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壮
摘 要:牧草是我国畜牧業的重要基础,因其具有生态、经济双重效应,故对我国畜牧产业发展作用重大。畜牧业发展离不开牧草,牧草是牲畜的主要营养来源,牧草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纤维素,不仅能满足牲畜的一般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反刍家畜的健康需求。我国的牧区主要集中在高寒地带,因此培育高产、优质的牧草对高寒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关键。该文分析了牧草种植现状,总结了牧草种植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牧区牧草种植的整体水平,改善高寒牧区牧草的种植现状,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牧草;畜牧业;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6-0143-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迅速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和调整,农业生产对牧草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对牧草的需求从丰收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牧草品质的需求,做好牧草种植业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是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受人为干扰、气候等各方面影响,全球气候变暖,草原生态环境虽在不断治理改善中,但也同样显现出很多问题。我国牧区由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和甘肃五大部分组成。牧区海拔高,常年处于低温状态,土壤呈冻土状态,且牧区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较少,因此在牧区开展牧草种植存在较大挑战[1]。要推动畜牧业经济发展,就要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牧草品种,因地制宜开展牧草种植工作。只有掌握最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才能有利于改善我国牧区当前的牧草种植现状。
1 牧草种植意义
牧区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地区,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北部边缘地带,多属于天然牧草。因牧区处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常年寒冷,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植物生长受限。而牧草主要生长季节在春季,导致生长周期较短,影响天然草原的产草量。近年来,随天气变化的影响,草原沙化、退化现象日益显著,采用科学的技术开展人工种草工作以弥补天然草原产草量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科学地种草能不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修复退化、沙化草地,使土地得到更好的保护,还可以给当地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2 牧草种植现状
2.1 种植方式单一落后 受牧区受教育条件的影响,牧户在进行牧草种植过程中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大多数的牧草种植户都是依靠自身经验“蛮干”,并未考虑种植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牧草产量逐年降低。本地的牧草种植户不会对牧草进行科学的管理,也很少接受专业的牧草种植技术培训。各方面原因导致了牧草逐年减产,牧草品质不断降低,表面上看只是影响牧草种植户的个人经济收入;从深层次看,将会导致畜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此外,草原生态环境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最终导致草原荷载遭到严重的破坏。
2.2 技术引进缺乏合理性 随着我国各项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各级政府也在大力推动牧草种植技术的引进工作,这极大改善了牧草种植现状。国家对推动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决心,也让许多牧户全面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实施牧草种植技术。但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未考虑到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盲目引进技术,导致部分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 牧草种植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我国牧区主要集中在气候较为寒冷的地区,因此在选择牧草品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的牧草品种[2]。牧草品种选择不仅要将其生物学特性作为考虑指标,还要考虑种植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确保牧草不仅适合该地区生长,还要保障种植牧草的质量和产量,逐步改善牧草缺乏的现状。此外,在确定牧草种子前要进行科学的试种试验,进一步验证种子高产的可行性。
3.2 种子预处理 牧草病害是影响牧草产量的因素之一,牧草栽培过程中各种病害主要通过牧草种子传播,因此在播种前需要对牧草种子进行预处理。针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控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针对牧草的菟丝子病,可用盐水进行浸种处理;针对豆科牧草的叶斑病或禾本科牧草的赤霉病,可使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进行浸种处理。研究显示,使用温水对牧草种子进行浸种可防治病害。
3.3 田间管理
3.3.1 地块 土壤是牧草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供给场所,因此种植地块的营养条件对牧草高产具有较大影响。在牧草播种前需做好播种地块选地工作。不同牧草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因此需要根据牧草的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同时还要考虑交通问题,以方便后期牧草收获和运输。
3.3.2 播种量 牧草种子的播种量应因地制宜,不能为追求牧草产量就加密播种[3]。牧草种子的播种量应根据其种子特性及种植区域的地理条件而合理确定,对于气温较低、阳光不足、降水量少的区域可适当加大播种量,以防止因气候原因影响牧草产量。
3.3.3 播种方式 在规模化牧草种植过程中,采用机械播种是最为高效且经济的方式。机械化作业不仅效率高,还具有便于田间管理、视觉效果佳等优点;人工播种适宜种植面积小的种植区域。在牧业生产过程中,条播应用最为广泛,撒播和点播次之[4-5]。条播是每隔一段距离将种子间隔播种成行,并覆盖土壤,条播行距一般在30cm左右。撒播是将牧草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上层,然后再用土将种子覆盖。撒播因出苗间距不规整,不便于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点播是在土壤上打播种坑,然后播种牧草种子再盖土的播种方式。点播不适宜机械化作业,主要用于坡地种植。
3.3.4 除杂 及时对牧草种植区域进行除杂可促进牧草增产,同时可清除有毒有害杂草,以免其对牲畜健康造成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除杂方式有人工除杂、机械除杂及化学除杂3种方式。人工除杂、机械除杂一般选择在牧草出苗后或每次牧草刈割后及时翻地、疏松土地,牧草出苗时要浅翻。化学除杂是通过喷洒化学药剂来抑制有毒有害牧草生长。在大面积开展化学除杂时,最好先进行小规模、区域性的除杂试验,以筛选出最有效的除杂剂。
3.3.5 播种 在综合考虑牧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后,还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6]。我国牧草种子播种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春播适合1年生牧草播种,秋播适合多年生牧草播种。多年生牧草如紫花苜蓿、菊苣既可春播也可秋播。为保障播种效果,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硬实处理、浸泡及接种是最常见的种子预处理方式。预处理可增加土壤中的根瘤菌数量,以提高牧草品质及产量[7]。温度也是播种时期的重要考虑因素,10~20℃适宜开展播种工作。牧草根系一般不发达,因此牧草种子以浅播为好,在干燥土壤、粘性土壤播种深度要浅一点;疏松土壤、湿度大的土壤播种深度可深一些。
