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
2021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答复。答复中表示,感谢民进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有关要求,努力补齐基层短板,加大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基层疫情防控能力,提升传染病筛查防治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近期农村地区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凸显出疫情的防控不在城市多牢固,而在农村多薄弱。广大农村在疫情防控上存在隐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无法满足重大突发疫情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的防控要求,无法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
村民缺乏疫情防控相关的健康素养,遵守防疫要求、规范就诊的意识不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不具备传染病早期发现能力,对可疑患者认识不足,留观、登记和信息上报不及时,院感防控和环境消杀不足,放大了二次传播风险。基层组织常态化疫情防控意识降低,对农村聚集性活动管理缺位,农民群体聚集的加速传播效应抵消了居住分散的隔离效应。
面向农村的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薄弱,防治分离、人员能力不足又加剧了农村疫情防控力量的薄弱。绝大部分农村除“硬核”的自防自控措施外,专业防控力量严重缺乏。传染病检测能力布局远离农村,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短期内难以下沉覆盖农村。农村地区要处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乡采集、县检测和应检尽检,面临严峻挑战。
多数农村没有编制“一案三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虚化,也没有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物质保障系统不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缺失,开展疫情防控的基础条件较差。面对病毒变异株的潜在挑战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要求,仅靠应急之举不解决根本问题,也不能冀望通过干部尽责来弥补农村公共卫生的短板窘境,建立一个结构完善、功能齐全、上下结合、高效管用的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方是治本之策。
为此,建议:
对最贴近村民就医需求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避免简单关停查封,可通过加强培训,着力发挥好“哨点”和“探头”作用,以村为单位,提高基层的疫情防控教育和早期识别能力。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和疫苗紧急接种的布局调整,向农村地区倾斜。将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等纳入疫苗紧急接种和“应检尽检”范围,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加强农村医疗废弃物的处置。
脱贫攻坚后农村医疗卫生网底进一步筑牢,目前重点是有针对性地改造提升。结合疫情防控,加强对村卫生室、个人诊所和药店的建设及管理,管好药物“小处方”,加强健康教育“大处方”,健全首诊报告制度,提升村的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统筹好疫情防控与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保持组织稳定性和基层战斗力。组织村委会、家庭签约医生、民警和民政等各方力量形成网格化工作体系,并向撤制村、自然村、村民小组等层级下沉,加强对聚集性活动规模和频次的管理。完善“一案三制”,探索设立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备资金,在乡镇、中心村建立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物资储备网点,做好镇村公共卫生设施平战两用改造。
“十四五”期间,突出农村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基础地位。明确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为主导的功能定位,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活动,提高村民健康素养和村医公共卫生业务素质。村委会依法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健全公共卫生职能。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新基建”力度,补齐短板并发挥科技带动效应,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