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范
(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皇冠中学,山东 威海)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下,确定学习目标后,教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来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堂推进的“导航系统”,不断地检测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以决定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是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个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是举足轻重的,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鉴定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良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能明确指出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只有把握新课程理念下评价的内涵,主动学习教育评价的理论,提升评价的效度,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因此如何设计问题,怎样用好设计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否设计恰当的具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是教师对数学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的体现。能否根据教学的生成过程及时调整问题,或者进行追问,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不管设问还是追问,都要针对目标达成进行设计,特别是追问,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思维层次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次提问。
首先,提问要有层次性和有效性。对于较难的问题,如果教师一次性提出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把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对较易的问题,依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逐步深入,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圆”这一节课,集合方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套圈游戏来感受集合,通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渗透集合以及画圆问题,分三步去渗透集合思想,而且在套圈游戏和画圆问题中分别设计了有梯度的问题,各有三处。比如,在理解圆的集合定义的过程中,我给出了三个关键问题,问题1:随着点越来越多,你发现这些点形成了什么图形?问题2:反过来,圆可以看成一个什么图形?问题3:这些点都有什么特点?由浅入深,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集合定义。
其次,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没有过多的干预,尽可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无果的情况下,教师才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了追问的问题,使得课堂追问更有针对性。比如,在套圈游戏中,问题1:在小立柱前面站成一横排套圈,公平吗?问题2:为什么不公平?问题3:你认为怎样公平?通过一次次追问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再次,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自主的思维活动。
比如,在探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将下列三个问题整合,使之更有驱动力。
有五位同学分别站在图中的A、B、C、D、E处参与游戏,
1.你能说明这些点分别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吗?
2.点A、B、C、D、E到圆心O的距离分别与⊙O的半径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如果点P和⊙O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点P与⊙O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设计好问题是基础,在课堂上用好问题才能发挥教学设计的作用,其中重要的理念是,教学的基点是学生,课堂是生成的,课堂设计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但并不是全部。教学中更要利用好设计的问题,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完整解决问题的机会,注意互相交流的必要性和时机。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利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要以思考为主,教师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有效促进知识的内化,直指目标。
生生互动包括同桌、小组、全班交流。从学生活动形式上看,包括多种活动形式,有口述、书写、动手操作、交流等,活动形式多样。通过各种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是学生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体现。比如,在操场上如何画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通过同桌互动,交流想法,得出结论。
再如小组合作和全班交流方面,在学生动手画图这项活动中,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欠佳,目标达成只占30%。动手画一画中后两个问题学生出错较多,这是由于本节课的新知运用需要有更多的迁移能力。尤其对每组的3号、4号学生更是困难。在讲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后,动手画图的正确率不到50%,可能与在处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要点时环节呈现得有些过快有关,学生没有体验好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后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补充完善的同学达到70%,比第一次完成情况大有进步,再通过全班的展示交流,最终达到90%的同学掌握,说明生生互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学校的课堂常规中小组合作发言顺序是:一般先从4、3号开始,然后2、1号依次补充,这样避免好学生的替代,让弱孩子更自信,更多的孩子都会得到不同的锻炼和发展。
小组合作更好地体现生生互动,运用合理,能更好地突破本节的重难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评价方式不仅有口答、纸笔测验还有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它们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从而指引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而且这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在探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后,学生口答下题:
已知⊙O的面积为25π。
(1)若PO=5.5,则点P在( );
若PO=4,则点P在( );
若PO=5,则点P在( )。
(2)PO满足什么条件,点P在圆外?点P在圆内?点P在圆上?
通过口答,快速反馈学生掌握情况,从而指引教师决定接下来的教学策略。
归纳一题多解的方法,理清解题思路,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让学生在不同的解题方法中体验数学习题练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比如:
1.如图所示,一根3米长的绳子,一端拴在柱子上(点O),另一端拴着一只羊(羊只能在草地上活动),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
2.变式
如图所示,一根5米长的绳子,一端拴在柱子上(点O),另一端拴着一只羊(羊只能在草地上活动),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
3.变式
如图所示,一根6米长的绳子,一端拴在柱子上(点O),另一端拴着一只羊(羊只能在草地上活动),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
4.变式
给你任意长的绳子,你来画出小羊的活动区域。
变式4也是一个表现性评价,学生自主选取绳子的长度来画出小羊活动区域。
最终目的让所有学生清晰地认识和掌握这一类型问题的本质属性,真正掌握这一类型问题的解决策略。
根据“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研究,针对课时目标,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嵌入整个课堂学习过程,努力做到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助于营造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注重评价主体的参与与互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思维发展情况、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教学反馈,真正做到以评价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实践证明,当教师评价转化为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就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整个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重视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当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形式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原创性,考查内容源于教学又能够灵活迁移,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整合、创新等多种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的信息,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