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学院中高衔接学生是特殊的高等教育群体,总体上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上更容易遇到问题。某职业技术学院对2020级中高衔接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自学方法、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氛围不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然后提出应对策略,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高衔接;学习;策略
一、引言
学习氛围对于整个学校教学工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对学院的学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中高衔接的学生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加上缺乏自学方法以及对所学内容缺乏学习动力,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缺课、上课玩手机、沉迷网络、应付作业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将很难改变,并且会愈演愈烈。
二、中高衔接学生的特点分析
1、学习习惯差,责任心不强
部分中高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业基础课普遍较差,他们对进入大专学院后面临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学习起来更感费力。主要表现在上课不认真,睡觉,玩手机游戏,聊天,看网络小说等,做事情缺少责任心,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2.自控能力差,无视校纪校规。相当一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往往会形成课堂纪律观念淡薄,目无校纪校规,个别学生缺课严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并且屡教不改。
三、提升中高衔接学生学习效果的策略
1、小班教学
高校近二十年来的急剧扩招,使得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翻了几番,但是大部分学院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却没能同步配套、跟进。一方面,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硬件条件严重短缺,要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上大班课、合班课是特殊时期开出的对症之药。另一方面,也有人持“课堂效率论”,认为一名老师给二三十学生上课是上课,给一百名学生上课也是上课,但“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大班上课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灌输知识,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只管输出,不管接受效果如何。
小班教学(一般不超过三十人),它不同于在大教室上课,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不需要互动、沟通,信息反馈,甚至于不用考虑听讲的效果。小班教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充分的互动、沟通、交流,有利于形成探讨、交互式课堂。教师的言行举止更容易影响到每一位同学,教师基本可以做到全面兼顾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思考和表达。由于人数少,学生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和顾忌,课堂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有效的把控课堂的节奏和调动同学们的情绪;既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抬头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国外实行精英教育的学校,小班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有多少课程通过小班教学,甚至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学徒制,实质也是小班教学。很难想象,一名师傅带上百名学生,如何进行精细化的培养。学生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这可以培养适合低端就业市场的劳动者,却无法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技术员。
2、降低理论难度,培养学习兴趣
由于中高衔接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因此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内容,本着易学、够用的原则,适当减少理论课的学时数,增加实践课的学时数,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开发切合岗位需要的实训项目。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企业现场视频、案例、图片、动画演示等,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来自于课程本身,另一方面来自所讲授内容“有用”。所谓的“有用”,一是有利于找工作;二是工作中能够用得上。而从学院和教师角度来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但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体系改革中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与市场相适应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包括优化课程设置,采取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建设懂理论、会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现代化的教学条件,采取既考核知识又考核技能的方法和综合评分方法。通过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有成就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影响一部分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用心去关心学生是很有必要的,用最普实的语言,细心指导,用鼓励的眼神进行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理解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个体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多地是直接由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的。
教学评价制度必须保证客观性原则。实行教学评价,目的在于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以客观的价值判定。如果缺乏客观性,就会完全失去意义,还会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错误的教学决策。
贯彻客观性原则,首先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不带随意性;其次要做到评价方法客观,不带偶然性;再次要做到评价态度客观,不带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使他们心悦诚服,调动起积极性,才能作为指导改进教学工作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 王允庆,孙宏安 【教学策略设计】.科学出版社,2021年 12月 .
[2 ] 王铮昊,董晓琳 【教学策略设计与实践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 顾关,古熠奎. 【双螺旋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 华南理工大学 2021年10月
[4 ] 张丽艳.教学策略研究 [J ] 新课程,2 0 1 7 , 10( 5)
[5 ] 丁映春. 教學目标与教学策略 [J ]. 内蒙古教育,2 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