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娟 姚宗泽 赵烛芳 叶杰林 李奇东 殷婧 赵自仙
摘要 选育适宜云南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可以改善云南省青贮饲料不足、品种单一的状况。通过综合评价13个青贮玉米品种(组合,含2个对照)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与果穗性状,筛选出优于曲辰9号(CK1)、雅玉04889(CK2)的青贮玉米品种(组合)。结果显示,V12(组合801×752)、V11(组合800×752)的全株生物产量、秸秆生物产量、农艺形状显著高于雅玉04889(CK2),适合做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可开展进一步试验和小面积示范。
关键词 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 5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6-0029-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6.0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arison of the Major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Traits of Different Silage Maize Varieties
GUO Zong-juan1,2, YAO Zong-ze3, ZHAO Zhu-fang1 et al
(1.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2. Yongjia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ureau, Yongjia, Zhejiang 325100; 3.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gricultural Science Extension Research Institute, Dali, Yunnan 671005)
Abstract Selecting more new silage hybrids could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food and variety shortage. In order to select better new hybrids than Quchen No.9 (CK1) and Yayu 04889 (CK2), we evaluated the agronomic traits, yield traits, ear traits and main nutrient quality components of 13 silage maize hybrids (combinations,including two controls) by a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reference to the national regional trial guide lines. Results showed the dry matter weight of plant without ear of V12 (combination 801×752) and V11 (combination 800×752)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Yayu 04889 (CK2), so that they could be planted as silage corn and food crops, it was suggested that V11 and V12 could be used for further test and small-area demonstration.
Key words Silage maize;Agronomic trait;Yield
作者簡介 郭宗娟(1993—),女,山东潍坊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4-29;修回日期 2021-07-20
青贮玉米指在蜡熟前期收割玉米秸秆与果穗用作饲料或贮藏发酵后喂养家畜的一类玉米,是生产肉、奶等畜产品重要的饲料来源之一[1]。青贮玉米茎秆枝叶适口,营养成分丰富,饲用价值高,便于长期保存,一年四季供应均衡,可有效解决牛、羊所需饲料[2]。理想中收获期青贮玉米干物质占鲜重29%左右,穗重占干物质34%左右[3]。增加青贮玉米穗重比例有利于提高青饲品质。而且玉米类型不同,其含水量不同,鲜物质积累量的高低与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也不一致,一般玉米含水量在65%以下青贮效果最佳[4]。青贮玉米在1/4半乳线阶段水分61%~68%,是最佳水分含量收获阶段。青贮玉米品种各器官及全株含水率均随收获期延长而降低[5]。
全株青贮可增加青贮饲料中营养含量;可增加单位面积的饲料产量;实现青贮饲料全年的均衡供给,保证奶牛常年的生产和产品供应;提高青贮玉米的消化率和适口性,保证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降低奶牛饲养成本。对于奶牛养殖户,利用全株青贮玉米饲喂奶牛,其消化率、营养价值以及适口性均优于秸秆青贮,在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奶牛全株青贮饲喂消化率可提高13%,泌乳量增加15%,效率提高10%[6-9]。全株青贮可以使奶牛发情期规律,排卵正常,提高配种准胎率,缩短产犊间隔;使奶牛毛色光亮,体质良好,降低发病率;延长奶牛产奶高峰期,牛奶产量上升,提高乳制品质量,增加养殖业经济效益[10]。
