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

2022-04-02 13:21特木尔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结节性病牛皮肤病

文│特木尔(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牛奶已成我国国民餐桌上重要的食品之一,国内市场对牛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奶牛养殖主要为规模化养殖,一方面可保证奶牛相关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奶牛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但在规模化奶牛养殖过程中,可出现多种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会在牛奶场内迅速传播,导致牛群的发病率较高,从而造成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造成经济损失。201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首次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并迅速在我国多个省市内传播蔓延,对我国奶牛和肉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奶牛患结节性皮肤病后,产奶量下降、体重增重降低,种用母牛和公牛繁殖能力降低,导致牛生产性能严重受损,同时牛皮质量下降,进而导致奶牛养殖效益明显降低。因此,在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中,应提高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意识,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工作,采取监测检疫、隔离饲养、淘汰或治疗、免疫接种等综合防控措施,以降低奶牛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风险,防止该病在牛群内的蔓延,从而保障规模化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进行综述,并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针对性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防控建议,为其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羊痘病毒属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该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物种,如牛、羊、长颈鹿、黑羚羊等,但牛是主要的天然宿主。牛结节性皮肤病可感染各品种的牛发病,但由于奶牛饲养周期较长,因此对奶牛的危害较大。各日龄的牛均可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病率为2%~45%,一般病死率不高,低于10%,但若与其他病原继发或混合感染,病死率会明显增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牛,患病牛的血液、精液、唾液、病变的皮肤部位,均含有大量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若易感染牛接触上述带病毒的体液或物品,即可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与吸血性昆虫和寄生虫如蚊、蝇、蜱、蠓等的活动密切相关,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若易感牛通过舔舐患病牛结节、摄入被患病牛唾液、血液、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也可感染。配种中,若公牛患牛结节性皮肤病,其精液中也带有病毒,因此,可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配种将带病毒的精液输入到易感母牛体内导致母牛患病。在进行牛的治疗、疫苗接种等兽医操作时,工作人员未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输液针,并且操作前未做好消毒工作,可通过输液、注射等医源性操作导致易感牛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二、临床症状

患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奶牛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与其健康状况和感染的病毒量有关。患病初期,病牛体温升高,可达41℃,病牛发热一般可持续1周。病牛发热48小时后皮肤上会出现直径10~50毫米的结节,以头、颈、肩部、乳房、外阴、阴囊等部位居多。结节可能破溃,吸引蝇蛆,反复结痂,迁延数月不愈。病牛口腔黏膜出现水泡,继而溃破和糜烂。病牛浅表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肩前淋巴结肿大。奶牛产奶量下降,精神消沉,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不愿活动。部分牛可出现眼结膜炎、流鼻涕、流涎等症状。牛的四肢及腹部、会阴等部位水肿,导致牛不愿活动。公牛可能暂时或永久性不育。怀孕母牛流产,发情延迟可达数月。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牛口蹄疫、牛疱疹病毒病等疾病进行区分。

三、诊断

若规模化奶牛场中的奶牛出现上述症状,可剖检患病牛进行病理检查。剖检病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表面有结节,并且多处淋巴结肿大,气管、胃黏膜、小肠有出血或充血即可初步诊断为牛结节性皮肤病。可采集疑似患病牛的血液、病变部位皮肤、口鼻拭子,或是病死牛的内脏病变器官、皮肤组织病变处送实验室进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抗体或抗原检测。该病的抗体检测使用的样品是发病牛的血清,可采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进行检测,若病牛未接种过疫苗但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抗原检测样品为各病变器官或皮肤、口鼻拭子、病牛全血,采用的检测方法有荧光定量PCR、PCR,若样品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也可确诊患病牛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四、综合防治

1.重要性。由于该病可感染各品种各日龄的牛,且与肉牛养殖相比,奶牛养殖周期较长,奶牛患病后造成的防控难度大、经济损失高,再加上规模化养殖场奶牛饲养数量较多、密度大,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风险较大,因此,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更应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水平,降低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发病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

2.防控方法。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的防控工作应从监测检疫、隔离饲养、淘汰或治疗、免疫接种、驱虫等方面开展,采取科学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以降低奶牛群体患病和传播的风险。

(1)监测检疫。一方面,涉及跨境运输种牛、牛精液等,应积极配合海关,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检疫工作,防止病毒的跨境输入,同时不应私自引进境外种牛和精液等,严格遵守我国动物及相关产品引进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国内跨地区引进种牛、精液等也应严格遵守国内的动物疫病检疫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检疫工作,防止将病牛引入牛群。此外,对于引进的牛应至少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隔离饲养,期间进行至少2次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检疫工作。对于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地区或与该病流行地区奶牛贸易活动频繁的奶牛场,应定期进行奶牛群体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监测工作,早发现患病牛或带毒牛,从而尽早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防止病毒传播。现大部分奶牛场采用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该模式可有效降低由动物贸易活动造成的患病风险。

(2)隔离饲养及处理。在检疫中若发现牛场内的奶牛患有牛结节性皮肤病,应及时隔离饲喂,并上报官方部门,由官方部门进行诊断处理。若确诊病牛患有牛结节性皮肤病,应在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下进行病牛的处理,同时检测同牛群的奶牛感染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隔离封锁等措施。一般情况下,若患病牛数量较少且经济价值相对较低,应采取扑杀措施,并对患病牛的排泄物、食用的饲料或饮水、垫草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奶牛,则应在官方兽医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3)免疫接种。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预防性的免疫接种,针对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地区的奶牛,应进行免疫接种,从而降低奶牛患病率,减轻牛患病后的临床表现;另一种是紧急免疫接种,是对发现奶牛场内出现患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牛的同群牛或易感的健康牛进行的免疫接种,以降低同群牛或易感牛的发病率。现阶段,国内外未研发出针对性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疫苗,采取免疫的疫苗通常为羊痘弱毒疫苗,该疫苗免疫可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出现交叉保护,从而降低奶牛的发病率。通常,奶牛接种羊痘弱毒疫苗的剂量为羊的5倍,采用的是皮下注射方式,但在免疫接种时应认真阅读疫苗说明书,了解疫苗使用剂量和操作方法,从而保证疫苗的接种效果。接种疫苗后,应在2周后采集奶牛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确保疫苗接种效果,对于抗体效价较低或牛群体免疫合格率较低的奶牛群,应进行疫苗补免,从而保证奶牛群体的抗体整体水平能保护牛免受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

(4)驱虫。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播与吸血性昆虫和寄生虫的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奶牛场内的蚊、蝇的灭杀工作,奶牛体表的蜱、螨的驱虫工作。由于蚊虫活动频繁的季节主要集中于气温相对较高的夏秋两季,因此,在夏秋两季时应定期驱蚊灭虫,尤其是在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的地区更应加强该工作,从而降低蚊虫传播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风险。

猜你喜欢
结节性病牛皮肤病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晚秋
牛病毒性腹泻治疗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