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刚
(巨野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274900) 侯洁梅(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政府)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梨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梨产业出现品种老化、果品质量差、管理技术复杂、投入大效益低、小园盈利而规模化种植亏损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品种结构仍不尽合理;二是苗木生产混乱且质量差;三是传统栽培管理技术繁琐费工、土肥水管理粗放;四是病虫害防控预警和测报手段不健全;五是农机与农艺不配套,影响梨园机械化管理;六是采后商品化和精深加工环节薄弱。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近几年查阅借鉴国外文献和实地考察国内的情况,进行了梨提质增效技术的试验和应用,以期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将其总结如下。
晚秋黄梨为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在11月底,试验园亩产3000千克左右,但商品果只占70%,市场售价为2~4元/千克。因晚秋黄梨挂果时间长、管理时间及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果农收益较低,亩效益不足7000元,每亩净利润仅为4000元左右,农户种植热情不高。自2018年11月开始应用梨提质增效技术,试验园面积3.5亩,对照园为2亩。试验园与对照园均为晚秋黄梨,树龄7年,生长健壮,为盛果期。经过3年多的试验,亩产达4000千克,商品果占90%,采取原味富硒生态栽培,平均售价6元/千克,亩效益达15000元。
2018年11月23日,因其试验园栽植小苗时未使用有机肥,故采取补偿性挖坑措施,用果园开沟机在行间开深40厘米、宽40厘米的沟,每株施腐熟的商品羊粪10千克+生物菌肥2.5千克+过磷酸钙(因该果园为碱土地)1.5千克,与表土混合均匀后施入沟中。目的为改良板结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使根系生长良好。接下来的2年,不再采取开沟施肥,果树栽植采用这种一次性开沟深施有机肥技术(据了解当前美国多采用此种施肥技术),省工省时不伤果树,值得大力推广。2019年11月和2020年11月,每株施腐熟秸秆有机肥10千克 + 生物菌肥2.5千克,撒施到地表,用果园整地机械进行15厘米深的旋耕,同时把地表的杂草翻入土中,耕后浇水。对照园为春季钻坑施肥,以复合肥为主。
12月中旬,整形修剪要做到因地、因树制宜,真正做到有形不死、无形不乱。因试验梨园正是盛果期,故不宜强整形,采取落冠开心、回缩技术。从树高2.5米处落头,以便于管理,同时对交叉、重叠、内膛、过长封行枝进行去除或回缩,达到枝枝在位置、叶叶见光的效果。接着把修剪下来的枝条收集粉碎加入EM菌进行堆肥,以备来年使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使梨园产出的物质不出园(日本果园多为这种方法),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废物利用减少污染。修剪完成后全园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药物清园,目的为封杀园中病虫害。对照园为轻剪,干高3.5米左右,剪下来的枝条清出果园,不进行冬季清园和浇封冻水。
试验园全为晚秋黄梨,未配置授粉品种。因种植密度为3米×2米,树形为小冠疏层形,经过7年的生长,树高3.5米,枝展2米,已封行,透风透光差,这是产量低、病虫害多、品质差的主要原因。试验梨园共有10行,采取隔3行改接1行授粉树。授粉树品种为秋月,该品种是一个优良的中晚熟品种,作晚秋黄梨的授粉品种十分合适,增加结果率的同时提高果实品质。2019年3月,保留6~8个主枝改接,高接换冠2行,虽然改接树当年未挂果,但增加了晚秋黄梨的坐果率,改善了果实品质,亩产量稳定在4000千克左右。对照园,未改接换头,坐果率不高,畸形果多。
试验园采取株下铺地布、行间生草的方法。使用宽0.8米的黑色防草布,顺行在树两侧覆盖树垄(因园中梨树为起垄栽植),覆盖宽度1.5米左右,用长度20厘米的地钉固定,起到很好的防草作用。行间实行自然生草措施,待草长至30厘米时进行割草处理,割下的草直接还田。据测算,每次每亩割青草1000千克,约合干草300千克,1年割6次相当于每亩每年施有机肥1.5吨左右,增加有机质含量2.5%左右。据2021年6月检测,试验园有机质含量由2018年的15.42克/千克增加到18.36克/千克左右。同时发现园中蚯蚓、青蛙增多,温湿度平稳,生态平衡,加上采用矿物源农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减少了病虫防治次数,树势旺盛,叶片大而厚、油绿,果实品质大幅提升。对照园为清耕、人工拔草,土壤板结,叶片发黄,树势逐年衰弱。
试验园采用叶面喷施微生物肥,结合病虫防治加入叶面肥,有增效的作用,因微生物肥易被土壤固定,采用此方法事半功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具体为春季花前施氨基酸0.5千克/株,结合花前水冲施;花后施硫酸钾复合肥0.5千克/株,撒后浇大水,水到肥到,满足花后梨树营养的供给;膨果期采用高钾水溶肥0.5千克/株,在8月上旬一次施用,可以逢雨撒施,以后果期不再地面施肥。对照园为花后钻孔施肥(有机肥5千克/株+复合肥1.5千克/株),施后浇大水;膨果期挖坑施复合肥1.5千克/株。通过3年试验对比,对照园投入大,树势逐年衰退,病害严重,果品质量差。
试验园只有3.5亩,属于小户种植,笔者采用六不用原则:一是不用化学农药,二是不用含抗生素粪类,三是不用激素,四是不用污染水,五是不用单一氮肥,六是坚决不用除草剂。同时严格按照山东省富硒梨操作规程,采用山东省富硒产品指定硒肥,生产出原味富硒梨,经测定,糖度达16.8%,硒含量达0.023毫克/千克,酥脆爽口,有哈密瓜的香味。对照园糖度13.8%,不含硒,口感绵软,不清脆。另外试验园采取梨树认领、休闲采摘、超市直供、电商等方式,保证品质提升的前提下,走差异化的路子,效果很好,好产品不愁销路,平均售价6元/千克。对照园因口感不好,只能摆摊售卖,平均售价3元/千克。
梨树提质增效技术简单易学,省力省时,真正做到了提质增效,果农增收,值得广大果农借鉴和应用。同时我国梨产业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制定梨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资源与生产相协调、生产与市场相衔接、资金与人才相匹配,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区域;形成绿色发展模式,注重协调发展(生产与资源相协调)、节约发展(病虫统防、肥料统施、加快机械化生产进程)、清洁发展(梨园生态治理、采后清洁化处理)、循环发展(种养结合、多施有机肥少用化肥、修剪枝条粉碎还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