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凯 董传升
摘 要:通过案例分析、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全面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时期体育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实践经验。在明确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前提下,全面分析广东、山东、贵州的体育助力精准扶贫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具体对策:首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效能感;其次,通过体育产业促进农业实现高质量服务农业发展的成就感;再次,通过提升体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高质量提升农民个体的幸福感。
关 键 词体育产业;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069-07
SHAO Kai DONG Chuans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Journalism,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China)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t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s dur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China is summarize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case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clarifying the generation logic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ssisting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ith the assisting experience of Guangdong, Shandong, and Guizhou is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igh-quality assistanc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at firs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to achieve the efficacy of high-quality sports industry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secondly, to promote agriculture through the sports industry to realize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of high-quality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irdly, by improving the happiness of individual farmers with high-quality by increasing incomes of farmers via the promo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sports industry;rural revitalization;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2020年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体育产业展示出了重要的助力功能与社会价值。2014—2025年恰是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公民体育消费热情不断高涨,体育产业历史性的快速发展也在同一时期内形成了对我国脱贫攻坚原生的助力作用,特别是体育产业在经济扶贫、文化扶贫以及健康扶贫上具有强大的补位功能与时代价值。那么,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时期内,如何继续发挥体育产业的属性特征,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总结在大国减贫的关键时期内体育产业在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空间内的差异化助力经验,以实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功能迁移?如何在体育强国建设以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通过将体育产业的国民支柱性作用来实现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推动作用?体育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否会成为新的驱动引擎?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的迁移作用是否存在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与内在运行机理?本研究旨在通過对我国体育产业在脱贫攻坚时期的差异化经验总结来积极探索上述现实问题。
1 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典型模式分析
1.1 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广东南粤古驿道体育赛事扶贫
广东是我国典型的经济发达省份,在受到新冠病毒严重影响的2020年经济总量依然超过11万亿元,实现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 367亿元增加到12 922亿元、年均增长6.6%,是全国唯一突破万亿元的省份。同时,广东省也是我国贫富差距最大的省份,仅以2020年为例,深圳经济总量就是云浮的27.6倍。
通过近2年的跟踪调研与访谈发现,“十三五”时期广东体育精准扶贫最为典型的案例,应是以南粤古驿道赛事为代表的体育赛事扶贫模式。南粤古驿道是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人员互通、物资传递、文字通讯的主要道路,包括陆路与水路、官方道路和民间道路。2016年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倡导和部署下,广东省体育局联合国家、广东省等多部门,创新开展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4年来共开展42站,经过38个乡镇、48条村落、4处古港码头,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体验赛事及相关活动。截至2020年,赛事估算产生经济效益约20亿元。赛事主要选取较为贫困的乡村作为赛道,比如广州从化钱岗红石村、广州增城新塘瓜岭村、佛山南海上金区瓦松塘村、韶关仁化石塘村、梅州大埔侯南村、惠州博罗旭日古村、云浮郁南西坝兰寨村、潮州饶平钱塘村等地,涵盖了广府、潮汕、客家等不同文化特色的典型古村落,进行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定向比赛。