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佐先
成人做错事,觉得有失脸面。尴尬境界时,非常希望别人能给个台阶下,我们的学生也更是如此。他们处于成长阶段,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或者错误,有的学生举止也许是下意识的行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不要急于处罚学生,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就是给他们一份自尊,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学生能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
记得那是节语文课,我正在认真地讲解课文《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一小故事,下面的同学也在聚精会神地听,可正当我讲到关键处时骆香燕同学突然一声"唉"的叹气声打断了我的话语,我随口说了一句“真不守纪律,出去……”不知哪天起我发现这个学生渐渐地和我疏远了,她总是躲着我,害怕见到我,就是在路上看到我也不愿意打招呼,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直到一天看到她的日记后我才发现那一次批评竟深深地伤害了她,她在日记中写道:在这些日子里,使我记忆最深的是那天我的一个哈欠,那个哈欠确实挺响的,严重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可老师你说的那句话深深地伤了我。那句话是在全班面前说的,这个事实让我难以承受。老师,那天你刚说完那句话,泪水在我的眼里打转。后来我告诉自己我骆香艳不能在同学面前留泪,这样显得我很脆弱。可我一点也不争气,下课时程静和杨平到我的座位上想安慰我时,听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我的泪水又夺眶而出……
看到这,我深深的思考:什么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难道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不知疲倦地唠叨,错了吗?看了许多名家著作,经历了许多故事之后,我才明白,真的错了!知识和能力固然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但他们更渴望的是理解、沟通、交流、欣赏,需要一种老师从心底流淌出的温情关怀。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应该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课堂不应该是一座精心修筑的围城,它不仅需要教师的召唤,更需要学生的回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丽,呼吸鲜活的气息,张扬自己的风采。
“蹲下来看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是否也有过他们一样的恶作剧,是否也曾令老师头疼过?不久前,翻开自己中学时代的一篇作文,才記忆起小时侯我也曾在泥沟中流连忘返而丢了书包,也曾用七彩水笔抄写过词语。也曾因呼呼大睡而逃学。那么,今天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必须像盆栽一样循规蹈矩呢?人为地修剪或移栽,如果过分抑制了自身的天性,结出的果子只可能是苦涩的。学生又怎可能是全面发展呢?明白了这一点,我看待学生的目光就宽容多了。当有人交头接耳,稍停片刻,当作是课间的歇息,然后俯身探询:“有什么要紧的事需要大家帮你参谋的?”回应我的多半是羞涩的微笑,战战兢兢的眼神,“对不起,老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遇事不要急于处罚学生,适时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传递给学生一片温情,这一缕温情将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走向成功。给学生一个“台阶”,可以使孩子们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自我的动力。这动力是讽刺、挖苦、辱骂之类永远无法比拟的。上个星期的一天,周三的语文课,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汪开强同学匆匆忙忙地告诉我,今天的眼保健操又因王俊杰淘气,我班被扣分了。面对这种情形我忍无可忍,都说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前几次都因为他而失分。可他这次……我正想狠狠地批评他,可上次怒斥学生的情形又浮现在眼前,于是我走到他面前小声问:“你希望我对你说点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希望你什么也别说。”于是我走到讲台前开始上课。下午眼保健操时我有意留意他,看到他认认真真地做着……
两节课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待,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后者的方式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因为我改变了教育方式,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免受责难,教师也不生怨气,皆大欢喜。
学生正处于成长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他们的某些举止往往是无意识的。因此,教师不必对此怒声斥责,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事,教师都应该给学生一个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学生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尊重,学生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有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行反省。这也是一个接受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过程。用“优点放大镜”去看学生,给学生一个台阶,决不是对学生犯错误不管不问、消极退让,而是用更机智的措施、方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发自语,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给学生一个台阶,决不是教师无能的表现,而是通过宽容使教师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人格魅力,继而去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对生活的态度。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所产生的震动要强烈的多。他这样告诫我们:“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样的或那样的过失的。只要设身处地为孩子想一想,那么就可以相信他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误。” 给学生一个台阶,从教育机制的角度看,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这种冷处理的教育方法不仅可避免矛盾升级,也为后面妥善解决矛盾留下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台阶,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必将能点燃心灵中良知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