3.3.6 施肥 对于土壤肥力较弱的种植区域,要在播种前施入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保障牧草生长的营养摄入需求;对于土壤肥力较好的种植区域,可不施基肥,直接进行追肥。追肥主要以施入速效化肥为主,在牧草分蘖、拔节、现蕾以及每次刈割后施肥效果更佳。不同的牧草品种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也不同,如禾本科牧草以施N肥为主,豆科类牧草以施P、K肥为主。
3.3.7 灌溉及排水 一般来说,牧草种植区域位于交通、生活不便的区域,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且因牧草种植区域较大,无法像农区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种植区域灌溉水源一般依靠自然降水,因牧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较快,因此要提前做好种植区域的排水工作。如果发生暴雨,造成雨水集聚无法排出,容易造成牧草烂根,进而影响牧草产量。
3.4 病害防治 在完成牧草种植工作后,要重视牧草病害防治。一般说来,牧草容易发生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等,发生病害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严重的将导致牧草大面积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做好牧草病害的防治工作,健全病害预警机制,发现苗头时及时上报病害信息并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3.4.1 霜霉病 在牧草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会通过破坏牧草的嫩茎影响牧草产量。霜霉病主要对豆科类的牧草茎秆和叶片造成危害,主要表现为:牧草叶片逐渐失去绿色,逐渐枯萎变黄,病叶向后弯曲,症状较轻的呈现淡紫色霉层,较为严重的将导致叶片枯萎死亡。针对霜霉病的防治,要选择优良的牧草品种,不同品种的牧草对霜霉病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牧草品种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才能保证牧草种植效果。当出现霜霉病后,可用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3.4.2 牧草锈病 牧草锈病是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所引起的一种疾病。锈病分布范围广且危害性大,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导致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枯死。针对锈病的防治,要加强对牧草种植区域的管理,及时清除有毒有害杂草;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牧草品种;针对已发生锈病的种植区域,可使用粉锈宁或其他针对性药物进行喷洒。
3.4.3 牧草褐斑病 牧草褐斑病是由立枯丝核菌所引起的一类真菌性病害,发病特征表现为: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在发病初期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呈现为黑色,界限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导致叶片枯黄脱落。褐斑病易发于10~15℃时。褐斑病的致病菌主要寄生在牧草种子及种植的土壤中,因此要加强对牧草种子的前期处理,对种子进行消毒,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提高牧草抗病能力;针对发病较为严重的区域,可适当喷洒75%百菌清500倍溶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药物。
3.4.4 白粉病 白粉病不仅对禾本科牧草造成危害,也会对豆科类牧草造成危害,不仅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穗。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白色病斑,颜色逐渐变为浅棕色,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危害程度重,叶片背面比正面危害程度重。白粉病霉斑在早期是单独分散,后期联合成刈割大霉斑,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新陈代谢受干扰,严重的会引起植株死亡。针对牧草白粉病的防治,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牧草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粉筛,清除染病种子,杜绝病源;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病株;针对已发病的植株,可喷洒石灰硫磺合剂、1000倍稀释的托布津、50%的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10%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3.5 牧草刈割 牧草刈割要根据牧户的实际情况确定时间。刈割太早,产量较低;刈割较晚,营养含量降低,不利于牧草再生。刈割次数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过频的刈割会导致牧草生长能力降低,逐步导致草地退化。牧草种植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饲喂畜禽转化为优质产品或直接制成草产品获得经济效益。因此,牧草的收获时间要同时考虑质量和产量2方面因素。
4 牧草产品加工技术
4.1 牧草青贮 牧草青貯是指将收获的牧草压实密闭起来,使贮存的青饲料与外部空气隔绝,形成内部缺氧,致使厌氧发酵,从而产生有机酸,是一种既可减少养分损失又利于动物消化吸收的贮存方法[8]。牧草青贮技术具有营养损失较少、适口性好、内贮量大、耐存放、可减少寄生虫病等五大优势。
4.2 压块 牧草压块技术是指将细颗粒饲料或饲草在压块机等设备的高强度挤压作用下压成块状。饲料通过压块技术制成成品较便于清点、分装,储存时间也长于其他草产品加工技术[9],但在压块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该技术主要用于豆科作物的草产品中。
4.3 草粉 草粉技术是指将营养价值水平较高的牧草通过烘焙干燥,脱去部分水分,然后利用粉碎机将干燥的牧草打成草粉。据资料显示,草粉中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是草食家畜饲料中部分精料的替代料。目前,草粉主要与一些精料或添加剂混合后制成混合型饲料使用。
4.4 草颗粒 草颗粒技术是在草粉技术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将草粉用机械进行压缩成草颗粒,因此草颗粒的品质受草粉品质的影响很大。
5 结语
畜牧业是我国西北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支柱性产业,也是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当下,应进一步提高对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动科学种植技术发展,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贺海燕,段家月,李琳.高寒区牧草种植技术要点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227,232.
[2]王有彬.高寒区牧草种植技术要点[J].今日畜牧兽医,2020,36(02):55.
[3]孙境,任儒琼.优质牧草种植技术要点[J].畜禽业,2019,30(08):29.
[4]褚苗.牧草的分类及其简单的种植技术介绍[J].现代畜牧科技,2016(12):56.
[5]李艳梅.牧草种植关键技术[J].养殖与饲料,2017(08):34.
[6]付代红.牧草种植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9,36(10):77-78.
[7]才让拉毛.牧草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7,47(05):111-112.
[8]赵春燕.牧草种植与饲草加工[J].新农业,2020(12):22.
[9]刘华.牧草种植与饲草加工技术[J].兽医导刊,2019(13):71.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