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贺男 吴学锋 李东亚
摘要:手指康复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的新型机器人,为临床手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康复训练活动。旨在设计一款手指康复机器人,用机器人来代替康复理疗师的工作。通过分析人手的生理学结构与生物机能,得到了人手的运动状态。对手指空间机构分析,选择单自由度手指机械结构。为解决手关节康复角度与垂直力的问题,引入滑块与导轨机构,运用Creo三维软件完成手指康复机器人模型。通过D-H方法,分析手指康复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建立雅克比矩阵,完成动力学方程。选择适当的电机类型与传动方式,模块化设计出手指康复机器人。为了提高康复过程中感知能力,设计并研究力与位置传感器应用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该手指康复机器人可以完成患者的康复训练活动,有利于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手指康复机器人;D-H方法;雅克比矩阵;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P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492( 2022)02-0059-04
0 引言
随着人口逐年增加,肢体残疾引起的病症越来越多,其中手指患者人数所占比例是最大的[1],对于丧失手部运动功能给患者本人生活带来不便,最为严重的是引发心理疾病[2]。因此,对于康复手功能障碍的设备需求急剧增加。然而,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各类手功能恢复性设备大多都存在缺点,比如结构笨重、控制不稳定,易造成二次损伤,因而大多数患者不愿意使用[3]。传统的设计基于理论模型,缺乏实际康复效果,为避免以上问题,设计与研究新一代手指康复机器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手指作为切入点,首先分析手指弯曲/伸展与偏转的功能,通过研究生理学特性得出关节自由度所能运动的范围,进而分析出人手康复的基本原理。为了更好地实现康复效果,采用图解与分析法,设计出双自由度与单自由度相结合的结构类型。通过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确定各个关节的运动位置,从而确定了手指末端的活动范围,进而计算出动力学方程,得到了雅可比矩阵。选取最为合理的传动方案,以便人手关节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康复活动。参考人类手指三关节所能承受的力矩的范围,计算并且确定电机型号。通过Creo三维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设计出整体的结构图纸,即整体结构分为底座固定端与手指康复端。考虑到手指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有感知能力,以保证康复患者的安全性。本文设计并计算出新型的力的传感器与位置传感器,在整机完成实物后,将传感器贴片安装在所需监测的位置,以便测量此处位置力与力矩的大小。最后,本文通过实验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能够顺利实现患者的康复训练活动,并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1 手指康复机器人机构设计与分析
手指康复机器人是新型康复理疗设备,它可以满足手部患者弯曲/伸展以及偏转的康复运动。考虑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动不便,为了设备便于携带与操作,因此,应该尽量进行轻量化设计[4]。同时,为了避免患者二次伤害,应该准确考虑末端执行机构的位置。
1.1 手指运动机理分析
人手是人类器官中相对较为复杂的部分之一[5],为了更好地康复手关节活动,了解手部关节的运动姿态变得十分重要。人手总共21个自由度,其中,大拇指5个自由度,其余四指各有4个自由度[6]。对于单个手指而言(例如食指),其指关节由指掌关节(MP)间關节(PIP)和指端关节(DIP)组成,其中指间关节(PIP)和指端关节(DIP)存在1个自由度,指掌关节(MP)含弯曲自由度(MPl)和内收/外展自由度(MP2)。对于指掌关节MPI与MP2而言,其MPI与MP2存在互相约束关系,即手指弯曲过程中,不会有内收/外展运动[7]。人手指关节的运动范围如表1所示。
一般而言,人手运动所需要的驱动力并不大,且最多的运动形态便是抓取运动,手指弯曲运动模型如图1所示。如图所示,Leec8]研究表明,手指运动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学者Ciorgio与Marco对人手弯曲角度有理论研究,即手指关节DIP与PIP存在如下关系:
04=0.46×03+0.083×θ3
(1)
从上述式子中表明,单自由度整体结构来实现手指运动康复方案是可行的。
1.2 手指结构总体设计
手指末端以指端关节(DIP)为旋转中心转动,而绕着指间关节(PIP)做圆弧运动,因此设计一款为驱动轮一刚性连杆一滑块驱动形式的机构模型,由于外骨骼部分为刚性机构,所以手指套用部分采用手套柔性形式固定,减少二次伤害。
在指端关节(DIP)和指间关节(PIP)处,采用曲柄滑块机构,把导轨设计成圆弧形,采用单自由度的驱动轮一刚性连杆机构,并将两个铰链和滑块连在另外一个连杆上,从而形成转动副,而滑块与导轨形成面接触形式的低副,最终可以驱动指端关节(DIP)和指间关节(PIP)单自由度运动。该机构的运动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考虑到康复运动的精准性,将弯曲导轨做成悬臂梁形式,以保证实现圆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驱动机构作用力始终垂直手指,从而使驱动力矩最小,减少了能量损失。
对于指掌关节(MP)位置,MP1实现弯曲/伸展运动,而MP2是垂直MP1的偏转运动。MP处运动形式与两自由度球面副不同,即MP1与MP2运动是分步进行的。因此,此处采用两个独立自由度空间机构,该机构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
手指康复机器人采用电机驱动方式,确保控制精准度更高,响应速度快。对于传动方式,三关节MP1、PIP、DIP在驱动方式上采用齿轮一钢丝绳一连杆一滑块的新型传动机构,可以实现理想的弯曲/伸展运动,驱动电机连接锥齿轮与标准齿轮,从而传递运动到齿条上,齿条经过远距离运输,将运动传给三关节上面的齿轮,所以带有一定刚度的齿条驱动手指的弯曲/伸展得以实现。
1.3 手指运动与动力学分析
运动学是对整体手指的设计思路进行提炼,从而建立数学方程[9],采用D-H方法进行坐标系的建立,完成运动学理论分析,从而得到关节于末端位置之间的运动关系式,进而得到动力学方程。