肉牛养殖是云南八大重点特色产业之一,云南省肉牛数量达1 100万头,每头牛每年4~6 t的青贮饲料,一年共需4 400万~6 600万t,而目前云南省玉米用于青贮面积不足6 666.67 hm2,单肉牛缺口6 000万t[11]。提高云南省青贮玉米生产水平需要选育高产抗病品种、提高单产、进一步加强青贮玉米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从而丰富玉米的种植类型[12]。优质青贮玉米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青饲作物生产能力不足、提高农民收入,而且对实现农业增长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13]。云南省长期以来都是人畜共粮、粮饲共用,农民收获完果穗后焚烧掉秸秆,这不仅浪费玉米营养物质,而且污染土壤环境,因此发展青贮玉米可以从根本上消除秸秆焚烧的现象,改善生态环境[14]。
鉴于此,笔者以13个青贮玉米品种(组合)为材料,对其农艺形状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为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品种筛选提供参考,旨在改善云南省青贮玉米缺乏、品种结构简单的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该研究选用13个青贮玉米杂交材料(表1),其中包括参加过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国审玉米雅玉04889、滇特(曲靖)审玉米曲辰9号、滇审玉米云瑞10号、滇审玉米云瑞668、滇特(保山)审玉米五谷1790、滇审玉米红单6号以及由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赵自仙老师提供的7个品种(组合)。
1.2 试验设计
田间性状测试于2018年5—11月在楚雄州姚安县栋川镇大龙口村朱姓小组的试验地进行,该地海拔1 870 m,地块平整,肥力中等偏上,前作大麦。参照国家青贮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方案,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3行区,小区面积9.6 m2,行距80 cm,穴距33 cm,每穴留2株,种植密度75 180株/hm2,四周设保护行。2018年5月20日播种,6月22日定苗,施尿素300 kg/hm2,7月20日施尿素45 kg/hm2,9月26日收获。
1.3 试验方法
青贮玉米品种(组合)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收获方法、籽粒产量的调查按照《国家青贮玉米品种区试调查项目和标准》要求进行。
1.3.1
物候期调查。以播种当天日期为播种期,小区50%塘数的幼苗出土高度达2~3 cm的日期为出苗期;小区50%的植株雌穗抽出花丝的日为吐丝期;小区50%的植株雄穗顶端露出顶叶的日期为抽雄期;收获的日期为收获期,从出苗到收获的总天数为生长期。
1.3.2
农艺性状调查。乳熟期连续取小区内生长发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以及地表到第一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取平均值,用cm表示;果穗以下折断的植株占该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为倒折率;植株斜度大于45°但未折断的植株占该小区总株数的百分率为倒伏率。收获前,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调查每株绿叶片数与黄叶片数,计算平均值。
1.3.3 抗病性调查。收获前根据感病等级划分依据进行田间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调查(表2)。
1.3.4
產量测定。籽粒达到乳熟中期至蜡熟期时收获。每个小区收获中间1行,从地上部分20 cm 处全株刈割。收获后立即称重,在105 ℃条件下烘干2 h,再用60 ℃温度烘干至恒温,称干重,用kg表示,计算含水量,按照标准水分(70%)折算鲜重,用kg/hm2表示,利用小区干重折算干重,用kg/hm2表示。秸秆生物产量方式同上。将烘干样保留,用作营养品质分析。
1.3.5
果穗性状调查。收获籽粒,风干至恒重,测量穗长时,随机取5穗,首尾连接,测量总长,求平均值,以cm表示;测量穗宽,随机取5穗,首尾交叉并排,测量中间直径总长,取其平均值,以cm表示;穗行数是随机取5穗,分别记录每穗行数,取其平均值,以行表示;行粒数是随机取5穗,每穗随机记录一行的籽粒数,取其平均值,以粒表示;果穗脱粒,称其籽粒干重,按标准水分(14%)折算,即为小区产量,再由小区产量折算产量,用kg/hm2表示;百粒重是取3份100粒籽粒,称重,取平均值,以g表示。
1.4 统计分析
采用DPS 9.5数据分析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物候期比较
由表3可知,5月29日—6月1日出苗,从出苗到抽雄72~78 d,其中V5品种最早抽雄,V9最晚抽雄;从出苗到吐丝75~81 d,其中V5吐丝最早;从出苗到乳熟107~112 d,其中V4最早进入乳熟期,V13最迟进入乳熟期;从出苗到蜡熟122~126 d,其中V2、V10最早进入蜡熟期,V13最晚进入蜡熟期。
2.2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农艺性状比较
对青贮玉米不同品种(组合)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表4)。不同品种组合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表5)。在13个试验品种(组合)中,V9的株高最高,均值为332.700 0 cm,显著高于V2、V6、V12,极显著高于V1、V4、V5、V7、V10;品种V8、V11、V3、V13的株高与V2间无显著差异,但与V1间有极显著差异;V10、V7、V4、V5株高与V1间无显著差异。V9的穗位高最高,V7的穗位高最低,V4、V12、V11、V8、V3的穗位高均极显著高于V2、V1。V9绿叶数最多,显著高于V4、V5、V8、V13,极显著高于V1、V3、V6;V1的绿叶数最少,极显著低于除V6外的其他品种。V1的黄叶数最多,与其他品种有极显著差异,V9的黄叶片数最少。V1、V3的倒折率以及V6的倒伏率较高,而其他品种组合的抗倒能力较强,没有出现倒折、倒伏现象。
