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
每一次呈现,都将奥运文化与“中国风”充分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冰雪之上,满满中国风
不论是晶莹剔透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还是以四合院理念设计建设的冬奥村;无论是以二十四节气推进方式为倒计时的冬奥会开幕式,还是以篆刻艺术为灵感制成的“小红人”体育图标,亦或是冬奥会的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火种灯……每一次呈现,都将奥运文化与“中国风”充分融合,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
“中国风”托起“奥运范儿”
有人说,看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才觉得春天真的来了。
2月4日,恰逢立春。在中国传统时节里,春天自此登场。立春之日,冬奥会开幕,意味着新的生机,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开幕式以中国二十四节气推进的方式为倒计时,代表着一年的时光轮回,也代表人与自然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呈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
紧接着,在《冰雪五环》环节中,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整个画面的意境,来自中国古老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对母亲河的浪漫想象和赞美。
运动员入场时走过的冰雪雕刻的“中国门”和“中国窗”,取材于中国各地的经典传统门窗图案。“中国门”,寓意中国人民敞开大门,欢迎全世界的朋友相聚冬奥;“中国窗”,窗外是中国各地的大好河山,表达了“打开窗口看中国”的美好意向。
按照“一朵雪花”贯穿始终的设计理念,引导员手持的引导牌,采用了发光的雪花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结”的图案。中国结是中国古老的手工编织工艺,一个结从头到尾用一根线编成,寓意团结吉祥。引导员的服装设计采用冰雪图案和中国国画的风格,她们佩戴的小礼帽,则采用了河北民间的传统虎头图案。
开幕式上燃放的烟花,分别对应“立春”“迎客松”造型,象征北国之冬的柔情、温暖与热情好客。
中国元素,承载美好期待
火炬、奖牌、火种灯……中国历来擅长用这些元素阐释奥运会状貌,传承热情、奔放与坚毅的精神情感。
这次的火炬外观紧扣“飞扬”意向,红色与银色,寓意冰火交融,旋转的线条代表着蜿蜒的长城、冰雪赛道。火炬交接时,两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如两只手相握。“飞扬”火炬的曲线灵感,源自大自然里的树叶。一片灵动轻盈的树叶,是飘扬的,温柔的,丝带般螺旋环绕,让人联想到中国道家“道法自然”的生命理念一包容、开放,一体与互通。
与火炬并提的是冬奥火种灯。根据绿色理念,火种灯用再生铝合金制成,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汉朝时期的长信宫灯。
冬奥会、冬殘奥会吉祥物的创作灵感也来源于典型的中国传统元素。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原型是可爱的国宝大熊猫,它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健康、敦厚象征运动员强健的体魄,内敛、和善代表体育人平衡的心性。此次它穿上冰晶外壳亮相,完成了冰雪运动与现代科技的跨界组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富的形式、智慧的内涵和多彩的风格。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设计灵感源于象征团圆喜庆的中国灯笼。“雪”象征洁白、美丽、冰雪;“容”意即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代表融合、温暖、相知相融。装饰图案融入中国的剪纸艺术,浓浓的中国红营造出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它的身体还可以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
奖牌和鲜花,见证着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的佳绩。不同于以往,本届冬奥会颁奖花束没有使用鲜切花,而是采用手工绒线编结花束,寓意着温暖、祥和,其工艺源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借冬奥舞台悄然绽放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自信的冬奥表达
在印章的方寸之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将中国文化载体汉字与篆刻艺术顶峰“汉印”完美结合。30个来自汉朝的神秘“小红人”,各代表一个体育项目,以时下流行的超感动图形式,将抽象的体育项目演绎为精彩的运动瞬间,构成了冬奥会史上首个动态体育图标,成为北京冬奥会“代言人”,更掀起冬奥“新国潮”。
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中国文化符号”的,不仅仅是“小红人”。
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
冬残奥会的会徽“飞跃”,则把汉字“飞”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形象。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定格了运动员超越自我、激励世界的体育精神。
中国花样滑冰国家队总教练赵宏博认为,会徽代表了一个时代和一届奥运会的精髓。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书法则是中国文化最经典的诠释。它色彩的搭配,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两个会徽交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