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婷
摘 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最新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高校思政课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重点围绕培育当代大学生将维护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重点群体 国家安全意识 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当代大学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群体,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强不强,关系到其能否承担时代重任,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基础是否牢固、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他们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强烈的情感体验,但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存在与时代特征相脱节的问题,同时,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行动力时存在“断档”问题。因此,面对世界发展变化新形势,面对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高校作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主阵地,高校思政课作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主要目标任务是帮助他们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将其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强化使命、责任、担当。
一、当代大学生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精神实质的三个维度
“什么是国家安全”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对于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阐释。在西方学术界,有关国家安全的定义最早出自美国学者李普曼于1943年所著的《美国外交政策》,美国于1947年制定《国家安全法》,虽然没有较为明确地对国家安全下定义,但这一概念开始被逐渐广泛采用。[1]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际,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法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这一准确回答充分体现了国家安全与中华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紧密相连的精神实质。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的国家安全理论,也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并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写入党章。当代大学生对“什么是国家安全”的认识应具体到“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最新成果
当代大学生应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一是,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国家安全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国家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坚守的人民立场。二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国家安全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国家安全文化,又体现了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与中国国家安全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总体国家安全观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三是,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等居安思危的思想继承和弘扬,同时还强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内涵和国家安全工作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紧密联系又相互贯通的发展型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在中央政法工作、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等会议,以及学习研讨会、座谈会中提出了一系列总体国家安全观相关论断,对深入推进国家安全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之后每年都会进行相应的阐释。2016年4月10日,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2]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3]。2018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国家安全工作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4]。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做出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重要内容的指示。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5]。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6]。随着时代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丰富,形成了紧密联系又相互贯通的发展型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紧扣时代主题的综合性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包含了有大量历史实例支撑的政治、国土、军事等传统领域安全,也涵盖了与社会生活、社会稳定深度融合的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生态、人工智能、资源、核、科技等重点领域安全,还包含了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不断拓展的新型领域安全,目前已囊括了16个领域安全,并随着社会发展,内涵不断丰富,“总体性”特征明显,是一种“大安全观”。新形势下,各种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叠加,政治、国土、军事等传统安全重要性愈加凸显。生物、人工智能、海外利益等非传统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愈加丰富,与社会生活关系更加紧密。无论是哪一领域的安全问题,都可能上升为影响国家生存和发展,影响人民安居乐业,影响国家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定。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系统思维和方法,深刻揭示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相互依存、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时空领域持续拓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强调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彰显保障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凸显三者的重要性,明确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各个安全领域之间紧密联系又相互贯通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工作,形成全面综合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二、当代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的三大动力来源
“坚持正确方向”是高校思政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之魂。其中,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对国家安全工作的政治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从立足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立足国际安全大势到立足世界发展变化形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基本原则相结合。
(一)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是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的源动力
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贯穿总体国家安全观各领域,抓住了“人民”这一宗旨,也就抓住了国家安全工作的精髓。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仍面临着国家社会中的共性问题,比如贫富分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恐怖主义、大气等环境污染以及长期的传染性疾病威胁等,这些都可能造成社会恐慌。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还面临着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比如长期利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随着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分量不断“吃重”,中国被列为重要战略竞争对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洞悉人民对国家安全的新期待,回应人民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向往;对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的期待;对保障食品药品、农产品等安全的要求,为解决空气、水、土壤等污染問题以及食品药品等安全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新思路,更有力支撑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代大学生处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仍然陈旧,多认为国家安全与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相关;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知仍显落后,多认为与军事理论、国防教育相关;存在国家安全意识与时代特征相脱节等问题。因此,“人民性”是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安全重要性,明辨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和特点,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重点领域和重大意义的源动力。
(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是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的发展力
斗争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手段,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这一目标,面临的风险挑战也越多、越复杂,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人为制造所谓的“国强必霸”“中国威胁”等论调,甚至肆意抹黑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在新形势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适应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将面临的国家安全的各种风险挑战转化为推进国家安全工作新的发展机遇。当代大学生生长于和平年代,各方面都获得极大的满足,同时,长期的校园稳定环境让大学生们缺乏对周边安全环境不稳定性的认知,进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淡化。有鉴于此,阐释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要求是高校思政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群体,在面对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上,要旗帜鲜明摆明立场,在原则问题上要以坚定意志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实现两者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斗罢艰险再出发。这推动当代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持续深入发展。