运动学包括正向和逆向运动学。一般来说,正向运动学根据手指关节的变量,进而得到末端执行机构的坐标系参考位置,即相对之间的映射关系。而逆向运动学是根据末端执行器基础坐标系的数值,得到直角坐标系的数值,进而可以求得不同关节的角度,即直角坐标系与末端执行器之间的映射关系。由于逆向运动学比正向运动学更有理论含义,因此选取逆向运动学方程式计算手指康复运动的轨迹。综上,求解的各关节角度理论值如下:
考虑到机构关节速度与末端执行器的操作速度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得到位姿的变量与关节变量的旋转与位移。该手指康复机器人的雅克比矩阵方程式为:
1.4 手指康复机器人模块化设计
手指康复机器人需要穿戴于人手上,并直接接触皮肤,因此设计的尺寸应符合大部分人手尺寸。目前很多此类康复设备都是讲驱动系统安装在手指关节处,因此本文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康复手指与驱动装置分开,驱动装置模块负责稳定人手并提供驱动程序,康复手指模块作用是固定人手,手指端设计图纸如图4所示。
2 电机选型与传感器方案设计
电机与传感器作为驱动与感知系统,在人手康复的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人手关节的力矩计算得到理想的驱动电机参数,进而选取合适的电机。根据康复过程中需要监测的位置,在适当的地方安置传感器贴片,从而获得感知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康复效果。
2.1 电机选型方案设计
根据手指康复要求,选取直流伺服电机为驱动源,伺服电机有重量轻、结构紧凑、响应快速且平稳性好的优点,同时也便于操控,从而可以达到安全可靠的效果。人手关节康复的力矩最大不能超过理论力矩的15%[10],则有: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成年人的手关节各部分最大的力矩均值,从而以15%比例计算,得到理想的驱动电机[11]。因此综上所述,选取的电机重要参数:质量为13.4 9;电压4.8 -6 V;电机的外部形状尺寸为12.2 mmx22.8 mmx28.5 mm;减速比为154;额定转矩为5.8 N-mm;最大转速为11 000 r/min;效率为0.7。
2.2 传感器方案设计
为了更好的获得康复评价效果,在弯曲关节处增加带有贴片形式的传感器,采用A/D转换输出信号,从而更好的将传感器弹性体与手指康复本体结合起来。本体采用硬质铝合金7075-T651做成,弹性体实质上是一应变片装置,基底材料选取的是改性酚醛材质,选择康铜箔片制成的栅丝[12],与此同时,选择聚酯树脂粘合剂作为黏贴应变片的粘合材料。力的传感器的本体结构如图5所示。
3 手指康复机器人实验验证
手指康复机器人的实验平台的搭建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手指机器人的本体结构、带有电源系统的控制板底座、上位机软件系统。手指的本体结构是按照标准成年人手指长度设计,实验平台如图6所示。实验过程中发现,通过上位机软件,将需要康复的效果输入手指康复机器人内,可以很好地实现患者的康复活动。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手指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以及其运动原理,根据手指的运动状态,选取了合适的电机型号,有效地解决手指康复中动力不足的影响,同时也能很好地保护手指免受损害。通过搭建实驗平台,采用低电压稳压源控制,可以实现康复训练效果。本文介绍了第一代手指康复样机,在设计思路方面对康复医疗行业方面具有指导性作用,目前在这一代样机基础上增加传感功能,提升智能化,增加多指联动,提高康复效果,现阶段手指康复机器人的发展仍比较缓慢,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光,许晓呜.我国残疾人用品生产供应概况及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63-65.
[2]邱卓英,李欣,李沁燚,等.中国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发展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869-874.
[3]陈燕才,余斌,马云飞,等.指导前臂截肢者康复训练的单自由度肌电假手与真肢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9):1767-1770.
[4]朱纯煜,李素姣,喻洪流.穿戴式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发展现状分析[J/OL].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6[2021-05-08].https://doi.org/10.1333 9/j .cnki.sglc.2021 0423.001.
[5]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6]张付祥,王树国.创伤手指康复机械手嵌入式控制系统[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8,29(4):299-304.
[7]鲁泽华.上肢助力外骨骼设计与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8]J W Lee,K Rim. Maximum Finger Force Prediction Using a Pla-nar Simulation of the Middle Finger. Proceedings of Instrument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J]. 1990(204):1 60-178.
[9]于美丽,基于ADAMS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设计和仿真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2.
[10]陈楠,刘正士,杨岩江,等.一种单电机驱动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机构设计与运动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11):1446-1454.
[11]方思中,袁锐波.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的机构设计与仿真[J].价值工程。2018,37(25):160-162.
[12]车仁炜,吕广明,孙立宁.五自由度康复机械手臂的设计[J].机械设计。2005(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