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佳
摘 要:健康是人生存发展的根底,是中国发展之基础,是校园体育事业的最终目标。人民的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也纳入当今的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检验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健康中国”的方针起到促进作用。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一直源远流长至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简述了武术在校园的传承中的相关情况,通过不同的视角了解武术传承于校园的价值,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了全民身心健康的发展新起点,新高度。
关键词:健康中国;武术;校园;传承价值
中图分类号:G85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4-00-03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1],为人民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一系列意见,如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出台《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3]。武术是由古代战争和狩猎而演变而来的,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传统武术逐渐演变,而后分化成各个门派、套路、内功、腿法、硬气功、拳法等。武术历经成百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却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新兴事物所淹没,反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性的魂宝,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强身健体价值,以及修身养性价值,一方面能增强健康,另一方能培养精神内涵。“教育从娃娃抓起”武术的学习也应该从娃娃抓起,让武术走进校园,一是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二是有利于武术的传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培养技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阵地,亦是培养良好行为的重要媒介。就武术的发展来说,既要学校,更要社会和家庭共建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武术进校园,使得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技能,武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完善其人格,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但是当今武术在校园内的发展情况很不乐观,学者研究发现学生选择武术课的较少,武术课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校体育教学中更为偏向于球类项目,以及一些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当今武术在学校的开展分为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大学阶段,每个阶段的目的不一样开展的方式也存在差异;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每个阶段的开展都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阶段、缺乏统一的武术教学大纲,各学校开展的武术项目均不相同,各校武术教师或是体育教师侧重点及学校重视程度不一致,在培养的方式方法以及开展目标也存在差异,导致同市不同校,同校不同班的学生所接触的“武术教育”大不相同,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也各有千秋。
在大学阶段,武术的出现基本为两种形式,一是公共体育选修课;二是武术专业班,其培养方式,要求、考核方式也迥然不同,形成了“前者知其形,后者追其源”的不同局面。还有,政府对武术在校园开展的政策、学校的重视、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以及上课方式单调等问题,要想让武术在校园里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写道武术是中华民族、民间体育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大纲将中国各民族传统体育、民间传统体育和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列入教学必修与选修内容。于2010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和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指出,各级教育部门门要充分且深刻了解武术健身操的好处,要求将武术健身操在全国普通中小学中真正实施和开展起来。在2014年5月國家体育总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联合发布《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中指出,相关部门要加强武术在中小学中的推广普及,加强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政府部门应编撰相关的武术段位制教材以及开设相关考试[4]。武术这个词对人们而言是熟悉而又陌生,人们对武术的了解大多来自电影、电视剧、武侠小说等,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都是虚幻、神秘的。在如今丰富多彩的校园中,各种体育活动被直接或间接地引入小、中、大学体育课堂,其中也包括武术,并且武术在校园里的发展有一定的规模,比如武术课、武术健身操、武术兴趣班与俱乐部和简单赛事等。
武术在校园的发展形式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体育竞技的方式开展,更多的是以强身健体与休闲娱乐为主;但是武术是以攻防技术为主,以功法套路、搏击等的运动形式存在与学校体育课堂。在学校出现“学生喜欢武术运动,但不喜欢武术课”的情况,这其中是武术的攻防性激起了学生的对抗欲望,以及对武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反而武术课不被广大学生接受,这是因为武术课上受伤的情况相对比其他项目要多、对于初学者没有健全的自我保护意识、武术专业教师的缺乏、课后练习时间少,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提升,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不喜欢武术课,但习武之人身强体健,肌肉有型,使广大学生喜爱。中小学体育课相对较少,学习内容繁多且需要为体测做准备,课后大多以文化课为主,所以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武术较高校来说发展得更为缓慢。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逐渐明显,当今的世界相互连接、相互融合;中国发展飞快,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慢慢接受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事物,武术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是相对于国外来说,提起中国武术,他们首先联想的就是李小龙,在他那个时代已经让全球人们知道了中国武术,在世界武术论坛也是知名人物,由古至今中国文化受外国人的热爱。在此前提下,孔子学院的建成就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2004年的11月21日,首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正式建成,现在全球已经有了146个国家(地区)共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已形成一个跨越国界,融通多元文化的教育网络[5]。在国际上,武术的推广已经取得了巨大反响。从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来看,就有日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近20个国家参加比赛,可见武术在国际的推广已经上新台阶[6]。由此可见,武术在国外也是受人们所追捧的,在这种情景下中国武术的发展能更加源远流长。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武术文化在校园传承的价值
(一)校园武术文化的健身价值,习武强身健体
