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显明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探索①
宋显明
(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20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思政教育更具动力、活力、影响力是高职院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教师政治意识略有淡薄、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等问题,为切实加强思政教育,筑牢立德之本,高职院校应从强化教师思想引领、重视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始终围绕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新考核机制等措施加强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更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在诉求,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优化发展。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措施
思政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已形成完善且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为推动思政教育工作迈向新台阶,高职院校应明晰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研究加强思政教育的措施,充分唤醒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内在驱动力,在破除思政教育短板的同时使思政教育取得实质性发展,构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生态,将思政教育发展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课程。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并且大部分思政教师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密切关注时事政治,对社会热点新闻开展分析与思考;但当前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政治态度淡漠、政治意识较低、政治认知受限等问题,甚至部分党员思政教师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欠缺积极性,或寻找各种借口逃避组织生活,间接影响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导致党员思政教师无法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政治意识淡薄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多样性,并且存在教育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两层皮”的问题,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层面的困惑,难以满足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真实诉求;同时,教师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极易忽视学生心理及其他方面对思政教育的需求,使学生逐渐对思政教育产生疏离感[1]。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开展之初并未系统调查学生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的价值观变化情况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现状,极易导致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产生难以逾越的鸿沟,最终造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出现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局面。
高职院校应引导思政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思政理论知识体系,深化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用知识武装教师头脑,推动教师树立正确政治观;并坚持实施“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政治意识;坚持组织思政教师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帮助教师系统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教师心中,进一步巩固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其理想信念;聚焦国内外时事热点,使教师深入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等,引导教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教师抵御不良思潮的冲击夯实思想基础,坚定教师政治信仰[2]。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强化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其纳入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工作,建立以入职培训、主题培训、强化培训为核心的教师培训体系,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并积极创新培训活动开展方式,确保教师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在教师培训活动结束后高职院校应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由教师分享在培训活动中的所看、所学、所得,保证教师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有步骤地实施、有组织地落实,切实提升思政教师学习实效性。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情况选拔骨干教师,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推动思政骨干教师补充创新自身思政知识体系,并进一步将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教师,使其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此为突破点拓展思政师资队伍知识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教师思想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着力将学生培养为能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的卓越人才,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与创造性,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统一价值标准有一定区别,所以,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打破传统思政教育教学思维,在满足思政教育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扬个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3]。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思想道德修养评价标准,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评价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时,高职院校还应注重评价学生个性化发展情况,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注入新活力,推动学生逐步形成立足于统一标准且极具个性化的思想品质。其次,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价值认同与思想养成,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感,将学生权利置于高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牢记因材施教与疏导原则,破除传统僵化填鸭式教学模式,深入了解学生内在发展诉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最后,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应建立学生思想档案,设计暗含思想考察内容的问卷,通过调查分析问卷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与个性化心理需求,明晰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在诉求,为教师调整思政教育内容提供重要参考,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契合度。
围绕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即始终将学生置于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保证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均围绕学生开展。其一,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制定教学目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应始终牢记培养术德兼修的优秀人才这一教育使命,构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体系,保证思政教育切实发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塑造良好品质、培养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同感。除此之外,“知识目标”应注重帮助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认知;“能力目标”应注重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应注重推动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行为目标”应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理论知识体系转化为行为规范。通过“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四维度目标的整合交融形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优化的思政教育教学目标新体系[4]。其二,根据学生困惑之处选择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是各种思想的汇聚地,处于构建价值体系关键时期的学生极易被不良思想影响,教师应在深层次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知识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思政教育要求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整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较难理解的思政知识展开深入研究,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主题辩论等形式针对性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明确自身责任与使命,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其三,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应深入了解学生思维特点、学习习惯,以此为根基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保证教学方法与学生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相适应,将理论知识教学与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始终保持积极心态,切实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育人效果。
灵活的教学方式是使高校思政教育由理论教育升华为价值引领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加强思政教育的必备手段。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个性强烈、充满朝气,并且对事物具有独到见解,但并未构建完善的思政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情感认知尚未成熟,亟需思政教师的引导。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灵活多变需教师始终将学生置于教育主体地位,着力加强思政教育的感染性与亲和力,为学生提升自身思想认知、道德修养、政治素养夯实基础。同时,教师应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思想实际相衔接,使“四个正确认识”照进学生心中,切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提供坚实保障;所以,教师应积极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使思政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关联,提高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同时,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打造“互联网+”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强化思政教育“微课”“慕课”的建设工作,将“微课”“慕课”发展为思政教育新阵地,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实时共享,打造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助力高职院校开展丰富多元的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考核机制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所以,高职院校应促进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破除传统思政教育考核唯成绩论的顽疾,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思政教育考核机制,并将思政教育考核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衔接,增强思政教育考核机制的实效性,充分唤醒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求知欲,为高职院校加强思政教育夯实学风基础。在考核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要求教师始终牢记“学生为主体”,将思政教育考核工作与学生学习有效衔接;考核内容应围绕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与学生现实生活制定,并保证考核内容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与探究性,推动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将思政教育考核与学生学习融会贯通。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多层次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情况实施课堂考核,侧重评价学生情感态度;通过考核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情况实施行为考核,侧重评价学生理论知识内化以及价值观践行情况;通过笔试考试实施知识考核,侧重评价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理论知识。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过程性评价,构建动态考核方式,在考核过程中分阶段多轮次对学生进行考核,使考核工作真正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中,推动学生深入参与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可有效推动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所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充分突显、尊重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多元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优化发展,使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育人价值。
[1]冯建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内涵、理路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27-33.
[2]李红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2):55-57.
[3]陈怡琴.加强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11):89-95.
[4]侯建军,张亮.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2):54-59.
①本文系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专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编号:2019JGSZ0018)的研究成果。
宋显明(1982—),男,汉族,山西平遥人,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718.5
A
1673-4564(2022)06-0055-03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