2.3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抗病性比较
品种的抗病性是选育优良品种一个很关键的决定因素。由表6可知,该试验对青贮玉米4种病害进行调查。其中,V1抗大斑病5级,灰斑病9级;V2抗灰斑病3级,抗大斑病、小斑病、锈病1级;V3抗灰斑病7级,抗大斑病、小斑病、锈病3级;V4、V11表现为抗大斑病、小斑病、锈病1级,抗灰斑病3级;V5抗大斑病、小斑病1级,抗灰斑病和锈病3级;V6抗小斑病1级,抗大斑病和锈病3级,抗灰斑病5级。V7、V9、V10抗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锈病1级;V13抗大斑病3级,抗小斑病、灰斑病、锈病1级。
2.4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果穗性状比较
对参试品种(组合)进行果穗性状差异分析,结果见表7。由表8可知,不同品种(组合)果穗性状存在显著差异,V2的果穗最长,均值为18.733 3 cm,与V3、V5、V10间无显著差异;而V6的果穗最短,为15.233 3 cm。V7和V10的果穗均较粗,为4.800 0 cm,显著高于V3、V4、V8、V13,极显著高于V1;V1的穗粗最小,为4.466 7 cm。
V5穗行数的平均值最高,为17.066 7行,与V8、V10、V11间有显著差异,与V1、V2、V3、V4、V6、V13间有极显著差异;V4的穗行数最低,为13.066 7行。V2的行粒数最多,为40.733 3粒,显著高于V6、V7,但与其他品种(组合)间无显著差异;V1的行粒数为36.866 7粒,在参试品种中排第2;V7的行粒数最小,仅为32.266 7粒。V5的秃尖度最小,为0.500 0 cm,与V3、V7、V8、V9间有极显著差异;V7的秃尖度最大,为3.033 3 cm。V2的出籽率最高,为87.066 7%,显著高于V9,极显著高于V11、V8、V7、V3。V2的百粒重最高,为30.100 0 g,显著高于V5、V8、V9、V11、V12,极显著高于V1、V3、V6、V7,V3的百粒重最低,为22.766 7 g。
2.5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产量比较
2.5.1 全株产量。对青贮玉米整株刈割进行品种(组合)间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9。由表10可知,不同品种鲜重排序为V11>V9>V12>V3>V4>V7>V10>V13>V8>V6>V1>V2>V5。其中,V11的鲜重最高,为81 962.55 kg/hm2,与V1、V2、V5间有极显著差异;V5的鲜重最低,为60 156.00 kg/hm2。不同品种干重排序为V11>V3>V12>V9>V10>V8>V5>V4>V13>V2>V6>V7>V1。V11的干重最高,为27 265.80 kg/hm2,与V1、V2、V6、V7间有极显著差异。V1的干重最低,平均值为20 314.30 kg/hm2,极显著低于V3、V9、V10、V11、V12。
2.5.2
秸秆产量。对青贮玉米秸秆部分进行产量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组合)的秸秆鲜重、干重存在显著差异(表11)。由表12可知,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的的秸秆鲜重由高到低排序为V11>V9>V12>V7=V3>V4>V6>V13>V8>V10>V1>V2>V5。其中,V11的秸稈鲜重最高,为51 623.60 kg/hm2,极显著高于V5;V5的鲜重最低,为30 322.60 kg/hm2。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秸秆干重从高到低排序为V12>V11>V2>V3>V9>V8>V13>V4>V10>V6>V7>V1>V5。其中,V12的秸秆干重最高,为13 135.20 kg/hm2,显著高于V4、V8、V9、V10、V13,极显著高于V1、V5、V6、V7;V5的干重最低,为9 822.95 kg/hm2,极显著低于V2、V11、V12。
2.5.3
籽粒产量。对青贮玉米籽粒品种(组合)进行产量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13,不同品种(组合)的籽粒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由表14可知,不同青贮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从高到低排序为V2>V5>V10>V12>V11>V9>V13>V4>V7>V3>V1>V8>V6。其中,V2的籽粒产量最高,为10 020.94 kg/hm2,显著高于V3、V4、V7、V9、V13,极显著高于V1、V6、V8;而V6的籽粒产量最低,为7 179.89 kg/hm2。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青贮玉米的收获期不同,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品种(组合)全部在乳熟期至蜡熟期进行收获,绿叶片数11~15片,黄叶数3~5片,全株玉米的水分含量在60%~70%,秸秆水分含量70%~80%,茎汁饱满,品质较好。此外,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也是影响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综合性状较好的青贮玉米品种(组合)要与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结合[15],良种良法配套。优良的青贮玉米品种还应具有果穗饱满和抗倒伏等特点[16],该研究选择出的品种也有此特点。
