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若琦
歡欢的父亲最近有点小烦恼,当初中时非常优秀的女儿感觉自己上高中后“存在感不强”的时候,欢欢爸爸不知应该怎样跟女儿沟通。
其实,欢欢父亲的烦恼,很多家长都会遇到。无论是小升初,还是初升高,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曾经“光芒四射”的孩子,都有可能渐渐变得平凡。孩子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心理落差呢?
欢欢是一名高一女生,在市区一所重点高中上学。几个月前,当欢欢中考完被重点高中录取时,全家都非常开心。但是入学以后,通过周末和女儿聊天,欢欢父亲渐渐发现了女儿的失落。
比如日常学习中,欢欢的成绩在班里居于中游,而以前在初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比如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些女生会自告奋勇地排练舞蹈节目,有些男生会演奏各种乐器,不表演的同学则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有个成绩很好的女生,1500米项目拿了第二名……但欢欢发现自己在艺术和体育方面都不出挑。特别是前几天,学校有个科技新苗的比赛,欢欢很想参与,但最后没有被选中。初中时她因为成绩优秀,其他方面不管怎样都自带光环,但到了新学校,当她学习成绩不那么突出以后,就不容易“被看见”。
“女儿跟我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给出怎样的反应最恰当。”欢欢父亲为难地说,自己看过不少关于心理学的案例,有点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产生心理问题,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女儿。“总不能让她躺平,不要管别人吧,这不合适,但是要她努力呢,更怕给她压力让她反感。”
欢欢父亲的烦恼,在高中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眼中,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总有一部人会一如既往的优秀,也有一部分人会后来者居上。同样,也会有一部分人位居中游,更有一部分人会从初中时的上游,变成高中时的下游。“尤其是到了重点高中,刚开始的半个学期,总有一些学生和家长不太适应。”老师们说。
家长的不同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欢欢的班主任分享了一个最近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班上有一名女生,性格比较内向,成绩也不够拔尖,用孩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没什么存在感。但班主任知道,这是一名有潜力的女生,需要进行挖掘。女生和她的父亲都会书法。为了让孩子更有参与感,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将班训的书写工作交给了这名女生,让她与父亲一起创作完成。这个过程中,女生与班主任、父亲多次交流沟通,最终很好地完成了作品,她还将作品装裱好以后挂在了班级墙上。经过这件事情,女生更好地融入了班级,各方面的态度都变得积极起来。
在班主任看来,欢欢与班上这名女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被认同,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孩子能更好地融入新环境,需要家校充分沟通以后对孩子进行适应性教育。家长在了解情况后,应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学法指导、人际指导和生活指导,家校合力帮助孩子。”老师建议欢欢父亲可以和班主任沟通,自然而然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与一些班级事务,并从中给予孩子肯定。当孩子获得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以后,她的信心和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在学习上更有动力。
在心理老师看来,尽管同学们来到了同一所高中,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孩子到了高中以后,父母需要重新认真地评估一下孩子的能力,和孩子一起重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适当降低期待。在接纳落差的基础上,再与孩子进行理性的沟通。“有时候,因为对孩子过于固化的高期待,父母自身的担心和焦虑会甚于孩子本身,并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无意识地传递这样的情绪,从而让孩子变得更加焦虑,进而损伤亲子关系。”心理老师还关注到了欢欢对同学们在艺术和体育方面的优势所产生的羡慕之情。“这也说明了综合实力的重要性,综合实力不仅仅指学习成绩,还包括心理素质以及孩子的兴趣特长。对于家长来说,在小学、初中孩子还学有余力的时候,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培养也很重要。孩子的生命如果有多个维度进行支撑,也会更加自信、有韧性。”
同时家长要换位思考,与孩子共同制定目标。欢欢父亲应该感到高兴的是,女儿回家以后向他倾诉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欢欢父亲首先要学会倾听,并试着去体会女儿的感受,不要站在大人的角度,轻易地说“这不是多大的问题”,或者说“你可以的,我们相信你”,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家长站着说话不腰疼,从而可能关闭与家长的沟通之门。
当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以后,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有时候,家长还是要拉孩子一把,比如和老师沟通以后,与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合理的短期、中期目标。当一个个目标都实现了以后,孩子的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