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生成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04-11 22:48:39文小芝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5期
关键词:鼻咽癌研究进展化疗

文小芝

摘要:随着空气污染不断加剧,鼻咽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对于该病的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临床常给予的放疗及化疗技术在病程较短、症状较轻患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其针对加重期及转移期的患者作用较局限。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进步,抗血管生成治疗开始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同时该技术在长期应用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理想。在化疗及放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抗血管生成技术能改变肿瘤微环境,提升治疗效率。为此,文章就近些年来发表文献综述结合我院实际应用情况作如下总结。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鼻咽癌;化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5--01

鼻咽癌主要病变部位在鼻咽腔顶部及侧壁,其在鼻咽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患者常有鼻塞、听力下降、复视、耳闷堵感及头痛等症状[1]。该病主要病因为EB病毒感染及遗传等,好发于长期食用腌制食品、有鼻咽癌家族史等人群[2]。据统计[3],鼻咽癌发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及种族性,其中黄种人发病率最高,白种人极少患有该疾病;我国华南地区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该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见于40以上人群。鼻咽癌对放射治疗及化疗有较高敏感度,故该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该病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长期化疗及放疗可引起患者脑损伤、肢体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有研究[4]提出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及放射治疗的方式能有效缓解症状并延缓病情发展,本文章就血管生成在鼻咽癌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1抗血管生成治疗定义及主要作用机制

抗血管生成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策略,即该治疗能打击肿瘤周围的组织血管,最大限度地抑制转移和杀灭肿瘤因子。该技术强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结合,抑制其与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其对肿瘤周围血管的多重作用[5]。

使现存的肿瘤血管衰退作用:断绝肿瘤细胞生长所需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该理念于1971年福克曼提出,并对其原因及机制作出了详细阐述[6]。在正常细胞生长环境下,血管的生成及发展受到了多重因子的干预,使其各项功能有规律的运作[7]。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爆发出大量VEGF,破坏了周围组织血管生长规律,使其出现高速增殖的情况且侵袭力较强。抗血管生成阻断了VEGF释放,隔断了其对肿瘤细胞的营养补给,故其能有效延缓病情发作。

使现存的肿瘤血管趋于正常作用:降低各肿瘤组织间的压力,提高化疗药物向肿瘤组织传送效率,提升化疗效力,从而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起到持续抑制的效果[8]。有研究[9]提出抗血管生成治疗不仅仅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同时其重视血管正常化的作用,即通过在一定时期内抑制VEGF分化,达到提升血管周围细胞膜水平的效果,从而恢复肿瘤血管的活性,最终提升肿瘤对发射及化疗的敏感度,最终达到提升治疗效率的目的。

2肿瘤微环境概念

该概念是指肿瘤的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与细胞外间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生长环境,这一环境内主要具有内供血不平衡、间质压力较高、营养物质匮乏等特点。这些特点即是阻碍临床治疗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故有研究[10]提出治疗不仅需从化疗及放疗入手,同时要重视对肿瘤微环境的干预,从根源上解决肿瘤分化快、复发率等问题。

3常用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

3.1贝伐珠单抗

该药是最早应用于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之一,其通过特殊的生物学作用影响血管的渗透、增生作用,同时可对内皮细胞的存活及迁移产生一定干预,从而达到控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迁移等效果[11]。舒宏博,金风[12]的研究选取40例样本,对比单独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及联合化疗、放疗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联合应用可提高抗肿瘤疗效且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原因主要在于贝伐珠单抗能降低肿瘤内部的组织间隙压力且可强化药物在组织内的渗透作用。同时有另一项研究[13]选取若干放射性脑坏死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贝伐珠单抗治疗组(观察组)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结果发现观察组反应率及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放射性坏死面积缩减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贝伐珠单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用药方式。

3.2阿帕替尼

阿帕替尼是一种抗VEGFR-2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该药物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受体-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受体下游信号转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效果,最终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14]。邹雄,王顺兰,刘友平等人的研究[15]运用阿帕替尼对复发性较强的晚期鼻腔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用药后患者疾病控制率较高,部分患者有蛋白尿、高血压等并发症,但症状均较轻,故阿帕替尼是治疗鼻腔癌的常效药,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

3.3阿柏西普

该药属于抗血管生成蛋白类药物,主要通过与VEGF竞争性结合干预其生物效应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效果[16-17]。有研究[18]运用阿柏西普结合化疗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结果显示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显著延缓了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结果还发现该药用药后不适反应主要为口腔黏膜炎、口腔痛等,但此类症状较轻,不会对患者病情进展造成影响。