南粤古驿道赛事充分利用广东省内古驿道、古村落及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通过赛事引流来大力发展古村落体育旅游活动,将全民健身融入特色地方旅游,将体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將体育赛事与区域特色人文资源相结合,形成并构建出具有广东特色的全民体育旅游项目,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体育产业构成角度来看,广东南粤古驿道的赛事扶贫模式主要围绕我国体育产业分类中的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等5大产业类型。从体育产业内容来看,群众性体育赛事组织是助力扶贫工作的本体,而由定向赛事产生的相关衍生产业链条均是通过群众性体育赛事形成的。在广东体育赛事助力精准扶贫模式中,体育元素极其清晰,助力主体的协同作用明显,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受到岭南群众欢迎,体育赛事的区域文化特征明显,扶贫效果的体育特征显著。首先,南粤古驿道体育赛事能够整合岭南贫困地区的古驿道资源,通过体育赛事来促进并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体育赛事选择的古驿道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通过南粤古驿道赛事的举办能够积极响应国家以及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号召的这项重要举措。二是体育赛事带动乡村服务产业链条。为更好地配合体育赛事举办,全面解决村落周边旅游住宿问题,当地政府结合体育赛事,打造古村落民宿试点工程,由政府资助,添置衣柜,完善水电,帮助当地村民完成民宿改造,成为具有接待能力的民宿,在使相对贫困地区的古村落完成变化的同时,也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三是体育赛事为所在区域带来商机,通过体育赛事来促进并带动传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通过赛事引导参赛者以及观赛者多次前往体验古村落,沉侵式体验感受乡村生活,刺激消费,利用“体育赛事+传统农业”促进农副产品销售,运用多元结合的营销手段,为贫困地区村民带来附加值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相对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山东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精准扶贫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经济实现跨越式提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和7万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作为较典型的相对发达地区,山东省在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主要体现出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扶贫信息共享与体育设施对贫困人口健康助力的有机融合。
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精准扶贫是山东省政府、社会企业和组织根据贫困地区体育设施建档立卡情况,对贫困地区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精准维护和配备,以满足贫困地区人民健身需求、提高贫困居民身体素质的精准扶贫模式。第一,依托信息平台精准配置并维护贫困地区的体育设施。治理主体做好管理规划,从扶贫战略全局角度出发,合理配置社会体育资源,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体育设施投入。第二,通过信息平台精准开放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设施。鼓励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必要的竞技训练之外,积极向贫困地区居民免费开放,持续扩大学校体育设施惠民服务的有效半径,精准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满足贫困居民在脱贫过程中的体育健身需求。第三,设置贫困地区体育设施扶贫专项工程,建立体育扶贫数据管理平台。山东省“千村扶贫健身工程”项目计划是山东省体育精准扶贫重点工程,为全省3 035个(2019年动态调整前)贫困村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山东省政府为了解决域内贫困村公共体育设施建成后的验收问题,积极搭建并促进形成“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所有体育器材提供商信息、器材提供商联系人、器材提供商联系方式、器材所在贫困村扶贫单位信息、村书记姓名、体育部门监督电话等均上传至“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从器材安装至器材报废,器材的全生命周期可查可追溯。截至2020年11月,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体育设施管理数据库,也是唯一一个在体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育信息服务平台。结合体育信息平台以及体育设施的不断供给,山东省一些地市针对农民开展了专项全面健身运动会,如在山东德州每年都举办篮球联谊赛,参赛运动员均为农民。在山东省滨州市,门球协会秉承“全民健身,门球先行”的宗旨,坚持以发展滨州特色门球事业为依托,以赛事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门球比赛。
从体育产业构成角度看,山东的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精准扶贫模式主要涉及我国体育产业分类中的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两大产业分支。从体育产业的运行内容角度来看,是典型的双核驱动体系模式,体育信息平台与体育设施建设协同互动形成产业合力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现实效果。体育信息平台作为体育产业中能够体现新技术手段的产业分支,是通过互联网体育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与传播等服务进行的信息化产业贡献,这种新技术有效提升了体育场地设施的服务效率,也相应提升了扶贫效果的精准度。而体育场地设施的普及与依托场地而形成的农民赛事服务系统也是助力脱贫攻坚时期农民个体的综合健康水平,保障了脱贫的物质基础。所以,通过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的模式来助力山东省精准扶贫工作,确实取得了较好的产业脱贫效果。与此同时,体育设施在脱贫地区的循环利用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重要基础性因素。可以说,体育已经在山东省脱贫区域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信息平台+体育设施融合在美丽乡村之中,对于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阻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均起到重大的社会效应。
1.3 欠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贵州体育易地搬迁扶贫模式