李波等[17]认为株高、穗位高是影响生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何文铸等[18]研究认为,要获得生物产量高的青贮玉米,可通过秸秆产量、籽粒产量、株高3个指标进行直接辅助选择,这说明要提高品种的产量性状,应优先考虑增加株高、穗位高。该研究中,797×752的株高、穗位高分别为332.700 0 cm、156.566 7 cm,均居第1位,其全株玉米鲜重、秸秆鲜重分别为79 957.34、47 614.00 kg/hm2,均居第2位;800×752的株高322.266 7 cm,穗位高144.766 7 cm,玉米全株鲜重、秸秆鲜重均为最高,分别为81 962.55、51 623.60 kg/hm2。
3.2 结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组合)的玉米做青贮,其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品种(组合)之间的差异性,选出生物产量高、农艺性状好、抗病能力强、营养成分高的品种(组合)为云南省粮饲通用型青贮玉米、青贮专用型玉米的选择提供参考,可以改善云南省青贮品种短缺、品种结构单一状况。V11、V12的全株生物产量、秸秆生物产量显著高于2个对照,可进行进一步试验和小面积示范。
参考文献
[1] 熊景发,马海轮,陈绍红.9个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8,38(1):77-79.
[2] 胡宗福,常杰,萨仁呼,等.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检测全株玉米青贮期间和暴露空气后的微生物多样性[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0):3750-3760.
[3] 李洁芳.推广粮改饲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150-151.
[4] 武雪燕,張卫霞.玉米青贮饲料的发展前景[J].河北农业,2016(6):13-14.
[5] ONETTI S G,SHAVER R D,MCGUIRE M A,et al.Effect of supplemental tallow on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fed diets with different corn silage:Alfalfa silage ratio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2,85(3):632-641.
[6] 邵凤武,赵居生,王春敏,等.青贮玉米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生物产量和适宜收获期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4):26-29.
[7] 朱春华.玉米全株青贮营养价值更高[J].江西饲料,2014(6):44-45.
[8] VOELKER J A,ALLEN M S.Pelleted beet pulp substituted for high-moisture corn:3.Effects on ruminal fermentation,pH,and microbial protein efficiency in lactating dairy cow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3,86(11):3562-3570.
[9] 曾德斌,王军民,吴向阳,等.青贮玉米不同品种和生育时期植株体的营养品质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5):85-87.
[10] 闫鹏威.青贮玉米的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7(34):50.
[11] 刘爱民,贾盼娜,王立新,等.我国饲(草)料供求及未来需求预测和对策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5):39-44.
[12] 郑锦玲,陈艳川,李石友,等.云南景谷县粮改饲种植青贮玉米红单10号效果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7(7):42-44.
[13] 田峰.青贮玉米种植的效益分析与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45-46.
[14] 杨峻芸,陈洪梅,谭静.大力发展青贮玉米 促进云南畜牧业发展:云南省发展青贮玉米的思考[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S1):325-329.
[15] ETTLE T,LEBZIEN P,FLACHOWSKY G,et al.Effect of harvest date and variety on ruminal degradability of ensiled maize grains in dairy cows[J].Archiv für tierernaehrung,2001,55(1):69-84.
[16] FERREIRA G,ALFONSO M,DEPINO S,et al.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on nutritional quality of green-chopped corn for silage[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14,97(9):5918-5921.
[17] 李波,陈喜昌,高云,等.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5,13(2):76-78.
[18] 何文铸,刘永红,杨勤,等.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关键指标的筛选及其遗传研究[J].玉米科学,2009,17(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