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外文版全球畅销探析

2022-04-09 15:58张恒军
新阅读 2022年3期
关键词:超现实刘慈欣三体

张恒军

《三体》三部曲被公认为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里程碑。2015年,刘慈欣藉此斩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随后,屡获国内外大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21年,其衍生的动画版、剧版相继推出。截至2021年,小说版权输出涉及26个语种,外文版全球销量突破200万册,英文版更是以1100多家馆藏数量,创下了中国当代文学译作馆藏数量最多的纪录。

笔者认为,《三体》在海外之所以成功传播的主要原因有三。

科学叙事的超现实美感。科幻文学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长期处于“边缘化”,科幻性与文学性的冲突,是其流于小众的根本原因。然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科幻影视的深层整合,将全面释放科幻文学的想象力与表达力,这也是美国科幻大片风靡全球的根本原因。客观来讲,科幻文学的超前性是影视技术永远也无法表达的,科学叙事下的超现实美感,也是科技无法全面呈现的。《三体》正是凭借极具想象张力的科学叙事,科学派与人文派兼具,征服了广大海外读者。在多元化的读者阅读中,文本符号的隐喻价值被解构成不同的能指,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所指也处于游离状态,这种开放式的文本解读,充分满足了读者差异化的审美需求,形成了非常强的包容性和超现实美感。

去道德化书写的人文超越。《三体》中,在“零道德”宇宙生存语境下,人文主义精神下的“良心”与“爱”成为最大的生存障碍。被选择的程心,尽管“一错再错”,最终却走到了宇宙尽头,并在洞悉宇宙“黑暗森林”法则的真相后,依然愿意为新宇宙诞生而选择牺牲自己的“小宇宙”。学者计文君指出,刘慈欣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直面当代最大的现实,即科学与人文的张力正在摧毁人类文明的基础框架。刘慈欣去道德化书写的意图是创造出一种符合新人类、有力量的“意义”。通过放大人类的各种有限性,引导读者跳出民族主义的束缚,在客观审视人类生存发展现状、未来的基础上,与书中的人类英雄一道去追寻新的人文,最终完成思想超越与价值重生。这种去道德化书写的人文超越,能够引发高层次的情感共鸣,也是其能够“无差别”打动海外读者的根本原因。

家园情怀下的集体想象。《三体》描述的世界,不仅是人类与三体人的二元对抗,还将其置于宇宙文明的庞大结构中。刘慈欣的叙事视角已经跳出人类生存的维度,但面对宇宙残酷性与偶然性的本质内核,作者依然选择了家园情怀这一人文依托,并在宇宙回归运动中凸显人类集体意识。小说核心人物叶文洁跳入宇宙,点燃了危机,逼出了另一种结局,最终给罗辑留下了黑暗森林法则的星火,维护了地球一个世纪的和平。这正符合人类命运整体观照下超越国家、民族的集体想象,呈现了未来世界与当下世界的体验性重合。对整个人类来讲,历史存在的永恒性始终建立在对生命的永恒想象,以及对死亡恐惧的永恒克服上,而这种普遍意义上的意义建构,也是最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

總之,《三体》的文本叙事在“后人类”的思考上有着重大突破,构建了科学与文学的互动范式,将道德内涵引入对科技的辩证思考中,并以文学手段在文化语境中对科技进行大胆假设和重构,但科技核心只是一个叙事跳板,是完成现实超越的重要媒介,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的重要工具。《三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继而完成对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伦理反思与文学表达,最终指向去人类中心化的思想内核,试图在人类广泛共情的基础上实现人文超越与重生,启迪人们思考人类的终极走向。

作者系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超现实刘慈欣三体
超现实游戏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刘慈欣《三体》将由亚马逊投资拍摄
脑洞大开的超现实创意照
令人震惊的超现实画作
《三体》中的物理学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三体》获雨果奖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