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芳
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国际皮具箱包博览会一向是当地的“盛事”,能吸引数百家国内外皮具箱包玩具制鞋行业的企业前来参展。在当地政府的周到服务下,小县城的皮具箱包产业以“集群式”落地、“抱团式”入驻、“链条式”发展态势火“出圈”。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农民主播在马上就要成熟的麦田里一边跟粉丝唠家常,一边推销自家产的农产品。通过与电商平台联手,确山县培养出将近200位农民主播,直接创造1500多个就业岗位,乘着农村电商的“东风”拓宽了农产品的上行渠道并实现农业增收。
出自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的“政和白茶”,以前在福建茶界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却是当地一块响当当的招牌。随着一座“中国白茶城”的落成,政和白茶的产业规模渐成气候,如今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商标品牌。2021年,政和白茶的品牌价值达到50.34亿元。
曾以铁观音茶叶闻名的福建省安溪县,再次因“铁”走入大众视线。得益于当地电商产业的发展,安溪第二特色产业铁艺产业迅速崛起,近一年交易规模达200亿元,收割全国90%的铁艺家具需求,安溪县也入选“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
这些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名片,只是我国县域经济多面发展的部分缩影。在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引领之下,县域经济已成为助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袁保鸿表示,去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县域经济表现亮眼,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重点关注的部分百强县为例,江苏昆山、太仓,浙江慈溪,福建福清,湖北宜都等地的主要经济指标去年前三季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县域经济能在去年蓬勃发展,离不开多种激励政策的支持。
在财政支持上,2021年中央对县市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呈常态化。袁保鸿向中国商界记者介绍,去年,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影响、支持地方做好 “六稳” “六保”工作,中央建立了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机制,直达资金中市县基层占比超过了96%。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去年,这一直达机制实现了常态化,成为制度性安排,直接资金规模也比前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县域商业体系的建设也备受重视。去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强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部署,县域作为统筹农村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改造提升县城商业设施,促进县乡村商业网络连锁化;支持有條件的乡镇建设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的商贸中心。
2021年6月11日,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并围绕着“下沉”和“上行”农村商业体系建设的两项主要任务,从升级改造、创新发展、加强监管等诸多方面提出31条具体意见。
地方亦出台了一揽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如2021年11月27日,陕西省财政厅一次性下达20亿元用于支持全省20个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试点,以促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建设协同发展;广西支持每个县(市、区)发展1-2个主导产业,每年遴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统筹相关资金和政策集中支持,实行“一业一策”;湖南则深入实施“一县一特”战略,支持创建15个左右国家级、30个左右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鼓励发展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河南通过深化省与市县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放权赋能,激发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蓬勃发展的同时,县域经济同样面临着压力。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三重压力在县域经济的体现也较为明显,特别是对于以生产中间产品、消费品等为主要产业的县域,正面临上游原材料能源涨价、下游需求收缩的双重挤压。又由于县域经济的主体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市场订单不稳定,融资难融资贵,经营压力较大。”袁保鸿表示,为应对这三重压力,仍需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
而人口资源外流、城乡差距大、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则是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短板。袁保鸿表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县域人口向发达地区、中小城市转移的趋势仍然存在,县域经济正面临适龄劳动力短缺的困难。同时,创新仍然没有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县域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扩张。
为补齐这些短板,袁保鸿建议,首先,县域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更宜居城市生活留住人口;其次,要抓好人力资源培育培养,提升人口素质,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融入全国创新网络和区域性创新体系,成为专业化创新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