贵州省在“十三五”时期,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总量在国内省份排名中下游,属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我国脱贫攻坚终结于贵州,2020年11月贵州省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条件,这不仅标志着贵州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更标志着我国22省区市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贵州的典型经验是通过有效助力手段来瞄准短板弱项精准发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接近200万人的脱贫工作,约占脱贫人口的1/5。易地搬迁作为一种典型的精准扶贫模式,其模式本质的产业属性不强,但是贵州最为宝贵的经验就是体育在易地搬迁后所形成的全产业链条的服务保障作用对于脱贫人口的幸福生活具有现实意义,这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是具有迁移经验的。易地搬迁后,人民生活将面对社会性重构过程,体育产业所涉及的11大类门类业态全部都能够融入到重构的生活中去,特别是体育在脱贫人口的健康问题上产生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收益是其他产业类型所难以达到的。
贵州易地搬迁的体育扶贫模式在整体执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体育产业特征:第一,加强体育产业要素需求调查研究,完善体育供给的标准体系。为持续、科学、系统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各项体育工作,贵州省体育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开展破解难题大调研、脱贫攻坚专项领域调研,深入市州、乡镇及街道社区,尤其是深入搬迁安置点社区了解体育设施建设、赛事活动开展、体育组织发展、体育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发展等情况,找不足、找差距,全面分析、科学研究,制定《贵州省体育局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公共体育服务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标准和要求,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为推动贫困群众体育均衡,便民、利民、惠民发展提供遵循。第二,统筹体育项目规划,合理安排体育设施布局。按照《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要求,加快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将搬迁安置点纳入城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以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整合生态体育公园、绿色健身步道项目建设,争取把体育项目的规划选点向已建成的搬迁安置点靠拢,努力补齐搬迁安置点体育设施不足的短板。原则上支持有建设用地的(600平米以上)、安置规模在300户以上的(含300户)搬迁安置点建设一个多功能健身场地或笼式足球场,配备一套健身路径器材;搬迁安置点安置规模在300户以下的建设一个三人制篮球场或至少配备两套健身路径。第三,完善易地搬迁社区体育设施,打牢健身基础。贵州省体育局主动谋划、担当作为,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战线群众身体健康关心的爱护力度,加强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健身去哪兒”难题,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注入强大活力。自2016年以来,贵州省体育局推动建设了16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功能运动场项目。2020年为支持保障从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门启动为从江县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备体育设施工作。同时,按照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有关要求,推进为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儿童活动中心配套体育器材相关工作。第四,丰富易地搬迁社区赛事活动,展示脱贫攻坚奋斗精神。脱贫攻坚时期内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的始终是提升群众体育参与意识,增强脱贫人口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社区,民族文化较丰富。脱贫攻坚时期,在贯彻落实《贵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有力引领下,结合民族特色和群众需求喜好,积极打造“一地一品”“一区一品”“一行一品”等品牌赛事活动,以红红火火过大年、多彩贵州龙舟赛、“6·10”毛泽东题词、全民健身日(月)系列赛事活动为主题示范,结合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儿童、职业人士、残障人士及行业、区域人群多元化健身需求,广泛开展广场舞、健身操、健步走、骑行、登山、球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民族武术、独竹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间和乡村趣味项目。通过群众性赛事活动搭建舞台,助推搬迁群众互动交往和情感交流,增强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五,健全体育健身组织,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随着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身休闲热情不断高涨,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化、组织化趋势更加显著,体育部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坚持以各级体育总会改革建设为主线,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民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建设,推动单项体育协会、行业协会、残疾人协会等发展,努力使每一名脱贫后的健身爱好者都能找到相应健身组织。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推动县级体育部门将搬迁安置点社区纳入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范围,逐步实现每个搬迁安置点社区至少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持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巡回教学”和“体质测试黔中行”活动,将科学健身指导向城市社区、搬迁安置点及偏远乡村延伸,开展科学健身宣传,普及健身知识,为脱贫人口防范运动损伤、加快运动康复、科学健身提供指导,切实增强人民体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1.4 思忖: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选择关系
