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露、代健、马赛 /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
标准是军工质量水平的重要依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对军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推动标准化向支撑组织成功和市场竞争转型,需要针对单位建立标准化检查和评估指标体系,提升标准竞争力。
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是一个单位的标准化综合能力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的量化考核,以标准化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实施应用等开展情况及相应数据为基础,通过选择与单位主业及其标准化工作密切相关的指标要素,构建一定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形成一组可比较的数据,用以衡量单位的标准化综合能力。
通过构建军工企业集团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体系,不但可对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评估进行标准化要素的量化评价,还可以常态化监督和考核单位标准化工作情况,促进单位标准化综合能力提升,推动单位科研生产转型升级、经营管理提质增效,对加快企业集团“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军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标准化水平如何评估已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决策者迫切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
国外对于标准化水平评价多从标准化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曾发表“标准化经济效果”专题研究报告,全面介绍各国在标准化与经济效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于2010 年3 月正式发布“标准经济效益评估方法”,鼓励各成员国在科研生产、销售等环节中运用。美国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对于标准化效益评估制定了标准NAS 1524:2012《标准化节约的确定与计算》。德国通过对标准化效益评估认为标准对技术创新有正向刺激作用,且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是标准化创造的。对于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估,世界500 强的美国约翰·迪尔集团曾制定了一个针对企业的标准化水平评价表,包括以下10 个基本要素,分别为标准化方针目标,标准化意识与支持程度,标准文件,标准的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关系,机构合理化,物资的合理利用,标准资源的开发,标准资源的利用,对存在问题的解决。
国内对于企业的标准化评价起步于20 世纪90年代。1990 年航空航天工业部质量司发布《航空工业部企业标准化水平考核办法(试行)》,并制定了《考核实施细则(试行)》,采用专家打分法从产品标准考核、与产品标准相配套的技术标准考核、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考核、企业标准体系表考核、企业标准化管理考核等5 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评估细则。2004 年国家标准委主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对提出申请企业进行评估。而后相继有企业自发开展了本单位的标准化水平评估工作,如中航工业集团开展的成员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北京京能集团开展的企业标准化评价等。2018 年7月,企业标准化工作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标志企业标准化有了国家层面规范指导。2019 年中国标准化协会根据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15496-2017《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和GB/T 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 评价与改进》等标准,建立了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了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平台,开展了第三方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国内企业标准化水平评估指标构成分析见表1,指标评估方法异同分析见表2。
表1 标准化水平评估体系指标构成分析
表2 各标准化水平评估模型的异同
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估是对企业集团内所属下级单位开展的标准化综合能力评价工作。其核心是通过构建针对单位的通用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可统计、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数据,通过综合评判形成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用以对单位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和能力情况分析评价。
对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统计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数据量化、归一化计算、矩阵加权等分析建模方法,计算得出单位的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科学直观展现单位的标准化水平状态和综合排序。
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军工行业特色、科学适用的标准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分析模型,形成智能化分析评价系统;建立标准数据统计报送制度,结合型号标准化监督检查、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标准化专项检查进行数据核查;打造具有价值影响力的标准化综合评价指数,建立发布机制,以评促建,有效支撑企业集团标准化管理要求落地、标准化建设卓越升级、标准化应用效能提升。
继承创新,综合评判。参照GB/T 19273《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继承相关指标并结合各军工集团公司特点进行适应性改进;按照全局思维,综合分析各要素,消除由样本或个体数据差异导致的局限性,确保评价结果全面性。
突出重点,层次得当。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突出集团公司标准化改革发展方向,体现支撑组织成功和市场竞争转型理念;指标体系应以树状结构向下分解,指标归类清晰,层次划分得当。
系统科学,操作合理。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以客观定量统计为主,兼顾定性分析量化评价,定量和定性分析量化系统科学;指标数据可通过平时数据积累、年度统计报送、标准化监督检查、质量体系审核等手段获取,具备较好可操作性。
迭代完善,逐步实施。坚持发展思维,通过指数变化比对,多维分析标准化能力水平发展趋势,迭代完善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先选择试点单位开展评价实施,评价机制成熟后逐步在各单位推广。
一是按照“以用带建,以管促用,管建用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总要求开展指标体系顶层设计。将第一层级指标按标准化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应用3 个板块划分,涵盖并基本对应GB/T 19273 所规定的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中标准化工作基本要求、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标准的实施监督
与改进等5 个一级指标,覆盖军工集团公司各单位标准化主要工作。以3 个一级板块为基础,向下划分二或三层级,形成可定量计算或定性打分的具体指标,构建自上而下、逐层细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是按照层次分析法科学设计指标权重、划分指标分值,建模分析并加权归一形成综合评价指标。根据具体指标重要性、倾向性设计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自底向上构建每一层级指标的权重矩阵;科学研判指标分值,可定量计算的指标直接根据建模计算值所对应的分值档得到指标分值,需定性分析的指标采用专家评判打分法计算得到对应的指标分值;利用指标分值与权重矩阵的向量积逐级计算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具体数据。构建标准数据统计报送和专项核查制度,建立包括各级和各单位标准数据统计、标准实施应用信息反馈采集、型号/岗位/产品标准化数据信息、标准化监督检查等数据资源在内的军工集团公司标准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指标建模计算所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奠定基础。
三是制定标准化评价办法和规范机制,先行试点并逐步推广实施,打造具有价值影响力的评价指数。将对单位的标准化水平评价纳入军工集团公司标准化管理规定,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和程序,构建集团公司标准化评价规范机制。按照成熟指标先行、军品优先试点、逐步推广实施的方案,由数据获取和计算方法成熟的指标先行构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军品科研生产单位进行试点示范,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改进完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稳步在集团公司各单位实施推广,形成不断提升单位标准化综合能力的良性局面、不断推动军工企业集团公司标准化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军工企业集团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如图1 所示,由3 个层级构成,包括3 个一级指标,19 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根据具体情况对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
图1 军工企业集团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标准化管理水平指标。标准化管理水平主要考察评价单位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规范性以及相关标准化人、财、物等保障情况。单位的标准化管理水平直接决定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和整体效能。
标准化管理水平指标具体包括单位标准化方针、目标和落实,以及标准化计划及执行,标准化组织机构建立运行、标准化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化文件资料归档、标准化师队伍建设和配备、标准化经费投入和保障等8 个二级指标。
二是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指标。标准体系建设水平主要考察评价标准体系先进性、覆盖性、协调性、标准规模、国际化等情况。标准体系建设水平反映了单位标准技术水平、参与标准制定程度和整体能力。
标准体系建设水平指标具体包括标准体系建立发布与动态维护、标准覆盖性和协调性,承担标准化组织和担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情况、标准制修订情况、国际标准化情况等5 个二级指标。
三是标准实施应用水平指标。标准实施应用水平指标主要考察评价标准实施应用效果效益、型号和产品标准化、标准化监督检查和培训宣贯等情况。标准实施应用水平反映了单位真正用标情况和标准应用对单位带来的效益。
标准实施应用水平指标具体包括标准实施情况、型号和产品标准化、标准化监督检查、标准化培训、标准化资源及信息化水平、单位标准化综合效益等6 个二级指标。
随着工业技术和标准化事业发展,企业标准化及其水平、效益评价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各国企业也在积极制定有关标准化水平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军工企业集团单位标准化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军工行业各集团单位的标准化评估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促进单位标准化综合能力提升,具有较高的应用实施价值。然而,目前对企业集团单位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仍有待完善,部分评价指标的设定还未能完全反映出企业标准化发展的整体情况,还需要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