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阳,唐文雅,韦东成,赵继扩
(南宁市武鸣区灵马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南宁 53010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与人口大国,在土地资源使用方面还存在紧张情况,而养殖企业的不断发展,也导致了设施农用地不断紧张。对此,2019年国家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4号),文件当中明确指出,允许养殖户进行多层建筑建设,使得高楼养猪方式得以合法化。由此可见,全国各地大型养殖公司开始大规模构建楼房养猪场,打造封闭式多层立体建筑,进行生猪养殖。依托楼房养猪能够大大降低猪栏的建造成本,以有限空间能够实现更多数量的养殖,为增加养殖数量,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1.1 楼房养猪的起源楼房养猪模式是中国特有的养殖方式,究其原因是由于土地与人口之间紧张的关系所导致。中国需要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殖更多数量的生猪,以便于供应全国人口乃至世界人口的猪肉需求。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可利用的土地面积逐步缩小,养猪规模也越来越大,楼房养猪趋势逐渐明显。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哈尔滨市已经建立了两层的楼房猪舍,虽最后因诸多原因无法持续运行,但可以作为楼房养猪的雏形方案。进入20世纪后,人地资源的紧张状态愈演愈烈,全球对猪肉的需求量也逐渐扩大。因此,楼房养猪模式再度成为养殖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而有更多的学者开始了楼房养猪养殖模式探讨,力求以最科学的理论与最完善的养殖式,开拓科学的楼房养猪模式。
1.2 楼房养猪的优劣1995年,侯志谦团队构建了楼房养猪的基础模式,在第一层养殖妊娠母猪,猪舍之外设计排便处,在第二层养殖分娩哺乳母猪,第三层养殖35日龄的断奶仔猪,第四层养育肥猪。该模式大大节省了土地的使用面积,便于集中管理,同时楼房冬暖夏凉,通透性好,蚊虫苍蝇少,使猪的养殖条件不断提高。但是北方冬季猪舍顶棚的保温不够,使得猪舍内反霜严重,导致室内环境潮湿,容易出现粪污与物料的交叉污染。随后,何葆祥等人提出平面单层的养猪方案,但是该种模式对现代化机械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在防疫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近来孙德林在前人的养猪方式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提出楼房养猪的优化模式,进行粪污集中处理,强化“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对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要求逐渐提高,但必须控制好饲养密度与饲养环境,否则容易出现疾病感染的风险。
1.3 当前楼房养猪的发展趋势当前,在武鸣区受到土地与生态环保的双重压力,楼房养猪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快速认同与飞速发展。部分企业从最初的两层、三层、增高到六、七层等猪舍楼房模式。但是,在目前楼房养猪的楼舍建造过程当中,多以平面单层养殖模式为基础,该种模式虽能够节约土地面积,但是建设与维护的成本过高,还存在防疫困难、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养殖户应该根据自身养殖能力,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楼房养猪。并且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数字养殖已经在武鸣地区部分养殖户当中开展起来,使得成活率大大提高,高达92.1%,以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猪的成活率。
楼房养猪是养殖领域当中新开拓的养殖理念与养殖方式,还需要进行多次试验,进一步优化养殖方式,才能够提高楼房养猪的科学化水平,与猪的生育率与存活率。目前,楼房养猪的养殖时间较短,经验不丰富,受到资金、资源等多方面要素限制,该种模式还有待完善。
2.1 楼房养猪设计不合理目前,针对武鸣区部分养殖中心所构建的楼房猪舍进行具体分析,在已经建成的楼房猪舍当中,猪舍设计方面还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大多数楼房养猪的建设模式是单纯的平面单层模式进行的多层叠加,并没有功能区分类,也没有对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用途的猪进行空间规划。在物料进出系统方面存在共用现象,导致管理混乱。养殖人员与物料进出入口通道,猪进出入口通道一致,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除此之外,由于楼房猪舍的室内面积有限,养殖密度过大,会导致猪舍内部空气流通不畅,环境脏乱,猪群容易感染呼吸道类疾病,影响猪的存活率。与此同时,粪便以及病死猪的处理模式单一,除臭系统不完善,对猪场的养殖环境也造成极大影响,不利于生态环保。
2.2 楼房养猪缺乏标准模式在对武鸣区楼房猪舍养猪的情况调查发现,养殖户所建设的楼房猪舍规格还未统一,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建设的。部分猪场建设的猪舍楼层是2~4层,还有部分猪场建设的猪舍楼层高达6~7层。在具体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养殖户建筑高层猪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养殖成本。以相同规模量的猪群做为定量,进行楼房猪舍建筑,猪舍楼层数量越少,养殖户所投入的资金越多,而猪舍的楼层越多,总体投入土建成本反而降低。但是,由于没有标准模式的建筑规格,因此,不同猪场的建设标准不能统一,导致土建的资金投入反而更高,从而使得后期运营管理效果不佳。