从广东、山东以及贵州的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过程来看,不同省份能够选择差异化的助力模式,这主要来自于扶贫主体的差异、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资源优势的差异以及区域经济对于精准扶贫的保障性差异3个方面影响。首先,从各省扶贫角度来看,扶贫主体差异来自于各脱贫省份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广东省总体经济情况较好,从全面脱贫角度来说广东省是提前完成的,而且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总量第一的省份,具有较强的经济带动能力,同时广东的经济活力强,产业效能聚集度高,因此,选择群众性体育赛事能够发挥主体的经济注入作用,能够通过赛事来辐射贫困地区,这是行之有效的助力手段。而贵州作为我国最后脱贫的省份,经济发展总体迟滞,能够注入脱贫攻坚产业主体的能力相对较弱,政府选择易地搬迁的主要模式则是明智之举。其次,不同地区精准扶贫助力模式选择也与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以广东为例,由于经济活力旺盛,体育企业在广东相对较多,参与民间体育赛事的群众需求也相对旺盛,同时具有岭南风格的古驿道、古驿站都分布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贫困乡村内,以南粤古驿道赛事为代表的助力模式也就此形成。山东的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经验亦是如此。山东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体育大省,群众体育需求旺盛,而贫困地区缺少体育设施、缺少体育组织、缺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满足贫困地区的体育需求,进而全面促进脱贫攻坚,有效阻断贫困人口返贫。最后,脱贫攻坚时期内,各省份对于精准扶贫的保障上也在客观上影响着脱贫模式的选择。广东的经济总量大,政府保障能力强,从市场保障上来说能够给与体育企业极强的兜底保障,也能够从政府角度通过兜底形式实现全面脱贫。因此,广东通过释放企业活力来全面参与助力精准扶贫。而贵州情况则正好相反,贵州的体育产业只能通过助力易地搬迁后的脱贫模式,通过体育来全面融入脱贫工作,帮助建设农村、助力农业、健康农民。
2 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精准扶贫的经验镜鉴
2.1 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主导作用
在我国全面脱贫过程中,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主體主要包括:党和政府、体育企业、村委会、扶贫工作队、贫困户。党和政府在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相关产业发展资金以及通过供需服务等方式来积极动员各利益主体参与其中。对于政府而言,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在建党一百周年上的讲话所言:“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所以,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政治任务,需要党和国家牵头,做好各项工作的调控和衔接工作,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体育企业是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主体,尽管在社会活动中体育企业是以实现盈利为直接目的,但是在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也是最大限度地兼顾了社会责任的。体育企业通过合同或者订单形式参与产业扶贫,抑或是采取技术培训、产品收购、提供赛事平台等来帮助贫困户与市场有效对接起来。我国贫困地区村委会是贫困人口的基层组织单位,在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村委会利用熟悉基层具体情况的优势,有效整合和链接体育产业要素,服务贫困户,助力精准扶贫。扶贫工作队是协助基层组织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各种精准扶贫政策的脱贫主体,中央要求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在实践中,扶贫工作队一方面能够利用平台优势选择相关体育资源来引入企业,实现精准扶贫;另一方面能够结合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帮助其选择适合的体育产业项目来实现精准脱贫。贫困户是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直接受益者,是高质量完成脱贫工作的关键切入点。贫困户作为脱贫主体既获得自我认可和自我提升,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层。
结合广东、山东、贵州的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成功经验来看,参与其中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体协同作用,以命运共同的理念来面对新发展阶段并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行为动机,使各自在制度、产业、资本、劳动力、信息、服务等要素上能够共同参与到体育产业中来,发挥主体间多元协同优势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结构要素:积极调动体育产业要素的相互关系
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业态,在经济部门以及体育领域内部均有着较好的治理效果。其治理主体明显,治理过程清晰,治理责任明确,产业的辐射效益与乡村相关事业发展的联动作用较好,特别是通过在贫困地区举办体育赛事、体育产业进入农村扶贫车间、全面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等手段来助力我国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是非常值得推广和总结的减贫经验。
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全面助力精准扶贫上对于产业要素的调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结合广东、山东、贵州的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来看,这些要素主要体现在贫困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体育企业的平台、技术和管理要素;政府的资金、政策和信息要素。首先,贫困户在贫困地区拥有土地和劳动力,在参与体育产业过程中,一方面贫困户可以利用土地参与体育赛事,同时也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租借给体育企业来获取收益与劳动报酬。其次,体育企业在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利用自身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管理经验、核心技术水平、销售渠道等,可以避免贫困户在参与其中所产生的困境,同时还能够带动贫困户实际就业。再次,政府在体育企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政策制定以及扶贫资金的支持上起到了主导作用,能够引导、协调、整合各类资源,促进相关体育资本进入贫困地区,推动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通过赛事或者公共服务平台来吸纳贫困户的全面参与,激活贫困地区的赋存资源,实现精准扶贫。
