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华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520)
伴随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探索、休闲游憩以及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愿望更加迫切[1]。自然教育变成社会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变成林业草原的全新事业,变成创建生态文明的核心抓手。深入实施自然教育,对创建生态文明,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与教育需求,推动林业草原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将带来极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介绍自然教育的含义,然后从政策、形势、机遇、优势等方面分析实施自然教育对林场转型的意义,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足、激励机制需优化、专业人才不足、课程研发力度欠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重点探究了国有林场实施自然教育面临的问题,最后从创建自然教育基地;优化教学场地,建立教育系统;发展自然教育;强化财政资金、政策制度的支持;大力宣传自然教育;提高自然教育能力;开展主题课程;实施公益活动等方面论述借助林场的森林资源实施自然教育,现具体论述如下。
以人类为重要媒介,以环境为基础背景,采取一系列方法,使学生与大自然相融合,借助相关教育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组织、整理以及采集自然信息,产生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自然生态体系下,让体验人员经过投入到自然劳动教育中;充分培养自强、自理以及自信、自立等素养,创建正确、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十分顽强的生存技能。
林场正处在转型以及升级的重要阶段,发展模式不断由木材生产向提供生态服务转变,怎样合理利用林场森林资源是如今林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2]。国有林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促进了自然教育的深入实施。2019年国家草原、林业局明确指出,各地在不影响自身科研任务与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根据功能进行划分,创建面向特需群体、教育工作者、自然保护地访客、社会团体群体、青少年开放的自然教育区域。在自然保护地实施自然教育,资源优势能够进一步转变成教育优势。这充分说明,林场完整的基础设施、优越的自然资源,为自然教育事业的统筹实施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优良风向,有助于提高森林旅游的生态保护力、文化内涵、社会文明价值,拥有整体效益好与公益性强的核心优势。
林场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显著。林场的山林进一步分布于全县各乡镇,范围广、面积大,大范围的青山、绿水都具备对自然教育进行开发的重要基础[3]。森林公园具备良好的自然教育配套设施,由专业队伍建立的环境解说系统,将渗透自然游憩体验、环境教育理念,促进了森林公园自然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因为自然教育的开展时间很短,所以国有林场的自然教育一般处在早期阶段,政府出台的教育政策很少,支持、引导力度不足。
一些国有林场面临“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干与不干相同”的情况,员工欠缺一定的创造性、主动性。部分地方政府忽略了对员工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激励,也欠缺有效渠道。
自然教育者一定是具备集森林科普、教学开展、课程开发、旅游管理、活动设计等于一身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而林场员工的专长重点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培育以及保护,专业很单一,且面临学历低、年龄大等问题。现阶段,国家还没有强化对相关人才的专业培训,而各省还未全面开展此项工作,高院还没有设立自然教育专业,使得如今林场自然教育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林场的自然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人员还没有深入理解自然教育,在课程研发上存在较大问题。重点表现在实施的自然教育以户外拓展、科普知识解说以及自然观察为主,课程内容、活动形式很单一,没有在第一时间推出影响深远、内容丰富以及种类齐全的特色教育产品、自然体验方式、自然教育课程。
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全面认识自然教育,造成资金支持力度远远不够,使得基础设施很落后,配套服务不能更好地满足自然教育的住宿以及餐饮、教学等实际需求。如大多数林场都没有科普场馆以及主题中心,解说牌很落后等。
“自然教育需拥有科学的课程研发与稳定的教育基地”。借助森林资源进一步实施自然教育,一般以林场的动植物资源与基础设施为核心基础,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有效规划合适的自然教育基地,将林场优越的森林资源优势全面发挥出来[4]。秉持着尊重自然的原则,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自然、接受自然以及理解自然的综合能力。