2.3 楼房养猪技术管理不到位在楼房养猪模式的架构过程中,还存在楼房养猪技术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楼房养猪模式,要求养殖户完善自身的养猪理念,进行科学化的养猪理论学习。因为楼房养猪的架构模式,在设计理念上,要求采取现代化技术配套设施,对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与自动化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同时,需要针对生物安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方案,因此,楼房养猪场需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才能够科学的进行“高效率、高安全”的养猪生产。如若管理人员未接受新型养殖模式的系统化培训,从而无法运用现代化养猪技术的配套设施进行养猪,反而会引起猪群病感染原,降低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成活率,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3.1 科学规划布局,合理分区武鸣区楼房养猪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健康养殖,高效环保,有序发展”的理念,以“三区划定”为原则,在闲置或半闲置地区推行楼房养猪模式,能够做到养殖与种植相结合,使得养猪所产生的大量粪便能够作为土地的营养肥料。养殖场需要科学的进行布局规划,选择合适地区,在保证生物安全及猪群健康的条件下进行养殖。除此之外,辅助生产区内需要对饲料进行妥善保存,并对其进行高温灭菌处理,该区域的建设地点需在猪舍500m以外的区域,并建设好运送猪以及饲料出入的基础设施。楼房猪舍养殖区内的相关人员所住之处也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处。规划出隔离环保区域,对固态物收处、液态物收处、病猪隔离和病死猪处理等进行隔离处理。养种结合区域的比例应该在1:3~1:5,才能确保猪群的排泄物,被种植区的土地良好吸收,实现粪污资源利用最大化。
3.2 关注内外环境,实现健康养殖楼房猪舍的环境对猪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重点关注猪舍内外的环境,以实现健康养殖。猪舍内部环境需要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冬暖夏凉,能够通过人工调控的方式调节极差温度,冬季可以采取沼气热源“地平下”热水循环方式进行供暖,保持猪舍内部温度。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碳纤维电热进行供暖。夏季则适当进行降温,以“湿帘负压”或正压加湿等方式进行降温。养殖场区域的外部环境需要采取“三隔离”方式,将净水道与污水道、雨水道与污水道、固态与液态道的进行分离布置,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猪群得疫病的几率。重点突出“单项、独立性、闭环属性、分离”的特点,对人员流动线路、进猪流动线路、出猪流动线路、饲料运输线路与病死猪流动线路、固态和液态污物的导流线路都进行分离处理。
3.3 生产工艺与楼房设计配套为了减少楼房层面的猪转群流动性和人力物力的消耗性,武鸣区部分养殖场提倡产品“专业化”“单层全程养殖”“小单元、小循环构建大规模”的养殖形式,以帮助楼房猪舍搭建更完善的生产流程。
3.3.1 人猪流通安全体系 在楼房猪舍建设过程当中,各楼层单独设立人员和猪的单向封闭式流动专用通道,人员在进入该通道时需要进行全面消毒,并更换鞋物,保持洁净。同时,在每层通道建立休息间和工作间,以便工作人员休息。猪群在通过该通道进行转运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药液喷淋的方式对猪进行消毒通道,以10%微坡和地漏的方式进行液态物回收。除此之外,建立人员和猪各自专用的升降电梯,并做好消毒处理。
3.3.2 饲料输送系统 武鸣区养殖场在建造楼房猪舍的过程中,根据楼房养殖工艺设计进行饲料输送方案与料塔位置的安装与设计工作。料塔的建设容积与养殖场规模息息相关,根据猪群的数量决定料塔建设的面积大小。料塔的建设可以采取集中或分散的两种方式。对八层以上的楼房,猪舍需要采取“分段式”分塔气动输送饲料,该种建设形式能够保证饲料输送系统稳定,且能够实现远距离的饲料输送,单次输送量也大大提高,并且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智能控制。除此之外,部分养殖场还有利用赛盘绞龙式运输方式进行饲料运输,该种运输方式较为稳定,资金投入较少,但是远距离输送物料较少。
3.3.3 小气候环境调控系统 猪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仔猪适宜温度为28~32℃,空气流速在0.3~0.4m/s,中猪适宜温度15~28℃,空气流速在0.5~0.6m/s,大猪适宜温度13~26℃,空气流速在0.8~1.0m/s,因此需要根据猪的不同大小,进行室内温度以及空气流速的调整。因此,楼层内需要搭建相互独立且互相不受干扰的通风系统。通风装置的走向一般为纵向通风、横向通风和混合通风,通风路径多为窗口进风、天花进风以及地道进风。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通风装置的设安装。同时,在排风机端口安装排气净化装置,以消除异味。目前,武鸣区采区复合型网状失联布或塑料水帘过滤墙技术进行臭味进化,将“液体+除臭剂”喷淋在滤料上。
3.3.4 污物收集处理系统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搭建自动化控制与往复式机械清洗系统,从而实现全自动粪便清理,进而减少细菌滋生,改善养殖条件,从源头上降低猪群发病率。在猪床下构建槽坑,将刮粪板嵌和平底槽坑,沟底和沟必须要保持平滑状态,进而瓜粪机在向上牵引过程当中,将粪便刮除干净。
3.4 做好“三废”收集处理,防治环境污染在楼房猪舍养殖过程当中,需要将猪粪、病死猪等固态物,排泄的尿液、消毒水等液态物以及室内废气进行集中处理,并将固态物与液态物进行分开处理,随后以厌氧的方式作发酵处理,最终将其制成有机肥料,以此作为种植区的养分,从而达到防治环境污染的效果。
楼房养猪模式在武鸣区已初见规模,还需要对其内部设计进行科学规划,以便于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养猪体系。楼房养猪设计应当与养殖工艺流程、工程建设、机械配套相统一,从而为猪群打造最适宜的生长繁衍环境,激发生育潜能,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