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恢,张白歌,张碧华,原 涵,马 琳,李文英,张亚同,金鹏飞
[北京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市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北京 100730]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局部水肿反应,由于黏膜、皮肤通透性增高及小血管扩张所致,不同大小的隆起性皮损伴刺痒为临床主要表现,有20%的患者同时患有血管神经性水肿[1-2]。风团发作持续时间超过42 d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3],对CU患者的睡眠和心境造成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时,抑郁情绪由此可能发生[4]。荨麻疹的致病因素多样,根据来源差异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5-6],一般外源性因素造成急性荨麻疹,而CU多数诱因复杂、病因不详[7],多项研究显示枸地氯雷他定在治疗CU过程中,其治疗效果还不够理想,有10%~50%的患者症状控制不能满足临床疗效的需求[8-10],甚至有些CU患者使用近4倍的剂量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11-13],复发率较高[14-15]。中医中药在治疗CU方面有其特有优势[16-17],润燥止痒胶囊具有养血滋阴,祛风止痒之功效。目前已有多项随机对照试验针对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CU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研究,但尚无对其进行meta分析研究。本研究对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CU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循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6月。英文检索词为“Runzaozhiyang Capsule”“Desloratadine Citrate Disodium”“urticaria”“RCT”。中文检索词为“润燥止痒胶囊”“荨麻疹”“枸地氯雷他定”“随机对照”。
纳入标准:(1)随机对照试验;(2)诊断为CU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18]及《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6]相关标准,即入组前30 d内未使用过甾体激素、免疫调节剂及抗过敏药;(3)研究组给予润燥止痒胶囊2 g、每日3次,枸地氯雷他定8.8 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8.8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28 d。排除标准:(1)动物实验;(2)重复文献;(3)无法提取有效数据的文献。
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资料选取并相互核对。如有不能一致的意见,与第三位研究者充分讨论后处理,包括:(1)所入选试验的基本信息;(2)纳入试验的基线指标;(3)具体治疗措施;(4)评价偏倚风险的原因;(5)结局指标[18]。
由两位研究者依照Cochrane Handbook的风险评估[19]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价,并互相核对。如遇不同意见,与第三位研究者充分研究后决定。所有纳入研究的疗效评价标准均依据2015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一般原则》[20]相关标准,采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进行疗效判定。
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比值比(odds ratio,OR)为效应指标[18]。通过χ2和I2衡量异质性,当I2>50%,P<0.1表明具有异质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当I2≤50%,P≥0.1时表明同质性良好,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
初步检索共得到19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文献,见图1。
7项研究包括611例CU患者,选取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
所收录的7篇研究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设计,但部分未表明是否采用分配隐藏及是否双盲,见图2。
2.3.1总有效率
7项研究[21-27]报道了总有效率,各研究无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选取文献的基本特征
NA:未提及;①:显效率;②:总有效率;③:痊愈率;④:不良反应;⑤:免疫球蛋白E。
图1 文献选取流程图
图2 质量评价风险偏倚图
2.3.2显效率
7项研究[21-27]报道了显效率,各研究无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3痊愈率
6项研究[22-27]报道了痊愈率,各研究无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4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
3项研究[21-22,27]报道了IgE,各研究无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在降低CU 患者IgE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在治疗CU疗效方面的meta分析结果
2.3.5不良反应发生率
2项研究[25,27]报道了不良反应情况,各研究无异质性(I2=0%,P=0.47),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治疗CU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6,95%CI:0.14~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所纳入的7项随机对照研究[21-27]报道的总有效率制作漏斗图,左右基本对称,可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见图3。
图3 总有效率的倒漏斗图
CU的病因可能与免疫、炎症、环境、药物及心境因素有一定关联[28-29],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不平衡是目前临床公认的致病因素[30]。NAAMAN等[31]一项研究发现,IgE水平和CU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另有研究认为,辅助型T细胞(Th)l能削弱Th2,降低白细胞介素(IL)-4的分泌及生物学效应,从而降低IgE的合成[32-33]。
在中医范畴中,荨麻疹又称瘾疹,病程42 d以上者为CU[34],益气固表、祛风散寒是中医治疗CU的主要理论依据[35]。润燥止痒胶囊主要由生地黄、何首乌、苦参、桑叶、红活麻等组成[21-22],其中生地黄生津养阴,清热凉血;何首乌祛风解毒、补益精血;苦参祛痒杀虫、利尿清热;桑叶祛风润燥;红活麻活血止血、除湿祛风[21-22]。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生地黄具有抑制变态反应和皮质激素样作用[36],苦参素可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37]。有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CU的发病呈正相关[38],因此,提高胃肠道屏障功效,可有效提高CU的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和苦参均有保护胃黏膜、提高胃黏膜稳定的功效[36-37]。
在治疗急性荨麻疹中枸地氯雷他定作为第二代H1受体阻断剂得到广泛应用,起效快,疗效良好,但在治疗CU过程中临床效果欠佳[8-15]。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并可以有效降低IgE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与生地黄和苦参均有保护胃黏膜的功效有关[36-37]。
综上所述,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CU比单独使用枸地氯雷他定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症状,降低免疫介质水平,安全有效。然而,由于选取文献质量和数量有一定局限,因而会影响此次分析的准确性,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做更高质量meta分析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