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生数学抽象素养的途径

2022-04-08 09:25:10黎方平张丹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定义概念函数

●黎方平,张丹

一、数学抽象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描述为“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高中数学学习中应培养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因此,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品质是个体在数学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和特点,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系统性、连贯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等特征。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经过实验研究,证实了中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思维品质密切相关。中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或与他人交流,逐渐养成的思维习惯和思想方法,是可以通过数学的学习活动提升的。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数学的研究对象是从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得到的,其要求从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从片面看到整体,然后提炼出稳定的、共同的特征。因此抽象性是数学思维品质最重要的特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表现为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1]。

(一)获得数学概念和规则

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一般会经历两种不同层次的抽象过程:一种是从数学外部的事物出发抽象出数学概念,如日常生活中的“线性”关系,得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另一种是在数学内部,对已有的数学概念进一步抽象,如从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二)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

在提出数学命题和模型的过程中,数学抽象素养主要表现为:

(1)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用数学的语言对问题重新表述;

(2)理清命题的逻辑结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条件是否充分? 结论是否完整?

(三)形成数学方法与思想

数学的思想方法(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不仅是抽象的产物,其存在形式也是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通常蕴含在数学概念、原理、命题的抽象过程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2]。

(四)认识数学结构与体系

在高中阶段,关于数学结构和体系的抽象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高观点下对已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如用函数思想梳理初中所学函数、方程、不等式;

(2)系统描述某个数学领域的知识体系,如向量的知识体系;

(3)利用核心概念串联相关的知识,统一处理表面上不同的问题[2],如函数与数列。

二、培养数学抽象素养的途径

对于中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抽象素养呢? 下面以“函数”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在问题情境的分析中积累抽象活动经验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课程标准把函数作为高中数学内容的四条主线之一。函数的概念是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比较困难的概念,和初中的“变量说”相比,“集合—对应说”的函数定义更具有一般性,而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也是不容易想到的,如何才能在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自然地获取概念呢?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学习者必须能从许多事物、事件或情境中认识或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以便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概念进行辨析。

“问题引导学习”是高中数学新版教科书的一大特点,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教学中关键是要对此进行恰当的分析引导。教师需通过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的本质,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通过提问的方式定向训练思维的抽象性。在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问题串”实现:

问题1 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加速到350km/h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单位:km)与运行时间t(单位:h)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350t。

(1)如果有人说:“根据对应关系s=350t,运行1h就前进了350km。”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

(2)s 和t 之间是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在什么范围适用? s 与t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3)你能用集合语言来表述这种对应关系吗?

问题2 某公司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 天,至多不超过6 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 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

(1)一个人一周的工资w 是他工作天数d 的函数吗? 用d 怎样表示w?

(2)问题2 与问题1 是同一个函数吗?

问题3 给出北京市某天的空气质量指数I 的变化图。

(1)这天12:00 时空气指数I 的值是多少?

(2)你认为这里的I 是t 的函数吗? 你能用集合语言来表述这种对应关系吗?

问题4 给出某地近10年恩格尔系数值的列表,你认为按此表给出的对应关系,恩格尔系数r 是年份y 的函数吗?如果是,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刻画这个函数?

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案例的本质特征,归纳4 个案例的共性并进行抽象概括: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A,B),都有一个对应关系(式、图、表),都有相同的特征:对于数集A 中的任意一个实数x,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与之对应。在此基础上给出高中阶段函数的定义,并结合4 个案例,理解定义中的符号f(x)的含义。

通过定向的提问和追问,将不可视的思维过程具体化,为从具体到抽象搭建了桥梁,积累了抽象活动经验。

(二)在概念建立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性思考的思维方式

在概念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学习,在以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抽象性的重要途径。

概念教学一般经历如下过程:

(1)引入概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或体系的发展过程引入概念;

(2)概括属性——提供丰富的具体例证,进行属性的分析、比较、综合,得到本质属性;

(3)明确概念——通过下定义给出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文字、符号、图形);

(4)辨析概念——以实例为载体分析关键词的含义(正反例);

(5)应用概念——在具体问题中应用概念、形成操作方法;

