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轶
近年来,在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思维能力的重要地位逐步凸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学科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 2012),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思维品质列入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强调了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并从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四个层次描述其内容,进一步强调了要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 2018)。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张金秀 2016),即不再是对高中生的“专属”要求。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习和应用语言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 2016),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自我成长。尽管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已经获得英语教师在观念上的普遍认同,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对其思维品质的培养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甚至有不少教师认为批判性思维只能在阅读课中培养,在听说课中无法培养(李莎 2019)。下面将分析初中英语听说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听说课教学策略。
在长期教师大量输出、学生被动输入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听说课堂中主动思考、表达的能力和意愿较弱,导致批判性思维缺失,对教材及教师教授的内容“全盘照收”,较少提出质疑。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仍停留在文本表层语言知识的记忆、查找和理解上(吕颖琦 2019),提出的问题以展示型为主。但是,此类问题的认知目标要求仅为低阶思维中的“记忆”和“理解”(李莎 2019)。同时,许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问题难度的掌控不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抑制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中,虽然大多数教师会呈现本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句型,但是由于输出训练过于机械化,学生只需在教师提供的挖空句型中填入替换的内容,无法在特定场景中迁移应用学过的句型,更不用说在内容上有所创新了。
立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以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10 A Birthday Party的第一课时 Preparing for Ben’s birthday party为例,探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策略。
本单元是教材第三模块“饮食和健康”中的一个单元,以本(Ben)的生日派对为主题展开。文本脉络:凯蒂(Kitty)通过电话邀请朋友们参加本的生日派对→朋友们为筹备本的生日派对购物→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本成功地举办了生日派对,较完整地呈现了一场生日派对从预备阶段到实施阶段的全部流程。
本堂课是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设定的课型为阅读课,其语言功能为学生通过恰当的电话用语邀请他人参加活动,受邀者礼貌接受或拒绝邀请。根据《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Invitation(邀请)的学习水平要求为C(运用),即“在书面或口头交际中,恰当运动语言表达并回应这些功能,达到交际目的”;Acceptance and refusal(接受与拒绝)的学习水平要求为B(理解),即“听懂、读懂有关这些功能的语言表达形式”。又因教学内容中电话用语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基于一定的语言结构实现交际功能,因此备课组将其改为一堂听说课,帮助学生在较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听说实践,学习语言知识,并培养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性语言应用能力。
从思维层面看,与朋友一起策划、准备一场生日派对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通过邀请、接受或拒绝、协商等方式决定举行派对的时间、地点、邀请对象、活动流程、物资、食品、礼品等。
本单元的话题知识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有参加生日派对的经验。然而,本堂课涉及的所有对话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电话用语邀请他人参加活动,以及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接受或礼貌地拒绝邀请是学习的难点。教师需要在听说活动中基于熟悉的话题,逐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信息,梳理其用法,最后内化语言结构并应用于实践。
另外,学生较擅长在听力文本中寻找fact(事实信息),很少会对找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断、归纳、评价甚至创新。换句话说,学生较少主动、积极地思考,所以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活动激发其思维。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堂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By the end of this class,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1.Knowledge objectives
(1)Obtain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the phone calls in terms of the time,location and activities;
(2)Apply“be going to do”to talk about planned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3)Apply telephone conversation manner,including accepting or declining an invitation,to invite others to a planned activity.
2.Thinking skill objectives
(1)Identify the purpose of Kitty’s phone calls through gist-listening;
(2)Infer speakers’attitude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peakers’intonations;
(3)Evaluate Kitty’s characteristics.
在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后,备课组成员设计了一系列具有真实性、连贯性、层次性和深刻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目标语言知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各层次的思维能力。下面具体论述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策略。
1.创设真实情境,设置听前预测,激活图式和思维
基于主题创设的情境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而利用主题图、插图、标题等线索的预测环节可以激发其思维,为之后的听力内容作好准备。本堂课的导入阶段是观看一段生日派对的视频,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What are people doing in the video?
(2)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a birthday party?
(3)What can we do to prepare for a birthday party?
