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技巧,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使得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育活动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例如,爱国主义、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也承担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的课外体育活动,从真正意义上团结学生、联络学生、教育学生,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深刻挖掘体育思政相关元素,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關键词: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思政教育
1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
1.1 以班级、宿舍为主体的小范围体育文化活动
在大学生涯中,班级及宿舍应当是当代大学生集体组织的重要框架构成,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途径和渠道。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政建设,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手段,以某一个内容为主题,采用班会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例如登山、漂流等等,这些体育项目的操作较为简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政教学现实意义,属于小集体、小范围的体育文化活动。
1.2 以院系为主体的体育文化活动
在进行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加强对宿舍纪律、宿舍精神文明的建设,还应当以院系为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例如,足球竞赛、篮球竞赛。不同于班级竞赛,院系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体现出高校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人文素养,在校园中构建出和谐良好的体育文化,充分展示出学生的精神面貌,这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是院系在迎接新生时开展的活动,可以是每月定期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也可以是在纪念性节日开展的活动。
2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
2.1 体育俱乐部
体育俱乐部大多是由系部直接创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按照俱乐部教学的相关规定参与到实际学习过程中。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应当由具有专业性、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活动类型主要有组织学生观看多元化的体育竞赛、定期组织开展运动理论教学指导、体育休闲游戏、战术意识训练、技能水平训练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本质上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形式,其业务工作的开展直接受到部门领导的管理,各个单项体育项目的相关教师对整个活动组织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加强活动过程的有效管理。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自愿参加。
2.2 线上网络教育平台
为了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系统化的了解并掌握体育相关知识技能,树立积极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同时基于自身的学习兴趣、职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开展运动训练。高校应当与时俱进,深入分析学生现阶段课外体育活动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建立起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平台中定期向学生推送一些关于训练技巧训练方法的信息资料,鼓励学生自主锻炼,切实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同时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要,最大程度的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逐渐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3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3.1 个体层面:突破自我,敢于挑战
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尤其是针对一些竞技类的比赛,学生必须打破常规,克服自身身体、心理上的困难,加强自身的学习体验,同时深刻感悟到活动中蕴藏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进行3千米的长跑时,很多学生会感到十分疲惫,但也有部分学生能够坚持下来,这样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提高意志力并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虽然3千米长跑是一种竞赛类型,但跑步是学生的个人选择,只要学生战胜自己就实现了成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必须深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基于自身发展需要,树立自信心,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其在跑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现象,从而突破自我,改变自身的惰性。
3.2 社会层面: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
竞争性是体育活动十分显著的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集体性的项目来讲,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等都具有极强的竞争性。要取得最终的胜利,所有学生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但同时也应当与队友有效配合、团结协作。
由此可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而这也是学生在未来就业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渗透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逐步实现其社会化发展。体育活动中的相互协作、友好交流能够拉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院校中营造出良好和谐、积极的文化氛围。
3.3 道德层面:树立公平竞争的理念和原则
公平竞争一直是当前社会所追求的价值标准、价值体系,也是社会道德素质核心体现。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在相应的规则制度下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同时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赢得比赛。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会产生集体荣誉感,树立自信心,这样的学习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其他传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
4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渗透思政教育的主要实践思路
4.1 正确看待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体育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及现实意义。具体来讲,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维理念、行为方式,逐渐树立坚持锻炼的意识,并投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高校的管理职能、管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应当整合体育社团、俱乐部等组织机构,形成合力,共同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文体活动,共同营造出和谐积极的体育教学、环境氛围。
4.2 深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政元素
为了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情况,结合院校的管理制度有针对性的探究体育规则、体育活动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变传统的活动规模、活动类别,加强对思政内容的深入研究,以此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刘元强, 景怀国.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思政教育实践[J].工程技术研究, 2020, 5(12):2.
[2]黄丽, 李兵. 探析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实然与应然[J]. 2020.
作者简介:舒胜宏(1969—7),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本科,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本文研究系2020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五化’推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20823)之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