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建设工程的策略

2022-04-07 09:52刘力萍
文教资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学段一体化思政课

刘力萍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思政课在全国上下受到广泛关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基于此,对思政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就目前现象来看,我国的思政课教育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思政课教师综合能力欠缺,学生基础知识不稳固、学习动力不足,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协同效应等。而其中最突出和最关键的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未形成协同机制,缺乏协同效应,导致我国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学分离、封闭割裂、衔接性差、连贯性差等现象。[1]其具体体现如下。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目标上的分离及其影响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并未坚实守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底线,只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抑或是任务,将学生“安全”送出自己的校园即可,普遍存在“前事不揽、后事不知”的现象。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师生对“分数”甚至“升学”的过度关注导致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对学生情感道德素养的启蒙。而到大学阶段,思政课堂同样重视理论知识的形成,忽视了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使命甚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各学段只顾“各扫门前雪”,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目标转变的过渡期,忽略了大中小学之间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循序渐进;另一方面,各学段在整个思政课的教学过程都将“立德树人”这四个字淡化,忽视了各学段之间在思政课教学目标上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的分离及其影响

首先,部分课程内容在各学段中仅是简单性重复,与之前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点没有一个深度上或者广度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学起来不自觉,听课积极性较差,从而对思政课的好感度逐渐降低,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其次,部分课程内容在各学段教学中被“无意遗漏”,导致某一部分知识在大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均未涉及,无法充分构建出系统的知识体系,严重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与全面获取。例如学生上课时经常听到的“这个知识点大家以后到了高中或大学老师会教”“这个大家初中应该学过”“这个到了大学大家就知道了”“相信这个知识点同学们中学已经学过了”等等,不否认这样是基于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问题合理部署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不排除由于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学内容没有一个充分、全面的结合,从而导致很多知识点在这种“互相信任”的过程中与学生“擦肩而过”。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方式上的分离及其影响

从某种程度而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显著区别与严重分离是前文所述各学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离的必然结果。因为各学段有着各自的目标与内容,且没有充分的有机结合,所以其教学方式也势必为了适应其目标与内容而存在与发展。“应试教育”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中小学阶段的显著特征,其最直接的表现在小学阶段是对思想品德课程的不重视,在中学阶段更是为了考试而被动地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过分关注理论素养从而忽视思政课的实践作用。换言之,中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程几乎被异化为一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机械理论学科,减少了学生的实践课堂,这就势必会对学生实践素质的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是阻碍。

大学阶段的德育培养目标要求思政课教学定位为“理论塑造”,但由于前文中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分离中所述的大学阶段思政课的特征与现状,导致大学思政课在教学中存在思政课教学理论学习表面化、理论探讨浅显化、理论塑造敷衍化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简单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与中小学思政课衔接的矛盾。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的含义和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3 月18 日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大中小学逐步、螺旋式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十分必要的,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2]由此可见,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是改变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现状中最突出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的具体含义

所谓一体化,是指数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渐实现在同一个系统中做到相互容纳、相互配合。新时代各个领域都在倡导实施“一体化”建设,对于思政课教学建设来说,“一体化”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大中小学的必然趋势和必要选择。

思政课“一体化”是指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进行总体设计和总体安排,以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之间的顺序性、连贯性、衔接性,在内容的分布和深度上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分工,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3]

(二)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工程的主要依据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工程是以解决当前我国思政课在各学段上教学分离、封闭割裂、衔接性差、连贯性差等问题为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的一项重要方略。

1. 理论依据

实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是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首先,联系观指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基于此理论,我们需要用综合的、联系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改造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把大中小各学段的思政课建设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用片面或孤立的观点割裂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必然联系。其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由无知到有知、由少知识到多知识的渐进过程。同理,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建设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着的,学生在各学段中所需要学习的思政课内容也是运动、变化着的。所以,基于此观点,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使思政课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由浅入深,在运动变化中引领一代青年人、影响一代青年人。

2. 现实依据

实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是基于思政课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是基于目前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严峻现状,是基于我国乃至世界在各领域进行一体化建设实践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首先,从思政课教育的重要性来看,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各阶段的重要课程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其次,从我国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大中小学各学段之间教学分离、封闭割裂、衔接性差、连贯性差。最后,从我国和世界进行各类一体化建设所取得成就来看,无论是“一带一路”的成功倡议,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构建等,都充分体现了在一个领域内甚至是跨领域间进行一体化探索与实践的优越性。

3. 政策依据

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制的《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革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思想政治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综合建设,促进各类课程建设与思想政治课形成协同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时期的特点”。[4]这一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建设的总体思路,对思想政治课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

三、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的策略

以上所提及的各个方面,无不要求我们按照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对思政课进行改革。基于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阐述。

(一)加强党的领导,确保落细落实

历史与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在任何一个“战场”上毫不畏惧地冲锋向前,做到敢打仗、打胜仗。方向正则教育兴,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亦不例外。因此,必须始终坚持各级各类学校党委在这项重大工程中的绝对领导地位,确保他们向中央看齐、向一致的目标看齐。[5]

1. 加强政治领导,着眼当前谋全篇

各级党委上下联动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的重要方略。要切实做到全员参与、谋划全局,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共同优化新时代思政课的系统设计和总体部署。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方面要做到全面贯彻,进一步强调学校作为思政课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来严格把控思政课建设的政治方向。

2. 加强思想领导,凝聚共识搞改革

各级党委包括学校党委需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过程中保持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乃至精神状态上的高度一致,广泛凝聚共识,要用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再深化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主体在思想层面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内在思想性和逻辑连贯性。思政课在各学段做到有机融合,要更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观念,注重价值导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实现各学段办好思政课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3.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抓思政