导入环节之后是听前预测环节。请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及文章标题预测凯蒂打电话的目的。
【设计说明】在导入环节,通过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如生日蛋糕、场景布置、礼物等,可以激发学生有关生日派对的内容图式。在激活学生已有主题相关知识后,利用图片和标题预测,不仅训练其预测及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引发其验证预测的期待,想主动获取信息,为之后的一系列听力活动打下基础。
2.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梳理脉络
本堂课的第二个听力活动要求学生精听第一段对话,并在表格(见表1)中记录关键内容。在完成该活动后,学生还需将听力文本的关键信息与其四个主题进行配对。
表1:听力活动2学案
【设计说明】常见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有流程图、树状图、鱼骨图(因果图)等,以语篇为依托,将思维的内容和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呈现(郑鸿颖 2019)。通过这种方式,本环节以表格的形式梳理电话邀请他人参加活动必须覆盖的四个核心内容,为之后的输出活动提供了结构框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归纳、梳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将配对直接改成填空,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搭建语言支架,建构思维
听说课要求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口使用目标语言,输入和输出阶段的交叉可以贯穿整堂课。为了确保学生所表达内容的完整性和运用语言的准确性,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语言框架,鼓励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信息,让他们在精听完第一个对话并完成表格(见表1)后,通过互问互答(学生之间)完成答案核对(见表2)。
表2:听力活动2答案核对环节
【设计说明】基于教师所提供的语言“支架”,通过对话的形式核对答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其语言的准确度和完整性。该语言支撑框架随着每一轮对话而逐步减少,在潜移默化中促使目标语句结构be going to do在学生思维中内化。
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也体现了目标语言框架的构建(见表3)。该板书随着教师对听力文本的处理而一步步被完善,在最后开放性输出阶段供学生参考。
表3: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板书提炼了整堂课的精华,涵盖了教学目标中必要的功能性语句,拓展了文本内容,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具有指导性作用,旨在培养全班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4.丰富问题类型,巧设问题链,促进多层次、多维度思考
除了课堂中常用的展示型问题外,教师还应设计参阅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在逻辑,分析文本特征、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说话者的意图,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推理得出文中未明示的结论,注重培养其逻辑思维中的分析、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结合评估型问题,要求学生辩证地看待文本的观点、情感态度等,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独立表达观点并得出结论,培养其评价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处理第二段听力文本时,备课组基于文本,但又不局限于文本设计了六个问题,后三个问题需小组讨论后回答。
(1)Is Jill going to the party?
(2)Why can’t Jill come to the party?
(3)Can you guess the reasons why Jill can’t come to the party?
(4)If you were Jill,what can you do to help Kitty prepare for the party?
(5)Who else can Kitty invite to the party?Why?
(6)Do you want a friend like Kitty?Why?
【设计说明】该问题链的设计遵循连贯性、层次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的原则。在分析教材时,教师不仅要看教材上“有什么”,还要关注教材上“没有什么”,主动挖掘文本内涵及“留白”。问题(1)(2)的答案可以直接在听力文本中找到,问题(3)(4)(5)需要学生基于文本推断,或跳出文本进行一定的想象、创造,有助于培养其分析、推理及创造能力。其中,问题(3)紧扣上一个问题,进一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推断吉尔(Jill)无法参加聚会的原因。问题(4)要求学生转换角色,思考将要缺席的吉尔还可以为朋友的派对做些什么,鼓励其联系生活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其从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问题(5)围绕策划生日派对的话题中的邀请对象展开,鼓励学生说明原因,训练其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有学生回答要邀请朋友或父母一起准备食物、采购物资、布置场地等,看似不经意的回答,实则为单元之后部分的学习内容作了铺垫。问题(6)旨在引导学生评价人物凯蒂的性格,表达个人观点,有效地训练其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5.创设开放型输出活动及课后作业,发展创新思维
开放型输出活动及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内化目标语言的应用,还是其展示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的一种有效途径。常用的活动形式有Dialogue(对话)、Report(报告)、Interview(采访)、Role-play(角色扮演)等。本堂课在听后输出活动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设计一项活动,并通过电话向他人提出邀请,其余组员作为受邀者使用正确的方式接受或拒绝其邀请,流程图如下所示。
听后输出活动框架
【设计说明】本环节使用流程图将学生须在该环节完成的任务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该活动中,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能够提高输出语言的主观意愿。即使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模仿听力文本表达。因此,本堂课听后输出不再局限于机械化操练,而是对听力文本的演绎和再创造。开放性听后输出活动可以使学生有效内化语言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6.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反思,深化思维
评价的目的是修正、改进,教师应重视评价对听说课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为了促进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教师要让其充分利用“学生自评量表”进行自我对照,检查课堂学习效果。本堂课的输出环节要求学生在完成对话后使用“学生自评量表”(见表4)进行自我评价。
表4:学生自评量表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自评量表”,学生能够通过简单勾选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堂课的目标语言,及时反思、总结,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该自评量表同样可以用于学生互评,使学生转换角色,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语言承载思维,两者密不可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新时期英语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要求。初中英语听说课作为学科的核心课型之一,除了听说技能外,还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应重视听说课各环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分析教材听力文本,根据学情整合、优化或补充材料,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置听前预测;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搭建语言支架;多元化问题类型,巧设问题链;创设开放型输出活动及课后作业;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等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听说技能的发展,以及对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能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