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无菌性炎症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4-06 08:37:46张航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针刀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radiculocervical spondylopathy)是颈椎疾病的常见类型,主要由颈部神经根受压引起

。神经根型颈椎病持续存在,可影响颈椎功能,严重者可引起瘫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物理治疗、颈椎制动、药物治疗等

。但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表现不理想。中医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归为“痹证”“眩晕”“项强”等范畴,认为正气不足、脉络瘀滞为其主要病因

。临床有研究发现,小针刀松解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有较理想疗效

。颈椎炎症反应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既往研究关于小针刀松解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无菌性炎症的影响的报道较少。故本文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小针刀对患者无菌性炎症和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方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电脑随机盲选法,分为小针刀组(

=34)和对照组(

=34)。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91±5.0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1±0.47)年;单节段病变19例,双节段病病变12例,多节段病变3例;轻度14例,中度19例,重度1例。小针刀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9.06±5.11)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03±0.42)年;单节段病变18例,双节段病病变15例,多节段病变1例;轻度16例,中度17例,重度1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本研究符合院内医学伦理要求,且获得批准(202006004)。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及临床体征检查,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临床分型为神经根型;入院前1个月无颈椎手术史;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病型颈椎病;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代谢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颈椎管严重狭窄者。

首先受到理财子公司冲击的无疑是公募基金。尽管理财子公司还没有真正开始开展业务,但是公募基金已经成为理财子公司“抢人”的首要选择。早在今年9月份,已经有不少基金经理跳槽到理财子公司负责固收投资等业务。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纠正不良姿势及习惯、保持良好休息、消炎镇痛、松弛肌肉、抗水肿等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颈部制动及颈椎牵引治疗。对症状较轻者,为其佩戴颈托制动。除治疗时取下,其余时间坚持佩戴。同时,指导患者端坐直背木椅上,开展颌枕带牵引,牵引物重量应根据患者体质量确定,一般为体质量的1/12~1/14。牵引期间,开展颈背部肌肉锻炼,减少颈部动作。10~15 min/次,1次/d。3周后评估疗效。小针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小针刀治疗。指导患者反坐在直背木椅上,双手自然放于椅背,前额放于手背,胸部垫软垫,使颈部前伸,暴露颈项。根据MRI监测结果,医师双手触按颈项部肌肉,明确阳性反应点。使用标记笔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治疗师使用4号小针刀以四步进针法进针,刀口线与肌肉纤维及颈部神经、血管束呈平行状态。其次,垂直皮肤刺入针刀,松解棘间韧带、筋膜、关节囊及肌肉,并按照先纵向后横向剥离。若遇结节,行切开剥离处理。术后,缓慢出针,无菌棉签压迫针孔3 min及以上,预防出血。3 min后,无菌创可贴覆盖针眼。间隔3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3周后评估疗效。

1.4 评价指标

1.4.4 临床症状 治疗前、治疗3周后,科室自制临床症状评价量表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该量表由颈部症状、肩部症状、上下肢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4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0~3分,分数高表示症状严重。

2.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3周后,小针刀组颈部症状、肩部症状、上下肢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4。

1.4.2 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 治疗前、治疗3周后,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

评估患者颈椎功能,使用简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

评估患者痛感。NDI共10个条目,总分50分。分数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VAS共0~1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症状表现越明显。同时量角器测量颈曲值。

活猪调运受限的局面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猪肉调运或将逐渐成为趋势。活猪调运是导致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活猪长期受限,短期内由于产地和销地不匹配、屠宰和养殖产能的不匹配,猪价的区域性差异将会持续;长期看,养殖和屠宰产能的分布将更加合理。

2.3 两组患者血流状态比较 治疗3周后,小针刀组椎动脉平均流速、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3。

纳布啡静注后引起眩晕,其作用机制不明,实验证实脑缺血、缺氧后脑内β-内啡肽浓度升高[10],内源性β-内啡肽浓度增高可引起眩晕。异丙嗪可以抑制前庭功能,阻断前庭核区胆碱能突触迷路冲动的兴奋,具有较强的止吐作用及抗晕动作用。异丙嗪是治疗眩晕症常用药物之一,对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13],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异丙嗪可有效预防纳布啡静注后引起的眩晕。由于异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抑制作用,与丙泊酚有协同作用,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纳布啡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比舒芬太尼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血氧饱和度高,提示纳布啡用于无痛胃肠镜安全性优于舒芬太尼。

1.4.5 治疗效果

显效:颈部疼痛、压痛、上肢放射痛等症状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度>120°,可正常开展日常生活;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颈部活动度90°~120°,日常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疼痛加重,颈部活动度<90°,无法开展正常生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小针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5。

2 结果

2.2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3周后,小针刀组N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小针刀组颈曲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2.1 两组患者炎症反应比较 治疗3周后,小针刀组IL-6、hs-CRP、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1。

1.4.3 血流状态 治疗前、治疗3周后,使用科尔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XF-7600(武汉科尔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测定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1.4.1 炎症反应 治疗前、治疗3周后,晨起抽取患者空腹肘部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刻使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含量。测定仪器:迈瑞Mindray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S-280(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盒购自同一公司。根据说明书开展技术操作。

