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长稳, 王习胜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讲好中国故事是展现我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形象的重要方式,而讲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能为我国国家形象增添光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凸显人民个体及群体力量,增强人民个体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为更好地激发人民斗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讲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不得不关注其叙事逻辑,即关注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表述逻辑,因为“叙事是人们对一切经验进行表述的基本言语活动,主要表现为语言文字的表述 ,本质上是一种言语活动”[1]。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叙事逻辑,本质上是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表述逻辑,是对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表述要素的科学合理架构。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探究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表述逻辑,不仅借鉴了语言学、心理学、叙事学等对故事结构和表述方式的探究,也更加关注如何叙述好故事、阐明好事理和活用故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迫切的现实需求。在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故事,讲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对于激发人民主体意识和奋斗精神,接续推动国家发展,凸显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显著优势,坚定“四个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叙述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逻辑首先在于选择叙述什么样的故事,其次是由谁来叙述故事,最后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叙述好故事。
“好”的本义是女子,作形容词解释为美、善,作动词是喜爱的意思。叙述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内含“好”的意蕴,其首要任务在于选择“好故事”。“好故事”首先是一种价值判断,即故事必须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导向,其核心要义就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宏观的视野看,只要故事中含有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社会有序运行、国家有效治理,符合真、美、善等积极价值取向,都可以作为选择对象。概而言之,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原本就内含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主体,叙述这些故事以此来向我国人民阐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显著优势,是为了进一步激发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创造力,接续推动个人、社会和国家向前发展。其次,“好故事”必须包含真情实感。故事阐释和理论阐释的最大区别可能在于故事内含丰富的感性色彩,每一个人物都是现实的,既包含理性因素也包含感性因素的活生生的人。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故事,故事中所包含的真情实感主要体现在人物以自我的独特视角展现其个人在推动国家发展中含有的个人情、家国情、民族情、世界情。这些真实的情感加上故事人物在推动国家发展中形成的个性化认知是对真情实感的最好表达。最后,“好故事”好在喜闻乐见。喜闻乐见是衡量好故事的一条重要准绳,它要求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必须“考虑民众关注什么、困惑什么、喜欢什么、想要了解什么”[2],以人民喜闻乐见的话语、形式和载体等展现出来。因为,即便故事内含的价值观多么正确,情感和感受多么真实,如果得不到人民的喜爱,故事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故事本身也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好故事”。好故事内含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丰富、真实的情感感受,必须得到人民的喜闻乐见,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故事选择当中。
有了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的“好故事”,也需要有会讲故事的人,即故事的叙述者。叙述者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作者,而是特指以言语为主要媒介向受众叙述一个或多个衔接有序事件的人。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主力军,依靠人民叙述好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具有显著的主体优势、认同优势和话语优势。除了极少数蓄意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外,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人民范畴,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尤其是紧紧依靠“工、农、商、学、兵”等不同群体叙述其在推动国家发展中典型、生动、伟大的故事具有无可比拟的人数优势。同一群体所接触的人、事、物具有某些共性,这些共性让他们形成了更容易相互认同的情感、认知、信念和行为基础,利用这些不同群体形成的群体相互认同的优势,发动相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人叙述自己或他人推动国家发展的故事,有助于增强故事的认同感。“话语是传达信息、表示意见、沟通情感的交流工具”[3],同一领域、同一行业在长久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话语体系、话语风格和话语表达,利用本领域、本行业喜闻乐见的话语可以增强故事的接受度,不至于出现听不懂、听不进的尴尬现象。当然,有人可能会反驳道,利用同一群体叙述本群体推动国家发展的故事很容易形成同一群体“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如何能够保证不同群体的不同叙述者所叙述的推动国家发展的故事能够得到其他群体的认同?这当然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但不同群体虽然在叙述故事时所选择的内容、话语、方法等方面有些差异,可他们叙述故事的目的、故事内含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不同群体认同度,降低了离散感。
相关部门应该多关注农村的体育教学,并根据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予以帮助和支持,并对体育场地的设施和体育器材进行调查,在体育设施以及器材不足的学校给予经费的补充,让学校能够增添运动器材。要改变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农村中学当中开展“校园足球”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当中的压力,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等[4]。
目的能够为实践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明晰叙述故事的目的可以减少故事叙述活动的盲目性,增加故事叙述的自觉性。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目的具有层次性和对象性,这种层次性和对象性的特点是由叙事规律决定的,也是由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叙述者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凸显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增进人们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认同,从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如果人们只停留在了解、 认识和认同制度的思想层面,而不能将强大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的积极效能, 不能把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不能在实践中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叙事的终极目的依然没有实现。 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0]。 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终极目的是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人民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自我命运的主宰者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以此来充分调动并发挥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磅礴伟力。 具体来看,面对不同的受众, 叙述故事的目标需要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受众的认知特点、所从事的职业和承担的历史使命相关。 