在党的组织领导方面,各级党委和学校党委要凝聚起来形成合力,共同高效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与日俱增,要求各级党委和学校党委聚焦问题,做到在工作方式上、队伍建设上以及保障支持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形成各级党委上下拧成一股绳、各级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以及全社会综合协调的工作格局。

(二)完备课程结构,确保上连下接

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各阶段的重要课程,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样,思政课在大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其最终的教学目标都应保持一致,其教学内容都应融会贯通,其教学方式都应一脉相承。因此,我们要把存在于各学段间的教学壁垒彻底打破,坚决处理好各学段间一致的教学目标和梯度衔接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确保大中小学在课程体系上的上连下接,进一步做到大中小学课程体系的融会贯通。

1. 制订各学习阶段相衔接的教学目标

各学段在进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无论是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保持总体的一致性。这一点应体现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各地方的微操能力:由中央制定全国性的、针对各学段乃至各年级的正确的、健康的、可持续的教学目标规划,清晰地界定出思政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使各级各类学校在确定本学段甚至某一个具体年级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时不再迷茫、不再单纯追求学生考高分,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各学段的阶段性任务。

同时给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空间,使其在统一领导之下,再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各学段学生成长认知水平以及教育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操作,以求在教学目标上做到全面集中统一与局部因材施教的充分结合,既保证了目标的总体一致性,又确保了不会脱离学生实际,真正意义上去谋求思政课教学目标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内的全面统一和各学段间的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2. 确定连贯的教学大纲

各学段在进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关注与考量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与所学知识的关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以点带面的集体备课,以追求所授知识与学段变化高度契合,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有机统一、螺旋式上升。同时,教学内容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教材内容。

首先,统编教材在大中小学各学段要实现有效衔接。一方面,各学段的教学内容要适当减少机械的简单重复,以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有必要重复的知识点要注重层次性,强调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续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在知识点上的遗漏,保证各学段形成科学的、严谨的、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从而让思政课成为大中小学的学生成长发展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真正入脑、入心。

其次,渗透在大中小学当中的红色课外读本也要有机统一。大中小学在红色课外读本的培养目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结合各学段学生的教育规律、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与兴趣程度,红色课外读本在内容选择、样式设置、色彩搭配等方面体现出区别性与差异化,与统编教材进行密切联系,发挥课外读物对统编教材进行巩固、充实、拓展、提高的作用,进一步达到思政课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的。

3. 针对各阶段教学对象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式、方法

各学段在进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科学的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政课永远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封闭在教室里的课程,要想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想为党和国家培育可靠建设者与接班人,“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上必须总体趋同——注重实践。在学习了充足的理论知识过后,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各学段更需结合所在学段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身心发展需求来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教育。例如,在中小学阶段,可以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去切身感受英雄前辈带给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荣誉感,通过思政课的实践课堂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在大学阶段,可以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切实在生活中寻找思政课真正的价值所在。

(三)强化教师队伍,确保有趣有料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一环。正如前文所说,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领航者,素质必须过硬,否则前文所述的各种措施只不过是一纸空谈,必将功亏一篑。为此,强化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标准考核,形成一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合格教师团体必不可少。

1. 保持正确立场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

第一,教师要站稳政治立场,自觉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思政课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可以为学生的立场不动摇提供有力保障。第二,教师要坚定学生立场。学生是思政课教学建设的主体,一堂好的思政课必须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无论是哪个学段,思政课教师都需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展开教学工作。坚定的学生立场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第三,教师要捍卫教育立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传道解惑的教师本质,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要铺好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

2. 强化综合素养是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第一,强化理论素养,需进一步强化所在学段教师的理论知识素养,无论身处哪个学段,都必须确保所传授知识的准确性甚至精确性。因此,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有较高的理论学习和理解能力。第二,强化心理素养,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生“德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健康的、和谐的、向上的内心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第三,强化学习素养,时代在不停变化,学生有时也可以是老师。教师须牢记,与学生亦师亦友才是和谐的教学环境,才有助于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才能知道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中,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输出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各学段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埋下一颗“喜欢思政课”的小种子,经过初中、高中,最终到大学真正成长为“爱上思政课”的参天大树,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也逐步加深。

(四)紧跟学生群体,确保稳扎稳打

毋庸置疑,思政课教学的主体及核心首先是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建设,在完成上述所有工作后,必须回归到学生主体,围绕学生来开展全部工作,做到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

首先,各学段学生群体要做到夯实基础。扎实的基础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必不可少的条件,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夯实基础知识都尤为关键。要想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打牢各学段所学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就会出现在更高学段的思政课堂上听不懂、记不牢、不感兴趣等种种现象,这将阻碍思政课一体化的实现。

其次,跨学段的学生群体要做到有效沟通。思政课学的是知识,育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大中小学思政课不仅要在知识体系上构建一体化,更要在各学段学生群体的心灵体系上构建一体化。因此,实现跨学段的学生间在思维上和心灵上的相互沟通便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大学生走进中小学的思政课堂,做到“大手”拉“小手”,让充满活力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给正处在顽皮捣乱的小学生以及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四、结语

面对目前我国思政课种种优与劣的现状,面对国家大力倡导进行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相信只要毫不动摇地跟党走,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学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教师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与决定点,对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以国家为单位,以各级党委特别是学校党委为责任主体,既“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又树立起整体性的思维,大刀阔斧、胆大心细地进行一体化教学建设。基于以上便一定可以牢牢把握住大中小学思政课“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一定可以牢牢坚守住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命线,也一定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党和国家输出人才。

猜你喜欢
学段一体化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