(三)世界发展变化的新趋势是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的牵引力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共享正义尊严仍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存、共享、共治、共进是最鲜明的国际安全核心价值观,经济全球化仍是时代潮流,各国不可能闭国搞建设,也不可能闭国守安全。准确认识各国相互依存又面临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现状,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统一。高校思政课也应在此背景下开展对大学生群体的国家安全教育。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当代大学生置身其中,受到西方思想冲击的可能性也随之攀升。一方面,由于国家安全教育存在短板,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容认识不够全面,对党和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认识不足,加之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内外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可能产生困惑和混乱,进而影响对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和敏感性不足,容易受到不良舆论的影响,甚至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进而危害社会稳定,对国家安全产生消极影响。只有清醒地认识世界变化发展的大势,才能清楚辨析动机,才能回归理性,避免走向极端,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涵育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四个着力点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高校思政课弘扬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之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明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地位,理解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交织、相互贯通的逻辑关系,还要深刻理解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具有完善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实践要求。当代大学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群体,在高校思政课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中要帮助学生将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实践要求转化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行动力。
(一)以“人民力”为着力点,高校思政课要着重培育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法律意识
国家安全工作绝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情,个人行为间接或直接影响国家安全,人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要切实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而且国家安全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国家安全以其强公益性、非排他性成为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国家安全了,个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才有保障。2016年,全国国家安全教育日得以确立,“国家安全无小事”观念意识不仅走上了全民参与的发展轨道,而且走上了久久为功的法治发展轨道。实际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全面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除了靠广泛多样的宣传教育,还要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让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与体制机制双向运行、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将人民群众国家安全的情感体验与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深度融合,转化为全民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内生动力和行动自觉。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当代大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国家安全问题、国家安全政策和国家安全工作,树立国家安全法律意识,一方面,要将个人言行限制在法律框架内,自觉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学会运用法律应对各个领域安全风险,做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此外,当代大学生还要坚定不移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树立机遇意识和底线思维,将拥护党的领导与树立国家安全法律意识有机统一起来,自觉履行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二)以“双重实力”为着力点,高校思政课要着重强化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是一种“硬实力”,而安全则是一种“软实力”。当前,经济霸权主义和霸凌主义加剧,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发展,经济发展存在滑坡风险,发展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一开始就要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论断已转变为社会共识,既要看到国内经济领域存在的传统风险因素,也要看到网络领域、资源领域等非传统挑战因素;既要看到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经济正增长态势明显,但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然艰巨的现状,也要看到经济逆全球化趋势凸显,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因素叠加联动;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关注人为处置不当在两种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树立底线思维,着力避免两种事件相互交织、相互叠加产生系统性风险,出现预防不及、应对不利的情况。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力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发展”与“安全”,看待“机”与“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当代大学生要继承中华优秀的居安思危传统文化基因,也要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预防风险“先手棋”和应对风险“高招”的战略自觉。
(三)以“战略定力”为着力点,高校思政课要着重提升大学生的保密意识
置身于全球发展格局中,我们既面临着共性的安全问题,也面临着关键阶段特殊的安全问题,例如,当前境外人员渗透窃密、网络军事窃密、境内人员泄密等面临新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我国国家安全工作作出了全局性和长远性谋划,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强调要坚持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就是一方面要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牢牢掌握国家安全工作的战略主动权,保持战略定力;另一方面要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塑造共同安全的国际新秩序。大学生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要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主题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以置身于全球发展格局的大视野来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蛊惑教唆、颠覆破坏力度不减,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思维,保持定力,牢固树立保密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随意提供国家安全领域相关信息,避免成为境外反动势力渗透拉拢,甚至是颠覆国家政权的“推手”。
(四)以“凝聚合力”为着力点,高校思政课要着重铸牢大学生的国家安全主体意识
在当下,大学生国家安全主体意识就是当代大学生参与维护国家安全所体现的“当家作主”的意识,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安全高度认同并以身在这个国家安全范围内为荣,对国家安全理论、政策和制度体系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信念高度认同,在国家安全各个领域中做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不仅强调充分调动国内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还强调加强国际社会在安全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新型领域国际治理和规则制定,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推动构建社会力量和机构广泛参与的维护海外利益的综合性安全网,实现构建国家安全体系与国际共同安全相互促进,国际领域安全合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领域,既要看到网络资源、信息资源成为支撑一国发展的重要基础,也要看到信息战日益成为国家竞争的主战场,国家安全面临着信息挑战的严重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要充分深化对国家主权的认识,在网络环境中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不受侵犯,凝聚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新生力量。
总之,随着国家安全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的重要任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国家安全教育进思政课堂的着力点,帮助当代大学生认识坚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及找到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吴跃东.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9(5):161-162.
[2] 习近平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6-04-1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278100.
[3] 习近平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强调: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EB/OL].[2017-02-17].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090241.
[4] 習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EB/OL].[2018-04-17].https://politics.gmw.cn/2018-04/17/content_28368469.htm.
[5] 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0-02-23].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600380.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0-02-23].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