例如,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较为丰厚,理论思维较强,其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叙述者向其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大学生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情感认同基础上的理论认同, 明白故事背后蕴含的唯物史观原理和党的领导优势, 从而将故事智慧转化为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讲透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参照,也需要用故事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人都对形成历史的合力有所贡献,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9]。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推动国家发展是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他们是在既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中推动国家发展的。现有的物质生产条件与精神生产条件,一方面为人民群众推动国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也限制着人民群众推动国家发展的能力和方式。讲透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一方面是要凸显人民群众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说明国家的发展需要杰出人物、英雄人物和普通大众等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智慧、毅力、勤奋、团结实现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也要说明每一个个体是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国家发展的,而非凭借一己之力和主观想象就可以推动国家发展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由人民大众共同创造而来的时代,也是人民群众在既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时代的新开始。 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个体的主体意识需要进一步激发,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0], 没有个体的国家主体意识、群体主体意识和个人主体意识的提高,没有个体为自我、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积极奋斗,就很难有国家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以唯物史观讲透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主体优势, 既要凸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又要坚持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在既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推动国家发展的。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况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一切领域、一切方面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也必然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先进的思想引领人。郑永廷指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8]。一种新思想从产生到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有一个从引导灌输到自觉掌握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以此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自然和人,为人们改造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其次,中国共产党用民主集中的方式激发人。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广泛、最充分、最有效地征集人民意见,充分发挥了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主要力量。最后,中国共产党用科学的组织凝聚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规范的政党。正是党自身的有组织性实现了党员干部以一带十、以十带百、以百带千甚至带万的功效,使得党员人数近1亿的世界性大党能够把中国人民牢牢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磅礴伟力。
刘 宁:2005年水利部在12个县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2009年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国103个县,2010年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通过近年的试点和建设实践,我们探索、总结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思路。
故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成果和有效方式。古往今来,人们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延续着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形成了一种叙事思维,即人们以讲故事的形式认识世界、自身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叙述故事既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的表达,也是人们传递对世界认知的过程,在故事的叙述中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都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加深对“事件”的认识。“事件”中包含人、事、物三种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元素,故事的叙述“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7],即要阐释清楚故事中的人、事、物及其关系的事理或把事理融进故事的讲述中。叙述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只是故事叙述的第一个层次,把故事中蕴含的事理讲透彻或者把事理融进故事的叙述中是故事叙述的第二个层次。要想讲透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事理,或者把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的事理融进故事的叙述中,叙述者就必须考虑清楚为什么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以及如何讲透依靠人们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的事理。
国家治理基于国家制度,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需要国家制度作为制度保障,党的领导作为掌舵人,国家治理效能作为检验标准。 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之所以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在于它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的直接体现,它生动地诠释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当家作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考量、历史逻辑、现实依托和未来指向;另一方面,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的发挥离不开依靠我国国家制度来理顺、 规范和保障人民的权益,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的思想、统一人民的力量,使全国上下一盘棋,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国国家制度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属性都是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实践源起、 依靠力量、 服务对象等均是人民”[11],“它一方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 另一方面符合中国革命、建设的发展规律,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2]。 一个制度好不好,最终表现为它治理国家的效能,即它能否应对重大问题,能否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能否丰富人类制度形态等。我们既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起源、发展、功效等方面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 也要基于比较的视角,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中国传统制度进行比较,因为优势往往是内含比较的范畴。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顺、规范和保障了人民的权益,显现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实际效能。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效能的视角来阐释依靠人民推动国家显著优势故事背后隐藏的道理,就是从因与果的方面揭示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制度优势之因和治理效能之果。
