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婷
元旦假期,各地紧扣节日消费主题,优化市场供给,安全有序开展各种开年促销活动,商品、服务消费火热升温:上海共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约125亿元;北京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38.9亿元,同比增长18.8%;江西全省实现商贸销售额171.23亿元,同比增长31.01%……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
首店频开、跨年助燃、夜经济走热……各地元旦消费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多项数据可以印证这一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元旦假期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达到1.3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银联网络交易笔数达到21.36亿笔,同比增长2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带动效应持续释放,首店经济升温。在上海,各街区、商圈新开首店热度不减,新开地标性的高端商业综合体成为消费收割机,线下消费支付金额达270.8亿元。在北京,FITURE魔镜全球首店客流、销售环比增长20%以上,SHANGHAI TANG CAFE北京首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
跨年成为热词,夜间消费场景丰富。在天津,津城天塔、滨城“金箍棒”两场跨年灯光秀遥相呼应,扮靓津城璀璨夜空。在江西,150条夜间经济街区累计举办各类夜间经济活动350场次,参与商家超过1.5万家,夜间消费超过1000万人次。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同样火热。离岛免税各经营主体纷纷推出迎新年优惠活动,让利消费者。据统计,元旦假期,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6亿元,同比增长9.7%,再创历史新纪录。
此外,广东、海南、贵州三省联动上万商家促消费,推动消费跨区域流动,仅贵州一地的销售额就突破7000万元。
既不聚集又有创意,“戴着口罩旅游”的元旦假期,文旅市场表现亮眼。据文旅部统计,元旦假期就地过节趋势明显。在做好预约、错峰、限流的基础上,各地景区推出适合本地出游需求的特色活动,积极拉动本地游、周边游市场的发展。
分地区来看,元旦假期,北京文化娱乐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1.1%,市重点监测公园风景区共接待游客219.1万人次,同比增加近40%;上海接待游客517.42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约125.6871亿元;江苏接待游客总人数1341.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4.3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冰雪主题游持续升温。某平台大数据显示,元旦前后“滑雪”搜索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1.5%,“滑冰”搜索量同比上涨49.8%。不仅传统冰雪旅游目的地热度不减,南方地区的深圳、武汉等地商场也开设室内滑雪、滑冰等,吸引不少消费者前去体验。
“短途游、周边游仍是旅游市场主流。北京冬奥会激发游客对滑雪运动的热情,冰雪旅游消费接下来会有较好表现。”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旅游也会有所反弹。由于春节假期时间充裕,只要做好疫情防控,出游人数相比元旦假期可能会增多。
此外,元旦假期电影票房表现也不错。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12时,元旦档总票房达10.2亿元,观影人次2461.1万人,放映场次134.7万场。
延续元旦消费热度,各地抢抓春节市场,继续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加快发展直播电商、内容营销等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特色化消费需求。
北京各区已在积极行动:西城区举办“京彩暖冬 ;钜惠西城”活动,联合国美、菜百、图书大厦等企业线上发放消费券;通州区网上年货节组织实体、电商、老字号等企业开展线上秒杀、直降;门头沟区则举办“惠享好生活,New购门头沟”直播推介会、云打卡等活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甘肃“迎新春促消费·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近日拉开帷幕。据该省商务厅介绍,本次活动通过组织年货大集、对口促销等形式展开,分为聚焦消费重点促销、元旦春节促销、餐饮消费促销、电商带动促销等多个板块。
一些地方还通过发放消费券来激发消费活力。其中,厦门持续发放5亿元消费券,涵盖购物、旅游、文体等项目;合肥也分批发放千万元的旅游消费券,更好满足城乡居民节日消费需求。
对于未来消费市场走势,中国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市场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近期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防控压力增大,餐饮等线下消费依然承压。另外,随着电商市场走向成熟,增量空间正在收窄。不过,在政策支持和消费升级需求释放的基础上,免税等消费新增长点有望在2022年继续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