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热压法橡胶膏剂的生产

2022-04-11 21:56:00沈桂艳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6期

关键词:热压法;橡胶膏剂;泡胶;混炼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6--01

Keywords  Hot pressing method; Rubber paste; Bubble gum; Mixing

热压法橡胶膏剂的生产,是对原基质进行了改良和基质配方进行优选,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采用新的基质或优化后的基质配方,通过热压法制成胶浆,经涂胶、冷却、打孔、盖衬、分切、包装等工序完成产品生产[1]。 热压法代替传统的溶剂法生产工艺,是对传统橡胶膏剂产品生产的一次革命,将在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生产安全性等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

研究过热压法橡胶膏剂的人总感觉制作起来并不复杂,但膏药的生产关键问题在细节上,一个细节不注意就会失败。其生产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要把握住橡胶膏剂的产品质量首先要明确基质的作用及比例构成来决定投料量。立德粉为填充剂,具有与裱背材料粘牢的性能,其特点是遮盖力强,耐热耐挤压;松香增粘剂;橡胶为基质的主要原料,是橡胶膏剂的骨架,具有弹性、低的传热性,不透气和不透水的性能,而且有网状结构,使药物包裹在里面,避免挥发性药物流失,以达到药物恒定释放的作用;凡士林和羊毛脂、液体石蜡为软化剂,使生胶软化,增加可塑性,便于加工,增加胶浆的柔性和成品的耐寒性,改善膏浆的黏性;处方中油脂类药物为透皮吸收剂,能使药物通过皮肤快速渗入到病灶部位,但如果处方中油脂类药物和挥发性药物过多时,软化剂的用量应酌量减少,但不要过分增加挥发性药物而减少软化剂的用量,因挥发性药物在贮存中容易挥发损失,使膏面干燥而失粘。热压法中基质配比的最佳比例为:橡胶30~35%,立德粉45~50%,软化剂3~4%,松香13~18%[2]。

2 明确基质的投料量后进行溶剂的配制:把处方中挥发性药物混合搅拌成液体状,使其溶解,如气温过低不易液化,可加热使其融化,但温度不得超过60℃。

3 炼胶

3.1 素炼:橡胶经水洗烘干(温度不得超过60℃)或乙醇擦洗晾干,冬季橡胶过硬时用烘箱烘软(温度不得超过60℃),用炼胶机炼成网状片。

3.2 泡胶:经素炼后的胶片泡入已液化的溶剂中,其间翻动两次,使溶剂均匀吸附,静置16~24小时,目的是使橡胶软化,溶剂均匀分布在橡胶颗粒中,为混炼均匀创造条件。

3.3 混炼:将泡好的橡胶用炼胶机炼成薄片置于捏炼机中,依次加入立德粉、松香粉、中药浸膏、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进行混炼,捏炼室温度控制在60℃以下,混炼时间7分钟,静置16~24小时。混炼标准为橡胶、辅料完全混溶均匀,膏料中残留少量可见的橡胶颗粒,炼胶机的辊缝应为2mm。静置目的:橡胶经炼胶机炼制过程后,破坏了橡胶本身的网状结构,静置16~24小时,使橡胶恢复网状结构,药物均匀分布在网状结构中。

3.4 粗炼:采用打卷法,标准为胶料中无肉眼可见的橡胶颗粒,炼胶机辊缝1mm。静置16~24小时。

3.5 精炼:采用打卷法,标准为胶料有弹性,粘手感,细腻光滑,拉开成薄膜状,炼胶机辊缝为1mm。静置16~24小时。反复炼制目的:使胶料增加弹性,可塑性。

3.6 分盘:炼胶机辊缝1mm,胶料每盘不超过3kg,平铺于料盘中。在炼胶过程中严禁洒水。

4 涂胶:把料盘放入烘箱中进行加热软化,烘箱温度为90~120℃,胶料加热的温度为60~65℃(膏药内部的实际温度),掌握好胶料温度,温度过高,胶料过火,涂胶时容易透胶;温度过低,胶料过硬,容易脱胶,胶料进箱顺序保持新膏由底层放入,先进先出,烘箱门随开随关,保持温度。涂胶前首先根据生产膏药片的规格确定涂布的幅宽,布幅过宽,涂胶时布容易打皱,出现柳叶现象,布幅过窄,涂胶时容易漏胶粘辊。涂胶机温度控制:刮刀80~100℃,涂胶板70~90℃。涂胶时要控制收卷松紧度,收卷不易过紧,以免脱胶。涂胶过程中通过旋转涂胶辊微调手轮按内控标准控制含膏量。

5 切片:切好后的盘头应在4小时内切片,将切片收集在洁净的周转箱中,断面扑以少许滑石粉防粘。

6 包装:切好的膏药片要及时包装,避免长时间挤压,膏药片渗胶粘连。

讨论 只有把握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让消费者能用到有效的、安全的药品。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四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2.

[2]中药制剂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 376

作者简介:沈桂艳: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制剂。

基金号:辽宁省教育厅项目JYTFUDF20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