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敏君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标准,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文化通常由艺术、文学、礼仪和社会制度等组成,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一切人为创造的物质成就和精神成就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包括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文化整合力和文化辐射力,向国际展示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1]。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英语是进行国际交流的一种工具,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载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交流,不仅需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等,也需要掌握本国文化。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全球化发展,各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愈加频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文化影响力排名中,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位列第11位,这与中国的经济、人口数量的世界地位存在巨大反差。因此,提升文化竞争力,扩大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的外国人接触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习得中国文化,是我国外语专业教学应该重视的。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被充分认识,因此,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国的高校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但过于强调目的语文化传授,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输入与融合[2]。当前,外语教育更多的是引进目的语文化,使国内的外语学习者既掌握外语,又了解外国文化[3]。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重点主要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学习与提升,重点介绍的文化主要是英美文化,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不足,无法用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和讲述中国故事,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失语”现象[4],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失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表达失语[5],从而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羊媛在研究中发现,在我国,培养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力的英语教材匮乏、英语教师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素养和意识不足,造成大学生中华文化积累不足和用英文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不足,无法用英语或无法正确用英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内涵[6]。
语言的习得过程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输入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为可理解输入和可理解输出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其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动研究是实践者在研究中积极反思并改进行动质量,对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并提出改进方法。行动研究并没有明确而统一的模式和步骤,一般认为包含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7]。这几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在教学实践中,研究者发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不了解、不熟练,较少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译,导致文化传播能力较弱,在对外交流中无法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者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并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听说课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小测”及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
1.小测。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小测主要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特色词汇,如“中秋节”“端午节”“四大发明”“京剧”等与传统节日、文化、科技有关的英语词汇。参加小测的为一个班级的44名学生。小测结果为:最高分35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分为12.5分。班级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色词汇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不能正确翻译这些传统文化词汇。可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听说课程融合之前,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相关基础。
2.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93.6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述,97.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向国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3.62%的学生认为课堂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场所。而对于“是否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只有29.7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较高,希望能够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无法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教学需求,本次行动研究以中华传统节日、中华风物、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中华成语故事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孟母三迁”等故事,紫禁城等名胜古迹。
1.第一阶段的教学行动。教学行动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由于学生不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前先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上上传学习内容,供学生预习,列出重要的英文单词和词组,供学生参考;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精听与泛听练习,并完成学习通上的相关练习;教师在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所学内容,并提交录音。教师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发现,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能够较完整地讲述故事,大多数学生都很吃力,甚至放弃教师布置的课后任务,原因是文章的内容过长,他们的英文基础不足以支撑他们讲述内容较长的传统文化故事。
2.第二阶段的教学行动。教师总结第一阶段的教学经验,在进行第二阶段教学时,让学生提供选题,并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准备学习材料,并删改现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文故事,使其内容和长度适合学生的能力与水平。修改后的英文故事只有原版的三分之一,并且内容更为突出和凝练,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在这一阶段,教师同样采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并进行分组,鼓励学生结伴学习。学生同伴之间互相进行故事口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除了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够能够很好地讲述文化故事。基础差的学生虽然不能很好地讲述故事,但能够较好地完成听力练习与翻译练习。同时,根据分组情况,小组合作制作PPT,介绍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制作的PPT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展示采用多元评价机制,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机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效果。
在教学行动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记录和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内容,分析其难度及学生的熟悉度,分析适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听说教学融合的模式,如听力练习、复述故事和翻译等。在一学年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发放学习效果问卷。81.48%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表达方式;100%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程学习,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68.52%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程学习,能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节日;62.78%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程学习,能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技艺;62.26%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程学习,能用英语介绍中华传统思想;61.11%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课程学习,能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物古迹。另外,教师除了进行问卷调查,也对学生进行了在线匿名问答,问答题有两个:一个是“请说说你在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遇到的问题”,一个是“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体会及建议”。一共有一个班级的44名学生进行了在线回答。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编码,归纳分析如下。
1.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即使用汉语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语言能力不足,特别是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有名词不了解,发音有问题,无法更好地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等方面,主要收获有三点:一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过系统的、类别化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助于提升品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二是学生提升了英文表达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学生掌握和积累了很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表达,提高了传统文化方面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水平,能够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三是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差异,增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这次的教学行动研究规模较小,仅依托一个班级的英语听说课程进行。在初期的行动研究中,由于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经过反复摸索和调整,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学生的水平为基准,准备教学材料,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成效。从学生的课堂反馈和问卷反馈看,该行动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品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使教学达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效果。
语言与文化是互相依托的。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交流,既要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又要对外传播本国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介绍目的语文化、价值观,还要适当引入本国文化与价值观,使学生既了解两种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差异,又更好地感受两种文化差异,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用外语介绍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发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重塑了价值观,也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能提高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能讲、会讲、善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