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学课堂”的四个关键要素

2022-04-05 04:43张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核心科学情境

张娟

全驱动也称四轮驱动,本意指四个车轮一起推动汽车平稳前进,其中每一个车轮都有力地推动着汽车,有效提升了汽车驾驶的动能。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和汽车向前行驶道理一样,动力是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受到哪些动力的影响、哪些核心要素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因子呢?笔者认为,“教学情境”“核心问题”“活动材料”“学习活动”如同汽车的四个轮子,是推动课堂教学的不竭动力,可以激发情感,可以提升兴趣,可以启迪思维,可以驱动实践。在科学教学中,这四个关键要素好像四个轮子,一起驱动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探究,有效落实学习任务,并完成学习目标。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是我们南通市教育改革所倡导“立学课堂”的核心内涵,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习活动和学生学情,借助限时讲授的指导策略、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合作探究的团队策略、积极呈现的展示策略、学案助学的辅助策略,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升核心素养。笔者以“立学课堂”理念为指导,联系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从四个维度入手,具体阐述优化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唯有学生对探究内容产生兴趣,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也才能深入地学习,围绕科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只有打开汽车的点火器开关,汽车才能顺利启动,否则只能原地待命。同理,兴趣就好比学习活动中的点火器。激起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例如,营造情境、出乎意料、引入竞争、激发情感等。营造情境是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方法。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知理解科学知识,让有效学习落地生根。

情感和认知紧密相连,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有效学习的催化剂,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营造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这是在各科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常客,强调“情”与“境”的深度融合,借助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感官的深度体验,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深受广大一线教师的喜爱,广泛应用于各科课堂教学中。可以不夸张地说,情境教学已撑起了课堂教学的半边天。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车轮,驱动着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情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个知识载体。同时,情境还有形象性、情感性、提示性、启发性等特征,通过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把抽象难懂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形象易懂的学习情境,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习直观可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鱼类》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伊始播放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象思维为主是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吸引并保持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在小鲤鱼的引导下,我们可以认识许多不同的鱼类。在知道了鱼的种类多之后,小鲤鱼还会帮助我们深入研究鱼的特征。”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思考:“通过观看视频,你们认识了小鲤鱼的几个好朋友了吗?它们的相同点有哪些?”在语言启思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课件展示鱼的不同图片,促进学生学习探究新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教师营造了丰富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感认知中浓厚了学习兴趣。

二、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是驱动汽车行驶的关键,影响着汽车前进的稳定和速度。同理,在科学课堂中,问题就好比引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在科学教学中,提问是常用的教学策略。好的问题可以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指引着教学前进的方向。所以,好的问题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质量。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思维是学习活动的核心。问题可以驱动学生的思维,有了思维才能催生创新。一切科学创新都是从真问题出发,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生成。

受应试教育重视知识传授的影响,部分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科学知识,片面追求分数,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不足,思维品质和能力发展相对滞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当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科学教师的共识。有效问题可以驱动学生思维,聚焦思维的科学教学要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驱动科学课堂平稳进行的一个重要轮子是核心问题。如果少了核心问题这个轮子,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科学核心素养难以生根发芽。

核心问题的教学价值有两个。其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科学探究。其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思维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深度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核心问题来自教师的精心设计,如此才能凭借有效的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要力求让问题具有情境性、整体性、序列性、多样性等特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科学课堂中的问题要结构化,不能碎片化;要开放化,不能唯一化;要策略化,不能知识化。如此才能不断提升问题的思维品质,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核心问题的内容选择要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核心问题的呈现方式,注意提问的契机,把握提问的层次性和疏密度,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三、巧妙投放材料,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科学教学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各种材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科学探究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理解科学知识。如果把科学教学比作一道美味盛宴,那么科学材料就是其中重要的食材,也是師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前提。在科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需要科学材料的有力支撑。如果没有有效的科学材料辅助其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如同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是重要基础之一。其中,教学具、模型、挂图等材料,都是师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支架。从材料的特点来看,可以把科学材料分为仿真类、延伸类、研究类等类别;从材料的作用来看,可以把科学材料分为认知类、试验类、操作类等类别。总而言之,科学材料的类别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价值也是丰富多彩的。

科学材料如同汽车的车轮,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推动力,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并内化科学知识。能够有效驱动学生开展的科学探究是趣味化、实践化和整体化的。形状奇特且有趣的科学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材料还要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知识;科学材料还要整体建构,材料的质量和呈现的数量都要精心考量,利于学生探究学习。借助科学材料的呈现,可以把科学知识形象化,让探究活动生动起来,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让学生思维可视化。学生在操作科学材料的过程中,借助动手实践,丰富活动体验,锻炼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并建构科学概念。

选择科学材料十分重要,呈现科学材料也很讲究,投放科学材料的次序和契机事关科学探究学习的效果。部分教师总是把科学材料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处理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生科学探究的效果。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有选择地、合理地呈现科学材料,暂不使用的材料先归整好。完成一个探究实验以后,要指导学生把材料整理清楚,不能影响下一个实验的开展。

科学材料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支撑,材料的质量也制约着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所以,精心设计材料非常重要。教师要围绕教学重点精心选择并投放科学材料,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材料开展实验操作,构建学习支架,助力学生的探究学习。比如,在《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教学重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一般来说,教学按照“猜想、验证、归纳”三步走的流程进行,其中,科学材料必不可少。在课前,教师要考虑周全,精心准备电池、导线、铁钉、铝箔、硬币等多样化的科学材料。在遴选科学材料时,教师要从整体化和实践化两个方面来筹备,在所选择的材料中,能导电和不能导电的各占一半。此外,各种材料都要是单一性的材质,两类材料不可或缺,如此才可以保证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总结。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遴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利于就地取材和操作实践。

四、设计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在传统科学课堂中,学生学习主体性没有充分落实的关键原因是教法单一和师生互动不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占了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多少自主实践的时空,教学沦落为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只是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课堂缺乏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在实验体验中理解并内化科学知识。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理解知识和提升素养。

学习活动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驱动力,借助学习活动可以有效推进科学教学。这里的学习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等活动体验,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探究活动中,要充分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站立在科学课堂的正中央。

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的趣味性和思考性。不但要让学习活动有趣新颖,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要让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活动要紧密相连,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形成一个结构化的学习项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操作实践中丰富认知体验,促进学生在深入探究中理解并内化科学知识。

比如,在《点亮小灯泡》一课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指导学生聚焦手电筒,猜想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在学习新知阶段,教师可以安排观察、操作、猜测、展评、分享等系列化的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外形和解剖图,感知其内部构造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开展猜想,猜想灯泡的哪个地方能够发光,并思考如何连接电路能把小灯泡点亮,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电路连接方法并手绘电路图;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操作实践,运用实验材料尝试电路连接,想方设法把小灯泡点亮;最后,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活动体验,进一步归纳把小灯泡点亮的连接方法。借助上述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在深度学习中理解了小灯泡的工作原理。

教学情境、核心问题、活动材料、学习活动如同科学课堂这辆汽车的四个轮子,相得益彰,共促科学教学顺利开展。在具体运用时,教师要把这四个关键因素综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教学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核心科学情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拔牙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