在对有关室内教学场所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坚持环境友好的核心原则。在以前的景区管护站与森林管护中心基础之上,以符合自然的思想,改造成耐用、环保的自然教育场所[5]。在建立教学场地上,坚持最低干预与规划先行的基本原则。借助管护中心附近的湿地草坪与森林工坊、种质资源区域、森林步道,共同创建安全性、野趣性以及教育性于一体的户外教学场地,逐渐形成由点及面的林场教育网络。落实基本硬件建设,已及符合实施自然教育活动的核心要求、条件。
自然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进一步学会包容、观察,老师利用自然教育引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涵盖昆虫的毒性、结构特征、习性以及品种等;动物繁殖、习性、器官、种类等;树木的结构、形态、价值、习性以及种类等生物学特性[6]。一般来说,林场的森林资源是原始森林,拥有良好的资源条件来实施自然教育。将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自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创建生态文明的体现。
鉴于国有林场是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以及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保护森林资源为核心目标的公益性单位,实施自然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凸显。在资金上,结合如今国有林场的具体情况,提供有关财政资金支助,更好地处理前期投入大的问题;在制度上,要及时创建有关自然教育的制度体系,优化自然教育的市场准则;在政策上,各级政府需积极鼓励在国有林场试点重点实施自然教育,将国有林场进一步发展成自然教育的领头羊,在林场建设用地上提供一定的支持。
国有林场需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宣传媒介系统,指引人们充分感知自然。大力创建解说系统,在林场内部设置形式多样化、分布合理、内容简单的宣传标识,实施宣传标识设计比赛等活动,有效吸引人们的关注力。还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如公众号、APP以及小程序等形式大力宣传自然教育。充分创建林场的自然教育网络,为国有林场全面整合自然教育、分享教育经验资源进一步提供方便的互联网平台。
针对如今面临的欠缺专业教育人才、基础设施与课程研发不完善等问题,国有林场需要将各自特色、优势全面施展出来,对自然教育活动、课程进行创新,建立特殊的教育模式,重视营地开发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的专业化,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积极思考以及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中;大力引进自然教育专业人才,注重人员的专业培训,努力创建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做好保护、热爱自然的引领者、行动者以及倡导者;充分明确服务对象,全面实施自然教育活动;完善设施建设,落实人员的后勤以及安全保障工作。
外来入侵物种系列课程,课程从林场野生动物与森林植物出发,开发出城市住户、河流之王以及植物守护3个课程;生命奇迹系列课程,课程以动物的生命周期以及植物的识别为核心,设立成长、繁殖、死亡、衰落以及命运5门课程,经过查找资料、科普讲解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呈现植物的形态及变化、昆虫的繁殖与形态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命历程[7]。物种起源系列课程,课程以森林资源为核心基础,设立超级伪装、森林防火、成长的奥秘、鸟类始祖、植物识别、天选之子、星球崛起7个课程[8]。中华五千年系列课程,随着历史持续推进,人类获得了迅猛发展,而在整个发展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课程筛选与人类历史有关的物种,开发出被遗忘的故事、寻龙诀、山海异兽录以及遗忘之城4门课程,拓展自然教育主题,更好地推动自然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走进校园系列活动,国有林场应该与附近学校开展深入合作,实施森林防火知识进课堂、动物科普与植物科普进校园等公益性的活动[9]。经过借助“三点半课堂”“智趣课堂”以及“第二课堂”“互动课堂”等,更好地辅助体制教育进一步完成部分科教内容。宣传活动的具体内容如下:由员工走进校园开展野生动物科普解说以及植物保护宣传活动、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将实践与教材密切结合起来,扩充相应的学习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思考,同时丰富森林防火宣传方式、动物园科普教育与植物保护教育的核心功能,持续扩充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充分培养学生动物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森林防火意识,对本地物种引起高度重视,为社会教育进一步创造重要价值。
总而言之,该文从创建自然教育基地;优化教学场地,建立教育系统;强化财政资金、政策制度的支持;大力宣传自然教育;发展自然教育;提高自然教育能力;开展主题课程;实施公益活动等策略入手,以实现借助林场的森林资源推动自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教育作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关键内容,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深入开展绿美广东大行动的详细内容,落实“双减”政策的合理方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抓手,任重道远。经过自然教育基地的建设,充分挖掘当地林场的特殊森林资源,促使社会广泛参与,树立特色化的自然教育品牌,努力营造和谐的行业生态,促进全民共同分享自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