护士把我引到隔壁麻醉室,要过麻醉吸氧管,往里面注了些许麻醉剂,接好吸氧管,便交给我吸。吸了大约半个小时,吸的到嗓子都木了,护士才把我叫进手术室。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中年人,但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值得引起临床的重视。临床尚未完全明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考虑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赘增生等因素有关

。上述病因可能引起神经根受压,引发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颈椎疼痛、按压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案以颈椎牵引或制动、口服药物消炎镇痛、生活管理等为主,可减轻肌肉负担,缓解疼痛症状。但上述治疗方案治疗时间较长,且对患者自制力有较高要求,适用性有限。小针刀是中医治疗方案,主要针对局部的组织粘连、组织压力过高、炎症浸润等疾病,可达到剥离粘连、减轻压力、缓解炎症及疼痛、恢复功能的目的。本文创新性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小针刀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无菌性炎症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旨在明确一种高效、安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

颈椎炎症反应是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IL-6、hs-CRP、PCT等是临床常见的致炎因子。致炎因子大量存在,可激活补体系统,释放氧自由基,造成颈椎血管内膜损伤,血管束痉挛,加重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情

。本文研究显示,治疗3周后,小针刀组IL-6、hs-CRP、PCT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理想的消炎效果。分析原因,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疾病长期存在,可进一步刺激炎症因子释放。小针刀疗法具有微创、无痛苦、安全、高效、疗程短等优势,在明确病变部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在病变深处刺入针刀,并行切割、松解、剥离等操作,可解除神经根压迫,恢复颈椎解剖结构及生理曲度,扩大椎管内径,利于局部炎症的退散及神经根水肿的消退

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造成颈椎关节损伤,因此,临床治疗该病应以控制临床症状,恢复颈椎关节功能为原则。本文研究显示,治疗3周后,小针刀组NDI指数、VAS评分、颈部症状、肩部症状、上下肢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针刀组椎动脉平均流速、基底动脉平均流速、颈曲值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

类似。提示小针刀疗法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可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降低其疼痛表现,改善颈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分析原因可能为,小针刀疗法通过解除受压迫的颈椎神经根,可恢复椎间隙正常宽度,使椎体恢复正常解剖结构,解除关节囊嵌顿情况,松解颈椎间隙黏连,进而可恢复颈椎平衡,改善颈椎关节功能。与此同时,小针刀疗法可对机体“免疫- 神经- 内分泌系统”形成刺激,进而促进镇痛物质分泌,减轻颈椎疼痛症状

。但本研究尚未完全明确小针刀疗法对患者颈椎动脉血液流速的具体影响机制,有待下一步深入研究。

习近平重视社会教育,不断倡导全党学习、全民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习近平强调,中国“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20]。习近平关心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成长和发展[21],强调“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22]因此,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1]。习近平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有关论述,为社会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痛定思痛,我们对公司业务做出重大调整,收缩重心,裁掉非核心向的员工。犹记得当时我对那些被辞退的员工首先说的是抱歉。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小针刀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颈椎炎症反应,改善颈椎关节功能,减轻颈椎疼痛,促进康复。

[1] 魏戌,方圣杰,孙凯,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4):632-636.

[2] 韩超然,白晶,郑成俊,等.局部药物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20,26(10):2056-2060.

[3] 樊泽伟,李志强,张高炯,等.小针刀联合颈痛消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4):681-684.

[4] 甘发荣,胡万钧,张泰标,等.颈肩痛消丸联合小针刀治疗对改善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功能和疼痛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8):87-92.

[5] 魏戌,于杰,冯敏山,等.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疗法循证证据纵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2):66-70.

[6] 闫志刚,王元利,施建锋,等.后路颈椎经皮全内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小针刀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3):507-510.

[7] 陶志强,华鸿,周龙殿,等.Key-Hole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9,54(2):111-113.

[8] 叶宝飞,张泰标,胡万钧,等.颈肩痛消丸配合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8,27(18):31-33.

[9] 沈锋,万杰,魏国文,等.颈前路次全切钛网植骨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 江西医药,2020,55 (10):1369-1372.

[10] MIURA MASATAKA,MAKI SATOSHI,MIURA KOUSEI,et al.Automated detection of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in plain lateral radiographs of the cervical spine using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J].Scientific Reports,2021,11(1):141-147.

[11] 都帅刚,王学昌,孔倩倩,等.弧刃针刀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9):1949-1952.

[12] 熊国星,万飞,赵盛惠,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针具提插刺法安全性临床比较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9,44(9):1220-1223.

[13] 叶肖琳,马英,沈丽娟,等.“二点三线”针刀法治疗187 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394-397.

[14] 伍紫炫,蔡曼捷,周小红,等.从腋神经与手太阳经循行探讨肩背部针刀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175-178.

[15] 王鹏,霍丽.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7):164-167.

猜你喜欢
小针刀根型颈椎病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4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0-27 03:10:46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安徽医药(2014年4期)2014-03-20 13:13:24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8:01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中医研究(2013年5期)2013-03-11 2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