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新体育:请为关心短道速滑的读者解读北京冬奥会比赛中的几个判罚实例。先说说中国队获得第一块金牌,也就是男女混合接力比赛。
刘中琪:这是北京冬奥会新增的集体项目,也是中国队整体实力占有优势的项目。途中发生了有运动员跌倒的情况,中国队后程已经明显领先。最后阶段,特别是最后一个弯道,武大靖有降速,并选择很大的半径向外侧展开。冲刺时,后面的追兵已经非常接近。观众看到这种情形,都担心他被对手赶上。
其实,从专业角度看,这个优势已经足以获胜,这也显示出老运动员临场处理时的经验。如果此时再加上几刀,有一定风险。冰面经过十多圈滑行,内侧已经不可避免地产生划痕等损伤。在体能耗尽的情况下,万一出现技术上的失误,就会前功尽弃,以往比赛中就有过先例。
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后对手的位置、距离和动作意图非常清楚,保持领先,避免与对手发生身体接触。不给对手留下不惜犯规去争先的机会,这是最重要的,也是熟悉规则、利用规则和掌握比赛规律的体现。
新体育:再说说中国队获得的另一块金牌吧。男子1000米决赛冲刺时,率先到达终点的匈牙利选手刘少林被判犯规,紧随其后的任子威获得了冠军。这个判罚的根据是什么?
刘中琪:高水平竞争中,冲刺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裁判员特别注意的区域。规则对冲刺有明确的规定。观众可以通过慢镜头清晰地看到有些运动员后仰身,將前脚探向终点线,以取得优势。这时如果抬起脚,冰刀离开了冰面,就会被判犯规,因为最终的成绩以冰刀经过冰面为准,冰刀悬在半空通过终点等于没有成绩。
刘少林的冲刺动作被判变线和手臂阻挡,这都是规则不允许的,判罚很准确。
新体育:短道速滑是短兵相接,常常有运动员为抢占位置发生身体碰撞甚至跌倒,看得人眼花缭乱。国际滑联制定和修订这个项目的规则,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刘中琪:短道速滑规则每两年修订一次,主要根据比赛中出现的情况补充相关规定,但都是一些细微的调整,多年来没有重大的修改。国际滑联级裁判员有20多人,其中有4名中国裁判员,他们对修订规则起着重要作用。
短道速滑没有画出来的分道,通过电脑可以找出运动员实际滑行中的运动轨迹。犯规大多发生在进出弯道的区域。运动员直道滑行时,两脚分别向左右外侧蹬冰。弯道滑行时,双脚都是向右侧蹬冰,速度比直道更快。这是一段加速的区域,也是超越对手的最佳时机。为此,两个进入弯道的位置分别有3名裁判担任弯道管理员。运动员出现犯规,决定性的因素还在技术能力。
新体育:看短道速滑比赛,常常有一种心跳加快的感觉,担心运动员控制不好会发生危险。规则上对安全比赛有没有什么规定?
刘中琪:短道速滑是高速运动。规则要求比赛场地设施必须达到标准,这正是出于安全考虑。早年,短道速滑比赛场地不是完全用板墙围起来,只在弯道区有板墙。现在全场都要加装80厘米厚的防护垫,过去只有20厘米,因为运动员在快速滑行中,稍有磕碰,很难控制身体平衡,就会摔倒。比赛前,裁判员会严格检查运动员着装,头盔、护目镜、防切割比赛服、护腿板等,冰刀尾部要圆弧形,一样都不能差。
新体育:比赛中,观众看到裁判员从电脑中反复观看视频回放,有时候过了好久才做出判决,他们的操作是怎样的程序?
刘中琪:比赛中有三位裁判长,一主两副。只有主裁判有权看视频,做出判决,包括决定是否鸣哨将运动员找回重滑,北京冬奥会男子1000米决赛就有过这种情况。只在裁判长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请副裁判长一起观看视频。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设备非常先进,视频没有死角和盲区,在前视、后视、俯视和多角度侧视之下,运动员所有的行为刘中琪 66岁,原国家级裁判员。1981年短道速滑创办世界锦标赛,这个项目被引进到中国,他成为最早学习竞赛规则,尝试执法的裁判员之一。1987年第六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设立短道速滑项目,刘中琪开始为比赛执法,2012年获得中国滑冰协会授予的三十年短道速滑功勋裁判员荣誉。都会被拍摄到。需要强调的是视频为证,可以减少争议。裁判员虽然不是火眼金睛,但场上绝大多数犯规都会被观察到。除此之外,还会有2-4名裁判负责为运动员记圈,终点位置至少有5名裁判员执法。
短道速滑要求运动员身材适中,过高过重都不好,但腰腹和下肢力量一定要很强。中国短道速滑保持着世界一流水平,在大赛中与韩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强队竞争激烈,比赛中难免有碰撞。越是高水平队伍和运动员,越应当成为遵守规则的榜样。
责编 柏强 陶莽 王敬泽
刘中琪66岁,原国家级裁判员。1981年短道速滑创办世界锦标赛,这个项目被引进到中国,他成为最早学习竞赛规则,尝试执法的裁判员之一。1987年第六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设立短道速滑项目,刘中琪开始为比赛执法,2012年获得中国滑冰协会授予的三十年短道速滑功勋裁判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