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2-04-11 21:56:01马佳美晏斯宇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设计

马佳美 晏斯宇

◆摘  要:众所周知,西方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潮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经济以及欧洲各国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结构及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现代主义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近年来,“文化自信”的口号越来越得到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的重视,而中华民族复兴大任也需要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在民族自信的高度认识中努力为此奋斗。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也应当在“文化自信”的社会热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文便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旨在探讨新时代下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人类关于“设计”的基础认识实际上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图腾文化当中,不论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在原始时期都有过图腾的崇拜历史。这也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标志设计雏形,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平面设计也已经从这个时期开始起源。当历史发展到现代,设计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随着封建王朝的坍塌,中国美术与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向西方学习与中西艺术交融的新时期。和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相比,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艺术的创作观念与设计思路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渗透到每个人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影响了我们方方面面,在美术与设计艺术上也是如此,如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术、现代设计巧妙结合后进行延伸的作品,不论是绘画还是设计,往往都更能吸引打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在现代中国的设计行业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立足“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主题创作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如今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之中也不失为一剂很好的“调味品”。

那么究竟是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使它那么具有吸引力呢?笔者认为第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家都知道在传统文化中,玉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从儒家早期思想的“礼乐合一”到“比德”思想在文人绘画语境中的运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中都擅长运用“物”来寄托君子的高贵气节。因而在传统文化语境中,人们心中“玉”象征着幸福美满,象征着品性高洁,也象征着财富和权威。人们也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中国华夏银行标志设计的外形是以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为基本原形,在玉龙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国传统毛笔书写的韵味,在這个过程中设计师还运用了了图形化的处理方式,整体标志的文化识别性因此变得十分强烈,“红山文化玉龙”作为点睛之笔的元素深刻昭示华了夏银行丰富的文化底蕴。标识的内形则采用银行卡与电脑芯片的造型作为设计主要元素,与现代银行元素巧妙结合,展示了华夏银行的服务项目与业务类型。标识的内外形由此充分融合,整体呈古代钱币形态,整个设计多次利用了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钱币和现代电子商务巧妙结合。

第二点是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区域性使其更具地区代表性。中华传统文化是由无数的区域文化组成的,而不同的区域文化往往是一个地方或者一座城市的名片。著名的成都电视台标志便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它是以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为主要涉及的参考元素,标志整体呈现出接近椭圆的形态,其负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正形则是一只围绕太阳飞舞的神鸟元素,设计师通过巧妙的元素同构将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蓉城精神进行了巧妙结合。在台标的设计上,巧妙融入地区传统文化是成都电视台的一重要成功之处。当人们看到这个标志时,可能不用询问也可以很快反应出这是成都电视台,因此对这种地区名片式的传统文化的运用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点是中国传统文化能作为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中国传统美术元素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印记,中国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传统文化图案与图形都蕴含着一个“故事”,都能勾起每个中华儿女的民族情结。因此当我们的设计作品需要表现自身的民俗文化与民族精神时,采用传统美术元素便是很不错的表现方法,因为这样能将自己的民族身份恰当并直观地表达出来。而将自身文化展示出来也更能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激发起中国人内心的自豪感,也更能打动观众的内心。例如在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设计作品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民族名片已经运用得淋漓尽致,奥运会徽的一个精巧篆书“京”字图案、奥运火炬中的祥云图案、奥运奖牌中镶嵌的玉片等等都是在用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各国游客展示着中国的名片。

第四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哲学思辨和思维方法符合现代的设计理论。中国传统哲学源远流长,比如儒家讲究的中庸思想“中不偏,庸不易”,这恰恰和对称均衡的设计原则相似,对称造型的设计语言所追求的正是庄重、安详、完美之感。再如,道家的老庄哲学讲究事物都有相对统一的两面性,而且两面都可以互相转化。比如“长与短”、“大与小”、“虚与实”等等,这种强调变化与对比的哲学思考方式与现代设计理论也是相呼应的。对比和变化使设计造型更加生动活泼、新颖别致,视觉冲击力由此得以增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影响巨大,传统文化之中有很多营养元素需要我们去挖掘。并且传统文化亦能促进现代设计的快速发展,而现代设计也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慢慢淡化,相反,在生活越来越快节奏的今天,传统文化是很好的“调剂品”。笔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会越来越受到国内国外更多人的认可,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面向世界,用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

作者简介

马佳美(1999.11.13—);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抚州;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晏斯宇(1996.09.18—);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四川成都;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设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