭菜等7500亩,亩均增收4000多元;在白碗窑烟叶产业综合体,创新应用“一季三菜”的生产模式。

结语: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山区对不同坡度的地形开展适合的工程举措,根据山顶山腰山脚三点一线开展生态效益,搭建农作物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和多样化复种等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习春.奉新县 立足山区实际 强化全程监管 建好高标准农田[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12):60-61.

[2]任红玉. 贵州典型山区县耕地细碎化评价及整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山区布局
涞源县西南部山区地热异常浅析
河北地质(2021年3期)2021-11-05 08:16:06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下)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7:42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山区
小太阳画报(2018年7期)2018-05-14 17:19:28
希捷多重布局迎战存储黄金时代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7
VR布局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48
Face++:布局刷脸生态
创业家(2015年1期)2015-02-27 07: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