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通》浅析刘知几的学术思想

2022-04-10 13:08李婷婷
民族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史学学术思想

李婷婷

摘 要:唐代劉知几所撰写的《史通》作为第一部史学史,史无前例般深入地总结自孔子到唐初中国文学、史学事业各个方面的特点、流变、价值等。本文旨在以《史通》为研读基础,追究刘知几学术思想的渊源,结合笔者自身对《史通》及刘知几的认识,以及对相关研究的研读与总结,探究刘知几在《史通》里体现出的其独特的思想。

关键词:《史通》,刘知几,思想,学术,史学

一、刘知几的学术思想渊源

马克思有言“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从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刘知几所著的《史通》,展现了刘知几丰厚的学术思想,而刘知几的这些成熟的学术思想,来源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以及他个人求知的深度。

首先是时代的需要,刘知几生活在武则天时代。该时期最为突出的是文化的繁荣,唐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狠抓修史工作,这为刘知几史学事业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其次是与徐坚、朱敬则、刘允济等同道之友长久的交流探讨,对孔子、司马迁、刘勰、王充等前辈的史学思想,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的继承与创新。最后是受书香门第、世代官宦之家的家学渊源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历史典籍浓厚的兴趣与不断地学习和努力。

二、刘知几的学术思想

(一)史学批判观

刘知几在《史通》中对初唐之前的史学著作、史学方法、史学活动、史学观等多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批判总结。

1. 不迷信史书,批判古书内容的不实之处

中国上古的史书大多是“轻事重言”,因此,刘知几对人们长久以来盲目崇拜古书,迷信古书的记载的现象极力批判。并且在《疑古》《惑经》中,对《尚书》《春秋》所记载的一些内容提出批判与分析。

关于《尚书》,《惑古》开篇刘知几就分析了《尚书》记事缺略的原因。首先自古史书就“以言为主”,其次是“拘于礼法,限以师训”,再次是圣贤“爱憎由己”,古文文辞简约,使后世学者难以清楚明白。刘知几通过对《尚书》中记事不实的质疑,不仅指责了后世史家评史、选材不审慎的态度,也宣扬了“史学独立”的思想。关于《春秋》的论断,刘知几在《惑经》篇中对《春秋》作出评价,认为它不过是对旧史“因其成事,就加雕饰,仍旧而已。”[3] 刘知几认为《春秋》记事有三方面失误。一是记事往往不据实记载,二是记事选材不当,三是记事不连贯。刘知几客观地摘掉孔子和《春秋》的神圣光环,力求最大程度地展现历史和史实。

2. 反对盲目迷信孔子,勇于怀疑和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

在封建社会,孔子被正宗儒学尊称为“至圣先师”。刘知几在《惑经》篇中则全面地看待孔子及其学说。首先,刘知几肯定孔子的正面的榜样形象,尤其在具体的史义和史法上,极力肯定孔子及其儒家经典的贡献。但同时,刘知几也看到了孔子及其著作的不足之处。

刘知几在《史通》中从直书实录的宗旨出发,揭露孔子及儒家经典对历史的遮饰。他指出“观夫子修《春秋》也多为贤者讳狄实灭卫,因植耻而不书。河阳召王,成文美而称狩.斯则情兼向背,志怀彼我,苟书法使如是也,岂不使为人君者靡惮宪章,虽砧白圭,无惭良史也乎?”[3]刘知几批判孔子在修史中寓个人褒贬,凭借主观好恶来肆意歪曲历史,[4]这为后人辩证地看待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学说中的利弊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二)求真求实观

1.实录直书的史书撰写原则

“直书”与“曲笔”是我国编纂史书的两种不同的基本笔法。“直书”即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如实的进行记录,不虚美也不隐恶。“曲笔”则是有意地违背客观事实。刘知几力主“直书”而反对“曲笔”。刘知几表示,壮烈豪杰之士不计较个人的安危荣辱,宁愿像兰玉那样洁身摧折,也不愿像瓦砾那样苟且长存,他赞扬了如南史、董狐坚持正气,如实书写历史不畏强权的精神,批评了那些为谋名、谋权而曲笔污书的史家。

2.“博采善择”的历史撰述方法

“博彩善择”是指在撰写史书的过程中对文献资料进行处理的两个基本的方面,博采即搜集资料要广泛,善择即选用资料要审慎。长期以来,人们撰史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的基本范畴是古代经典、正史、官方案牍等,而刘知几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他将资料的搜集范围大大地扩展到逸事、琐言、郡书、别传等各种野史、杂史资料等。

3.“叙事为先,简要为主”的史书文字表述理论

刘知几论的史书文字理论为“四别”和“二流”。“四别”是指史书叙事的四种技巧,“直纪其才行者”是直接描绘人物的行为,“唯书其事迹者”是通过事迹彰显人物品行,“因言语而可知者”是以言语呈现人物思想,“假赞论而自见者”是在史书论赞中“别出其事”。“二流"是指“省句”和“省字”,即强调去烦句和除烦字。从文到句,再从句到字,所省的字数愈少,则难度愈高。[5]

(三)史家修养观

史家修养一直是史学家们着重关注的,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书法不隐”的良史标准。刘知几在《史通》中表明,一个历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个基本条件。

具体来讲,“史才”指在从事历史写作时,作家需要具备一定的材料组织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史书编撰能力。“史学”指掌握鉴别和选择史料的能力,具有史学家的知识和学位,综览群书、博文多识。“史识”指史学家的观点和笔法,要有高明的见解,深邃的洞察能力,做到秉笔直书,其包括史家应具有公正不阿的优良史德。“史才三长”理论,才、学、识三者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史才、史学是基础,影响史识的形成,史识起统率作用,影响才、学的正确施展。刘知几的“史才三长”理论,为我们明确了史家修养的标准,让后代学者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

三、总结

刘知几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来源于家庭的渲染,来源于同伴的共进退,来源于其自身的热爱与努力,来源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体现了当时先进史学家的自觉意识和时代精神。其史学批评观、求真求实观和史家修养观,都在不同方面体现了他的文论思想、文学观、圆融文史观念等等,对后世具有极大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年版,第10页

[2]许凌云.刘知几评传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刘知几.史通 [M] 白云.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7

[4]宋纯路.从《史通》之《疑古》、《惑经》篇看刘知几的史学批判精神.[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

[5]朱露川.史书叙事的审美要求——读刘知几《史通·叙事》[J].文史知识,2020.(04)

猜你喜欢
史学学术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新、旧史学的更替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阿吾(一首)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