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潇予
斯里兰卡正遭遇最严重经济危机。这一经济困局,实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方面,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斯的外汇收入和流动性。斯经济支柱之一的旅游业自2020年以来,每年损失超40亿美元。而旅游业占斯GDP总量的10%,占外汇总额的14%。同时,斯海外务工人员向国内汇款总额也大幅减少,2021年这一数额降幅达22.7%,这导致该国的外汇流动性下降。此外,俄乌冲突导致国际油价上涨,冲击斯待购买力。而且,俄罗斯是斯里兰卡茶叶的最大买家,且俄乌两国游客占斯国际游客的30%。
另一方面,疫情暴发前,斯政府的一些经济政策已经为今日困局埋下隐患。一是,政府推行大规模减税政策,使财政收入大幅下降。2019年,总统拉贾帕克萨为兑现选举承诺推行减税政策,增值税降幅高达50%,导致财政收入下滑,税收仅占GDP总量8.4%,这是斯1948年独立以来政府税收的最低水平。此举使得斯政府面对随后疫情带来的冲击措手不及。二是,斯政府推行农业改革导致农产品减产。2021年斯政府改革农业种植政策,在全国推广有机农业,禁止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此举使得斯农业生产率大幅下降,农产品减产近一半,个别社会势力借机大量囤积大米和糖等物资,进一步推高必需品价格。三是,斯产业结构单一,外向性强,抗打击能力弱。2009年斯里兰卡内战结束以来,经济快速反弹,GDP增长率一度升至9.1%,但政府没有全面推行经济改革,产业结构未实现转型升级,没有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迄今为止,斯主要出口橡胶、茶叶等农产品,曾占据优势地位的纺织业也正在被孟加拉国等取代。斯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都高度依赖进口,经济整体抗打击能力薄弱,增长呈现后劲严重.不足趋遍,斯GDP增长率从2018年开始降至4%以下。与此同时,政府始终没有出台有效措施解决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在斯里兰卡出现经济危机之际,部分西方和印度媒体再次借机炒作中国“债务陷阱”的不实言论,称“斯里兰卡因无法偿还高额中国贷款而使该国经济走向崩溃边缘”等。据斯里兰卡政府网站的数据,斯的债务组成结构复杂,主要未偿还债务来自国际资本市场,且初始借贷时间可追溯到2007年。截至2021年4月末,斯里兰卡未偿还债务总额为351亿美元,其中,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债务占比47%;其次,亚洲开发银行占13%,日本占10%,中国占10%,世界银行占9%,印度占2%。因此,炒作斯里兰卡今日经济危机与中国相关,纯属无稽之谈。
要摆脱当前困局,斯里兰卡有两个关键路径,一是多方协作寻求出路,二是尽快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一方面,斯总统表示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寻求帮助。斯里兰卡自1950年加入IMF以来,已接受该组织提供的16笔贷款。与此同时,印已向斯提供25亿美元信贷,用于购买燃料、食品等急需的物资。中国也于今年3月向斯提供紧急粮食援助,且去年12月中斯双方签署10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将有助于斯缓解当前困难局面。
另一方面,斯政府可寻求通过债务重组等方式渡过当前难关,同时要尽快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疫情期间,斯电信业务创收增长32%,金融服务业增长28%,这意味着斯在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业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