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沈阳故宫景区为例

2022-04-07 01:21王闯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故宫沈阳文化遗产

王闯

(1.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 810007;2.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对世界文化遗产展开全面的保护,也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明、历史和生存环境。20 世纪80 年代后,我国就掀起一个申遗的浪潮。在客流量逐渐增长的背景下,怎样最大化地确保古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安全,对景区展开最大化的保护,让游客在观光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游赏感受,这是全体景区面对的基本问题。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作为中国现存两大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造的历史时代、民族身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等的不同,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在建筑风格上存在明显差异。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对于促进当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1]。保护沈阳故宫遗产景区,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论题。

一、沈阳故宫景区保护面临新的机遇

多年来,辽宁省及沈阳市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给予高度重视。沈阳市已公布历史建筑236处,“十三五”期间已完成19 处历史建筑的修缮,2022 年对其余历史建筑完损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为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沈阳市加大了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力度,采取所有权人出资、辖区政府代修等方式对历史建筑实施保护性修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在重点保护之列。

沈阳故宫别名盛京宫阙,位于东北著名城市沈阳市,其周边是当地最为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域中街[2]。在清入关之前,这里是皇家生活的宫苑。沈阳故宫具有浓厚的多民族文化色彩,其中不仅体现了满族文化,更有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织。可以说,沈阳故宫是关东少数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的历史杰作,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一座古建筑。在20 世纪,沈阳故宫先后经历了4 次冲击:从20 世纪初沙俄的大规模洗劫,到袁世凯北洋政府对沈阳故宫的毁灭性破坏,再到日伪军的大肆劫掠,而后是国民党撤退时对沈阳故宫珍宝的秘密运输。

历史上,沈阳故宫经历了层层洗劫,造成了大量藏品外流。如今,沈阳故宫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2000年,沈阳故宫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4年,沈阳故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虽然其面积较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满族文化、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各具特色,各民族建筑彼此融合。

近年来,沈阳故宫始终坚持预防性保护理念,相继完成了“沈阳故宫古建筑油饰彩画保护修复一期、二期工程”“文溯阁修缮工程”“师善斋修缮工程”等古建筑修缮工作,实现了从本体保护到科技保护、从实体保护到预防性保护的过渡。2019 年,太庙修缮完竣并对外开放,标志着沈阳故宫实现了全面开放。此后,又有多个展馆向游客开放,展示着沈阳故宫深厚的历史文化。

二、沈阳故宫旅游开发的优势

申遗成功之后,沈阳故宫在文化价值方面获得了明显提升。除北京故宫外,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古宫殿建筑群[4]。同时,它的特殊性还在于其建设主体为少数民族,建筑带有明显的满族皇家特色。研究沈阳故宫的建筑,我们能够明显看出明清文化的缩影。沈阳故宫是明清时期艺术的完美展示,也是帝王宫殿建筑的典范,是我国古典宫殿建筑的一个高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无论是在历史延续、文明传承上,还是在文化价值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其文化影响也不断扩大。

(一)内涵丰富的清文化

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沈阳就是重要的行政事务处理中心,因此,沈阳故宫才能够落地于此。沈阳故宫是皇家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皇家生活而言,它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5]。近年来,不少学者在研究沈阳故宫时,都将其多姿多彩的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将一些记录盛京礼仪、较为正式、具有明显民俗特征的历史内容择取出来,体现沈阳故宫积极向上的风貌,展示其内在的民族价值。以此为蓝本,沈阳故宫开发制作了七部皇家礼仪剧作品,通过艺术的方式将雍容华贵、高尚典雅、威严崇高的皇家风貌完美展示出来。其中有不少关于民族风情的描绘。这些剧作表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使得沈阳故宫名声大噪。

(二)浓郁多彩的民族文化

1636 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在此后的时代里,多样的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多彩的民族遗产相互融合,凸显了兼收并蓄、异彩纷呈的文化特色。当前,我国仅有的能够展示满族建筑特点的宫廷建筑就是沈阳故宫,其民族风味浓郁,特色鲜明,与北京故宫有较大的差别。北京故宫处处可见汉族文化的影子,汉族建筑特征明显;沈阳故宫则是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的艺术综合体,多种建筑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沈阳故宫陈列着类型多样的满族文物,不仅有各种服饰,还有各种各样的萨满工具。这些宝贵的民族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沈阳故宫位于区位优势明显的沈阳市。沈阳市是我国十大城市之一,在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沈阳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东北地区交通的区位优势十分关键。沈阳市有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便捷化程度较高,可以通往全省各个地区。同时,沈阳实现了向北京、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的“朝发夕至”。此外,沈阳航空建设完备,是重要的航空枢纽。沈阳桃仙机场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航空中心,其航线可抵达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众多城市,还连接着国内50 多个城市。这种区位优势,对于推广沈阳故宫景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沈阳故宫旅游开发的劣势

(一)旅游资源单一化问题比较突出

沈阳故宫旅游资源集中表现为古建筑陈列及各类型文物展览。从总体上看,资源单一化问题比较明显,产品的独有性相对缺失。独有性产品,指景区在全国范围内是唯一的、仅此一家的特殊性资源,最具代表性的如兵马俑、颐和园等。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的宏伟程度,都存在一定差距。就审美而言,也缺乏像苏州园林那样的唯美意境。由于场所空间的限制,馆藏文物的陈列也较为有限,吸引力相对不足,与辽宁省博物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沈阳城市环境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沈阳是一个工业城市,长期面临着因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市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沈阳故宫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密集,总有车辆穿梭其中,使这些“国宝”级的建筑每天面临一定的风险。这些因素直接降低了沈阳故宫的旅游体验,也影响了游客对沈阳故宫的评价。