(6)纳入概念系统——建立与相关概念的联系[3]。

其中阶段(2)(3)和(6)涉及概念的生成、内涵与外延,是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重要环节。

仍然以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前面对情境的分析和归纳,完成了前三个教学环节,但还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中还需要完成概念的辨析和应用,促进学生将所获得的函数概念纳入概念系统。

除了函数的概念,高中数学的以下概念课都值得认真研究:集合的概念、任意角与弧度制、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数列的概念、平面的公理化体系、随机事件、计数原理等。对于这些概念,一般都要从具体情境出发,经历分析、比较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其本质属性得到概念。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三)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培养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函数概念教学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函数的概念,即变量关系,高中阶段又要通过对应关系重新定义,这是为什么呢?有必要重新定义吗?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涉及这类本质性的问题,学生就会留下这样的认识:函数有两个定义,这两个定义是有区别的,都应该记忆。因此教学过程中阐述重新定义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促进学生从“知其所以然”进步到“何由以知其所以然”。

课堂教学开始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以引发认知冲突,引出学习的必要性: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l=4x 与正比例函数y=4x 相同吗?

在教学的小结环节,可以通过以下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1)在这节课中我们是如何获取函数概念的?

(2)与初中相比,函数的定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需要重新定义?

(3)为什么定义中要求是“实数集到实数集”的对应?

(4)在获取了函数的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应该研究什么内容?

在概念课的设计中,应该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感知高中数学的显著变化,体会:为什么要提出新的定义?为什么要这样来定义?改变定义中的关键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启发思考,逐步培养学生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

获取了函数的概念之后,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是函数的性质。函数的一般研究路径是:实际背景—函数概念—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性质和图象)—应用。教学中要注意同一主线内容的逻辑联系,以函数的概念为指导,把研究路径运用到研究基本初等函数中,比如在三角函数中,既注意借鉴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研究经验,设计三角函数的研究路径,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函数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周期性简化研究过程,使学生体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概念的本质,思考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认识数学知识的结构与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四)在小结复习的整合中提升抽象思维能力

在小结复习中,教师应注意采取措施改变学生知识碎片化、浅表化的现状,通过数学抽象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在孤立中看到联系,在分散中看到整体,从表面看到本质。比如,在函数主线中,随着知识的纵向发展,与函数概念密切相关的有以下概念:

图1 函数概念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量关系和规律的数学模型,相关概念的生成过程需要呈现丰富的现实背景:指数函数刻画的是呈现“指数增长” 的运动变化现象,三角函数则是刻画周期运动的数学模型,在定义一类函数时,都应该明确如下四个要点:

(1)这类函数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它刻画了哪类运动变化现象?

(2)决定这类运动变化现象的要素是什么?

(3)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4)可以用怎样的数学模型来刻画?

数列的本质是定义在正整数集(子集)上的一类特殊的离散型函数,概率则可以看作是定义在样本空间(有限样本点)全体子集上的“集函数”。基于这样的认知,就可以沿用与函数相同的研究路径对其展开研究:现象—概念—性质—应用。

以一般观念指导下的问题为导向,可以更好获取和理解在函数结构体系下的相关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于函数是“用抽象的符号表示数集之间对应关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进而真正把握函数概念的本质。

(五)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中发展数学抽象思维水平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和增强自信。在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1)是否能够在特例的基础上归纳并形成简单的概念(命题)。

(2)是否能用恰当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则。

例如:请列举生活中的函数。

(3)是否能够理解并准确使用数学语言描述所学对象,并能进行文字、图形、符号之间的转化。

例如:请说明符号f(x),f(x-1)的含义。

(4)是否能够提炼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方法。

例如:我们是如何得到函数概念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生生、师生互评互议,进一步促使学生反思。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可操作、可评价的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提升抽象思维水平。

另外,如何通过试题检测学生思维的抽象水平?题目应该如何命制?是否难度越大的题目,对抽象素养的要求就更高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抽象是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思维,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有序多级”的系统[1]。抽象思维贯穿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抽象思维有助于获取新概念、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形成数学结构体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概念教学这一载体,有意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定义概念函数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二次函数
第3讲 “函数”复习精讲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成功的定义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5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当代修辞学(2014年3期)2014-01-21 02: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