2.3 保障体系: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兜底保障机制
在全面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我们无法忽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兜底保障机制。兜底保障是我国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绝对性的消除贫困。在我国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着因重大疾病、因子女教育等问题产生的相对贫困,这也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扶贫工作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扶贫工作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致富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体育产业在我国全面保障体系下能够通过外援式的产业扶持来融入贫困乡村经济,比如:通过开展参与性强的体育赛事使得农村居民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并融入体育运动;通过体育技能扶持培训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社会生存技能,并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通过体育装备制造业进入乡村扶贫工厂促进乡村体育文化,提升村民总体健康水平。可以说,这些融合形式在兜底保障体系下通过以关注贫困户个人利益为根本的助力过程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结合广东、山东、贵州的精准扶贫典型案例来看,兜底保障政策主要针对无法依靠(体育)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和个人,尤其是对患有重病、重残、无劳动能力的对象要优先按照程序认定其为兜底保障对象,实施兜底保障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兜底政策的作用。这是我国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命运共同理念的直接体现,更是我国为世界大国减贫工作做出的历史贡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功能迁移
3.1 美丽乡村: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效能感
全面脱贫后,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脱贫后农村地区减贫工作重心也从全面减少绝对贫困转向到减少相对贫困。2021年5月18日司法部印发了《“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方案》,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脱贫后的乡村振兴有了法律保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瞬间,如何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通过将精准扶贫时期内的历史经验迁移至乡村振兴中对于我国在建国百年之际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目标具有战略意义。体育产业作为附加值高、正外部性特征明显的产业,在我国全面脱贫的历史时期中展现出的重要功能是具有迁移可能的。
首先,体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多元结构能够助力我国乡村企业高效发展。体育产业共有11大门类业态,与其他业态融合而成的产业形式也正在我国乡村中多元形成并存在,如乡村体育赛事、乡村体育旅游、體育扶贫工厂、乡村体育培训等。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应该是以我国乡村企业为核心的高效发展,那么,通过体育产业在乡村经济中多元业态来促进我国脱贫地区的村镇企业发展与振兴,实现体育企业在乡村经济中的贡献、在乡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以及在乡村经济中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体育的多元业态在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经验。其次,体育产业要在乡村振兴中形成产业联动的聚集效能。体育产业在我国乡村经济中是具有聚集效应的,不论是体育赛事对于乡村振兴的引流还是乡村体育旅游对于乡村经济的整合联动,在精准扶贫历史时期内,体育产业已经展示出能够对乡村经济具有聚集效应的作用。再次,体育产业要丰富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经济,保护乡村资源。体育,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具有积极、平等、向上的文化,这与精准扶贫时期展示出的团结一心、奋勇向前、坚决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脱贫攻坚精神非常契合。而这种文化能够从内部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体育产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在积极向上的文化动力感染下对乡村环境不具有破坏作用,相反能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对于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2 促进农业:体育产业高质量服务农业发展成就感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其本质上要通过多渠道、多手段来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精准扶贫的历史时期内,体育产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对于农业的直接助力并未体现,但是体育产业与农业相关领域的融合经验是完全可以迁移至乡村振兴中来的。首先,通过体育产业来提升脱贫农村的农业附加值。经济学研究显示: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地带动农业发展。体育产业的业态分布式在第二、三产业之中均有体现,就体育产业而言以体育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很难与农业产生有效融合,但是通过休闲、旅游、赛事等第三产业形式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使脱贫地区的农业发展有活力、农民收入增加有保障,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度,这是完全具有现实可能的。其次,通过体育技术来推进脱贫农村农业的升级转型。2018年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明确表述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为底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朝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前进。这标志着农村农业发展要进入到升级转型历史时期,体育技术能够助力我国部分地区的基础农业向“亲环境农业”“亲行为农业”“亲绿色农业”“亲健康农业”发展的目标来提质增效,促进脱贫乡村的农业发展成就感。最后,通过与体育融合的新技术手段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成就。新兴的技术手段,如5G技术、VR技术、遥感技术等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与验证已经取得较大成功,结合这些成熟的手段将之迁移至脱贫成功的农业中来,实现大数据农业、信息农业、健康农业对现代农业融合的可能,高质量提升农业发展的成就感。