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一直是国民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学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尤其是在现下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情势之下,增强自身免疫力、提升自身身体素质、注重身体健康变得尤为重要。钟南山院士说过,打太极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可以有效地抵抗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非常好的强身健体的方式。因此,应该全面发挥武术的作用、挖掘武术的价值。武术套路动作繁多,需要人体的各个部位都要进行到运动中来,有效地进行武术训练,对学生的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得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武术讲究调理自身气息、行气,控制自身的意念活动,能很好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均衡、调养自身气血、改良人体的机能、强壮体魄。武术文化经过中华人民几千年的发展传承、实践与钻研,都很明确地表明武术尤其注重习武之人的内外兼修,对人体有着多角度的好处,不断地练习能达到很多有益的效果。会武术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拥有一些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技能和本领,在面对困难、面对坏人时,懂得怎么去保护自己,有能力去保护自己。
(二)校园内武术文化德育的价值,习武先习德
武术能够强身健体,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现阶段学校武术的教育大多是以武术技术为主,却忽略了“武德武礼”的传授。俗话说“习武先习德”,“德”乃中华武术文化之根本,没学艺之前先学礼、没学武术之前先学武德,没有武德的人,不传授武术技能;丧礼者,不可教之武。学习武术的人应该不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摒弃仪理、要不害怕强者挺身而出。言,当守谦慎;行,须善始终。日常生活中就要讲礼德守诚信,以德养性。不论是古人还是像如今遍地开花的武馆拳馆,武术的首堂课都不是直接学武,而是会先学习抱拳礼。在古代,左手为掌并扣大拇指,右手为拳,抱在一起,意味着五湖四海内皆是兄弟;随时代变迁,武术文化也在不断变化,现如今的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全,意味着情操崇高,左手大拇指内扣表示谦逊、不高傲。这说明从古至今习武之人就非常重视品德礼仪,据调查大多数中小学武术课上学生连基本的武术抱拳敬礼都不做,何来谈起“武德武礼”。中华传统武术能够流传至今考的不仅仅是它强身健体、促进身心健康以及娱乐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武术文化,武德就像武术界的灯塔,引导着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由古至今都是以和为美,以德树人,在武术界中亦是如此。校园竞技武术点到为止以学生安全为主,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应把武术技术与武德武礼一同传授给学生,将“德”“礼”双修作为武术在校园传承的目标,这必将会推动武术在校园内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校园内武术文化精神的价值,传承弘扬民族精神
学校这片纯净的净土亟待浇灌刚健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亟待注入自强不息的民族血脉。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武术技术”“武术文化”逐渐分裂开来,更多的是以武术技术,也就是竞技武术为主的形式发展。“技术”成为当今武术发展的主导,例如“竞技武术”的衍生,而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讲究“文化的武术”却屈居次位,成为配角[6]。武术讲究的是“内外兼修”“心神合一”,但是竞技武术仅仅只是整个武术的外在表现,内在的武术文化内涵才是吸引人的。放眼当代中国校园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将大多的重点放在武术的技术上,在此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攻防技术精髓、敢于拼搏、尊师重道以及优越的意志品质都未得到教育的重视。优秀的习武之人不仅有一身技术,更重要的是精气神。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应该传承于学生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应贯穿武术教育的始终。武术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培养学习者的坚强意志,增强其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保持民族特色,在传承中华文明等领域有非常关键的教育意义和价值。青少年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校园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就是要把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发展和继承下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精神的渲染,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有无数的习武之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生死存亡之际挺身而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所展现出来的民族大义,正是当代青年需要学习的民族精神。因此,武术在校园里的发展和传承,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四)校园内武术文化教育的价值,促进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
武术应该顺应“健康第一”的目标方针,将这看作是目前的重要任務,然后再发挥武术特有的魅力和价值,为“健康中国”的政策助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势下,社会体育活动场所、健身场所不再便利人们运动的情况下,人们的健身活动阻滞,其中校园里的学生成为关键的保护对象之一,人们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受到威胁。而武术应当承载助力“健康中国”的使命与义务,发挥自身的全部价值,培养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其精神面貌,为提高青少年身体免疫力预防疫病感染建立坚实的屏障。近年来,武术文化蓬勃发展,新媒体等方式的有效传播、竞技比赛中的激烈较量、武术教师的悉心教导等展现出来的武术魅力和精神,无一不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对运动的热情,充分地发挥了武术的教育功能。武术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发挥了自身的价值与功能,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坚实的基础,可以贯穿在人们的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传统武术教师能就一个武术种类进行不断传播,终身钻研,不断创新,常有“一套拳练一辈子的说法”。学生通过在学校里接触武术、学习武术、热爱武术,在校园里培养健康生活、自主锻炼的习惯,从而能够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三、结语
在校园中开展武术运动已经是一个必然走向,在国家对于武术运动进校园的不断重视下,武术所展现的独有中华民族精神,对校园里中青少年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武术在校园里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又可以加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由此武术在校园里的传承有着重要价值。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样也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春阳,等.“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医学生创业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才智,2021(12):148-15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EB/OL].[2019-07-15].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565.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33024.htm.
[4]曾小芮.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武术进校园发展问题反思与对策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8(8):46-50.
[5]吕旭涛.孔子学院:武术国际传播新范式[J].武术研究,2017,2(12):165.
[6]刘梦茹.“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中国武术发展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8,7(5):30-33.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