讲故事主要是为了阐明事理,而阐明事理的目的是改造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向着党和国家需要的方向趋近。 一旦人们的思想得到改造,人们的行为就会向着党和国家期待的方向发生变迁,就意味着讲故事的终极目的实现了。从一个实际发生的事件到文本性的故事,再到叙述者对听众的言说,以及听众听到故事后形成的感受、认识和引发的行为变迁,这一系列的环节其实都是在运用故事来实现叙述者对听众改造的目的。如何运用故事包含讲好、讲透故事,但仅仅是讲好、讲透故事并不是运用故事的全部, 它还囊括对故事运用的目的、原则和时间的探求。
(1)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给予紧急处理。(2)患者满意度调查:设计问卷调查表由患者或患者家属自行填写,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注:患者或其家属填写期间护理人员不得干预。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4],讲好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必须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换而言之,就是需要“工、农、商、学、兵”等不同群体的故事叙述者掌握“叙述清楚一件事情前后经过时所使用的手段”[5]。首先,以个体视角为切入,穿插宏观视角,将个体视角和宏观视角相结合。依靠人民叙述其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人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中的人物,其以自己的观察为角度叙述自己或他人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亲身经历当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其也具有局限性,因为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会影响故事叙述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像推动国家发展这件事,并不是个体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人民群众中形成合力。对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故事的讲述也就需要个体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站在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等宏观视野叙述集体力量、社会力量和国家力量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其次,巧用叙事时间。故事属于时间的艺术,叙述故事也离不开时间的合理安排。故事本身内含时序、时限,叙述故事也包含时机、时频、时长等因素。叙述者在叙述故事时要合理安排故事事件发生的顺序,考虑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原有时间先后顺序,还是打破原有时间顺序而按照“故事的结构特点,事件的相似性或者物体的相对位置来组构作品”[6]。在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时,叙述者还需要处理故事发生时间长度与叙述时间长度之间的关系,即叙述者在叙述事件时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股脑儿地全部叙述出来,还是围绕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的中心详略得当地叙述故事。为了提高故事的叙述效果,叙述者应该把叙述接受者考虑在内,恰当地选择叙述时机、故事叙述的频率和讲故事的时间长短等。最后,借力叙事载体。叙事载体多种多样,比如声音、文字、图像、网络等,每一个载体都具有其自身优势,叙述者应当考虑如何借助现有的载体让故事的叙述更具体、生动、形象,得到人们的喜爱、接受和认同。叙述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要了解每个叙事载体的特点,结合其载体的优势,综合应用各种叙事载体将会成为大势所趋。
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目的实现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才能完成。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就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如果没有这些原则的坚守可能就无法实现目的, 甚至可能出现违背目的导致适得其反的现象。 具体而言,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需要坚持方向原则、人民原则、开放原则。首先,坚持方向原则。 方向原则是指在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故事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原则。 在故事叙述中必须旗帜鲜明地贯穿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坚持人民原则。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叙述者是人民,参与推动国家发展的“工、农、商、学、兵”等不同群体的故事主人公也是人民,故事的受众在国内来说也主要是人民,故事叙述的目的也是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说这是一个“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人民共享”的活动。 坚持人民原则就是指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将“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人民共享”的方法、目的和旨趣作为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故事的重要标尺。 最后,坚持开放原则。 所谓的开放原则是指在运用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时应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历史、面向未来,以宏大的世界眼光、历史眼光将故事的选取、叙述和再构建等聚焦于人们当下的现实生活,让故事成为一个开放的,可以永续讲下去的故事。
政策一: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制定《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0年组建1.2万个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新增生态管护员岗位40万个;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带动约1500万贫困人口增收。
时间是故事的存在方式,运用故事需要合理地把握故事使用的时机、时序和时频。首先,时机是指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具有特殊性,是具有客观性的时间条件。叙述者运用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要具有敏锐的时机意识,即在恰当的时间点向受众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这个恰当的时间点既可以是客观的物理时间条件,也可以是具有一定主观性的心理时间条件。 例如,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时,叙述者要能够“危”中见“机”,抓住时间机遇向世界人民或国内人民叙述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显著优势的故事,以此凸显我国国家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一定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时序是指时间运动的先后次序。客观的物理时间是一维的,是可以被切割为恒等的时间刻度的,物质也是在这种客观的物理时间中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具有客观的时间性。叙述者运用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应该尊重叙述对象的时序性,即尊重叙述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尤其是尊重叙述对象的实际年龄、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等,以符合叙述对象认知特点的方式叙述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本身也具有时序性,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动作等依照不同的先后次序排列都会影响故事意义的生成和变化,叙述者可以根据故事叙述的目的、对象、场域、情感等调整人物的先后出场顺序、事件的发生顺序。 最后,时频是指叙述故事的频率。 同一个故事使用同一种方法叙述给同一个或同一群受众的频率越高,故事的吸引力就可能会逐渐下降, 这就说明需要控制好故事叙述的频率。 控制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叙述频率, 不是说不要经常讲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 而是要求叙述者“因时”“因事”“因人”和“因地”地变换故事讲述的方式方法, 建构新的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
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具有显著优势是不可否认的, 但人们对这个优势的认识除了自身感知外,还需要借助话语来实现。 叙事作为一种表达方式, 对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的表达具有建构作用。 习近平指出“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13]点明了我们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以社会权威为叙述者容易引起受众 “意识形态灌输”或“洗脑”的心理逆反和思维定式,与此相反,如果能够引导普通民众形成 “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讲述自己或他人推动国家发展显著优势故事的自觉, 在故事的讲述中形成正确的党的领导、人民主体、 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等的正确事理归因,将有助于受众对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的了解、认识和理解,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