3.3 幸福村民:体育产业高质量提升农民个体幸福感
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是实现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历史进程。从产业发展的特征来看,农业要更强、农村要更美的基本落脚点是农民的个人幸福感提升问题。首先,通过体育产业来丰富现代农业的产业附加值,让贫困地区农民扩大增收渠道,基本实现农民在立足农业基础上从“赚钱辛苦”“赚辛苦钱”到“赚钱不辛苦”的历史转变。其次,通过完善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来助力我国农村农民的个体幸福感提升。在精准扶贫进程中,由于体育展现出特有的健康功能对于农民个体的因病返贫具有极强的社会阻断作用,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逐渐减少公共体育服务的城乡二元差距,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公共体育场地以及体育指导服务质量,形成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主动健康行为,促进农民的个体幸福感以及家庭和谐程度。再次,差异化、阶梯化地完成乡村转型与农民增收过程,全面有效、高质量地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乡村转型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是乡村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后,为解决其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战略选择。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重在科学识别乡村振兴的靶向区域,综合研判乡村发展演化趋势,系统诊断乡村地域类型的主导制约因素,全面认知城乡耦合互动的逻辑关系,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问题上。就体育产业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展现的实际功效而言,结合我国地区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助力方式,阶梯式推进助力过程,真正实现农民收入增长,较科学合理地实现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相结合的振兴过程,从环境、组织、个体相融合的层面高质量实现农民个体幸福感提升。
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这是人类历史上大国减贫的经典案例。面对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充分认知体育在我国全面脱贫过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历史成绩,将具有成效的经验迁移至乡村振兴中来,为高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关口,面对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现实,充分发挥体育在新时代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厘清体育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特殊功能,深挖体育产业对于我国脱贫地区农业链条的延伸作用,通过体育全业态的融入来提升我国农村的振兴效能,结合体育在新冠疫情期间展现出的主动健康功能来助力阻断脱贫地区因病返贫可能进而提升农民个体的幸福感。高质量总结体育助力脱贫经验并迁移至乡村振兴中来,这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好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邵凯,董传升. 从“脱贫攻坚”到“返贫阻断”:我国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1):109-115.
[2] 广东省人民政府.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大台阶,质量效益显著提高[EB/OL]. (2021-01-25)[2021-06-22]. http://www.gd.gov.cn/gdywdt/zwzt/2021gdlh/ylbg/sswfzcj/content/post_3186251.html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21-07-01)[2021-07-27]. http://www.gov.cn/
xinwen/2021-07/15/content.5625254.htm
[4] 江小涓. 体育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国际经验及中国案例[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5] 杨立雄. 相对贫困概念辨析与治理取向[J]. 广东社会科学,2021(4):180-193+256.
[6] 农业部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EB/OL]. (2018-02-13)[2021-06-27]. http://www.moa.gov.cn/xw/zwdt/201802/t20180213_6137182.html
[7] 郭远智,刘彦随. 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与乡村振兴路径[J]. 地理学报,2021,76(6):1408-1421.
[8] 豆书龙,叶敬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 改革,2019(1):19-29.
[9] 黃祖辉.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 中国农村经济,2018(4):2-12.
[10] 丁志刚,王杰.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J]. 中国农村观察,2019(4):18-34.
[11] 高强.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逻辑关系及政策安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15-23+154-155.
[12] 蒲实,袁威.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居民民生保障、收入增长与幸福感:水平测度及其优化[J]. 农村经济,2019(11):60-68.
[13] 颜小燕.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18,39(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