4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能有效使现存的肿瘤血管衰退,从而断绝肿瘤细胞生长所需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同时其具有将现存的肿瘤血管趋于正常的作用,可降低各肿瘤组织间的压力,提高化疗药物向肿瘤组织传送效率。通过上述效果有效改变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为其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19]。有研究[20]给予样本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疾病得到有效缓解,且患者因化疗及放疗产生的免疫抑制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仍有一系列联合免疫类药物治疗的研究正一步开展,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鼻腔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用药选择,值得期待。

5小结

抗血管生成治疗有效巩固了放疗及化疗的治疗效果,降低了疾病复发的频率,同时其与免疫治疗的配合能充分综合治疗效果,提升患者体质,为患者长期接受治疗打下了稳固基础。抗血管生成的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故需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提升治疗效率。同时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新型的药物及治疗手段开始不断提出,后期各种治疗方式仍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需在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作出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赵银,洪晓鸿,李康,等.ZNF582高甲基化通过调控黏附分子Nectin-3和NRXN3转录促进鼻咽癌转移[J].癌症,2021,40(2):52-68.

[2]谢康,张鹏,黄雪梅,等.非高发地区初诊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单中心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14-18.

[3]蒋豆豆,董佳文,胡德胜,等.乏氧条件下HIF-1α通过上调PD-L1促进鼻咽癌惡性发展的机制[J].肿瘤防治研究,2021,48(6):570-575.

[4]C11,a nove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inhibitor,suppresses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J].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2019,40(6):823-832.

[5]魏雪玲,兰美,彭新皓,等.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与EBV DNA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J].肿瘤防治研究,2021,48(6):600-606.

[6]ZONGRU JIANG,LI WANG,XUESONG LIU,et al.Discovery of a highly selective VEGFR2 kinase inhibitor CHMFL-VEGFR2-002 as a novel anti-angiogenesis agent[J].药学学报(英文版),2020,10(3):488-497.

[7]钟敏钰.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1,34(1):41-45.

[8]许子宜,李峻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治疗模式[J].中国肺癌杂志,2021,24(5):357-364.

[9]YUYING ZHU,LIUQING YANG,JIAZHEN XU,et al.Discovery of the anti-angiogenesis effect of eltrombopag in breast cancer through targeting of HuR protein[J].药学学报(英文版),2020,10(8):1414-1425.

[10]吕全喜,贺敬丰.CTPI对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评价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2):220-224.

[11]齐瑞丽,张勇丹,王华庆,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0,25(7):664-668.

[12]舒宏博,金风,吴伟莉,等.同期放化疗联合诱导或辅助时辰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7):615-621.

[13]刘友平,吕星,邹雄,等.单纯微创手术与调强放射治疗原发性Ⅰ期鼻咽癌的疗效比较[J].癌症,2020,39(5):201-212.

[14]陈昊,丁茹蕾,张榕邦,等.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知信行现状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2):924-929.

[15]邹雄,王顺兰,刘友平,等.经鼻内镜鼻咽坏死清创联合带血管蒂鼻腔黏骨膜瓣修复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J].癌症,2020,39(6):271-282.

[16]蒲艾琳,龙玲,吴春艳,等.EB病毒阳性晚期鼻咽癌患者行TCR-T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1,36(12):49-51.

[17]杨慧,陆颖,黄海欣,等.转移性鼻咽癌一线化疗后替吉奥维持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1):25-29.

[18]方楠,张俊安,孙俊旗,等.鼻咽癌原发肿瘤MRI-DWI联合体积预测鼻咽部放化疗近期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8):1037-1040,1045.

[19]JIANGLONG YAN,DANDAN XIA,PAN XIONG,et al.Polyetheretherketone with citrate potentiated influx of copper boosts osteogenesis,angiogenesis,and bacteria-triggered antibacterial abilities[J].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2021,71(12):31-43.

[20]丁平安,杨沛刚,田园,等.腹腔热灌注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替吉奥化疗对单纯脱落细胞学阳性胃癌患者转化治疗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4):486-492.

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号:Z20180138)

课题题目:基于表现扩散系数勾画鼻咽癌颈部小淋巴结转移瘤靶区的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鼻咽癌研究进展化疗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44
跟踪导练(二)(3)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癌症进展(2016年11期)2016-03-20 13:16:00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7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癌症进展(2015年6期)2015-03-11 14:56:57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