(三)季节要素的影响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南连辽东半岛,东依长白山麓,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的重要接合部。沈阳地理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季时间较长、温度较低,导致漫长的旅游淡季。全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为旅游淡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沈阳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沈阳故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当下沈阳故宫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游客流量日益增加使景区建筑受损

近年来,沈阳故宫游览人数逐渐上升。每年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日接待游客数量将近1 万人。游客数量成倍增加,使沈阳故宫的建筑遭到了一定损坏。相关数据显示,沈阳故宫能够通行的门槛数量达到100 道。由于长年受到雨水、雪水侵蚀,一些门槛产生了严重的变形;景区内一些亭台楼阁的磨损问题比较突出,容易使建筑结构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整体参观游览效果。

(二)大众尚未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笔者面向来访游客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明确知道沈阳故宫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市民数量占到了被访问人数的14%;37.4%的居民知道沈阳“一宫两陵”为遗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并不清楚世界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也不知道哪些旅游行为是不科学的,相关认识比较笼统。影响游客遗产认知的要素是多方面的,除受教育水平、性别、年龄之外,职业也是一个关键的影响要素。游客职业背景不同、受教育水平有差异、所处年龄段不同,游览沈阳故宫的目的也完全不同,其参观动机与自身特点存在直接关联。沈阳故宫应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游客对文化遗产的喜爱程度,不断完善景区宣传模式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游客还没有树立较强的遗产保护意识,一些游客的行为还不够文明,导致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缺乏完善服务的政策结构体系支撑

沈阳故宫景区应加强与一流文化遗产相匹配的管理体系、配套保护机制与服务机制建设。政府应加强监管,提升保护力度。2003 年,轰动全国的沈阳故宫下马碑被毁案给我们带来了警示。沈阳故宫下马碑始建于清朝皇太极时期,当初为木制。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东巡时下了一道谕旨,将沈阳故宫东西两侧的木制下马碑改为石碑。到被撞毁时,此碑已经历了近216 年的沧桑巨变。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物证,而且是我国仅存的一块皇宫下马碑,是名副其实的孤品。这一案例提醒我们,一流的遗产保护体系需要完善,管理机制需要不断健全。有关部门应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持续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

五、沈阳故宫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突出预防性保护和全面保护

当下,在对各种遗产进行保护时,需要重点考虑资源保护、游客旅游诉求及景区容量之间的矛盾。如果游客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景区客流拥堵、严重的排队堵车等问题,也可能造成遗产、文物周边绿地被践踏。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毁坏就不能复原。个别游客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无意识地破坏景区内环境卫生,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景区管理部门应该意识到加强沈阳故宫建筑群保护的价值所在。对游客拥堵的问题进行全方位考量,提前做好应对。实施电子化管理,在固定的时间段对环境进行系统监测。合理疏导交通,开展文明出行宣传引导。对避雷设备、排水管道、防火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定期检查。对建筑物外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定期查验,必要时及时修缮。对于部分易损建筑物件,可通过加穿“黄铜外衣”的方式予以保护,不仅看起来更美观,还能最大化地保护文物。

(二)完善预约体系,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

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要保证服务水平。为避免游览高峰期过于拥挤,使游客获得较好的观赏体验,需引进先进景区的管理经验,全面实施预约机制。推行电子门票机制,分类细化游客游览路线,不仅能够避免拥堵、节约游客游览时间,还能实现绿色环保的目的。依托预约机制高效提升服务质量,合理安排游客的个性化行程,使游客获得最佳的游览体验。对于景区而言,不仅对游客数量进行了合理限制和分流,还能保证游客享受到更加高效的服务。

(三)突出景区文化建设,体现文化价值

景区管理者应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沈阳故宫的全面保护,使之获得更加健全的发展。要站在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进行科学认知,重新评判其内在价值,将沈阳故宫的历史内涵完美呈现出来。沈阳故宫是各民族文化在建筑方面的外在呈现,对其内在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不仅能够增强沈阳故宫的影响力,还能引导游客深入理解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性。景区讲解员是传递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强讲解员队伍培训和选拔,讲解中凸显文化元素,使游客对沈阳故宫的文化价值有更深刻的感悟。

(四)加强协调联动,打造文化遗产品牌

充分利用抖音、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沈阳故宫,将其打造成知名的文化遗产品牌。提升传播水平,扩大沈阳故宫文化影响力。以年轻人的方式讲好“沈阳故宫故事”,突出沈阳故宫文化底蕴和特色,以各种形式活化利用文化遗产IP。

利用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景区影响力,延长文化产业链。通过多元促销、外在包装等方式,提升游客对沈阳故宫的游览兴趣。充分发挥张氏帅府、“一宫两陵”的景区联动作用。突出创新引领,培育文化遗产新业态。高质量推进文化遗产复合发展,擦亮沈阳故宫文化遗产文旅品牌。

建立沈阳故宫保护传承、利用研究专门机构,为沈阳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统一规划、联动发展、整体推介,将沈阳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成果打造成辽宁省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猜你喜欢
故宫沈阳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雪中故宫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故宫
LiteraryTechniquesEmployedtoDevelop Celie'sCharacterinThe Color Pur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