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终身健康比长预期寿命更重要

2022-04-02 05:30:04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年老慢性病长寿

你知道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有什么区别吗?

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7岁。也就是说,很多中国人的生命后期还有8.3年的时间是带病生存,或者生活质量较低。

诚然,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与70年前出生的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相比,201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文明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不过如果生命后期生活质量不高,老人比较痛苦,甚至失能,完全需要他人照顾,那也不能代表生理和心理上的长寿。

所以,健康预期寿命更能真实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真正的生活质量、实际长寿水平和文明的真实高度。

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5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1%。但是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在2.54亿老年人中,1.8亿以上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 000万。

以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为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26.9%)、心脏病(26.2%)和脑血管病(18.6%),而慢性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生活方式不健康、不科学。

这其实涉及现在很多年轻人并未意识到的终身健康问题。一些年轻人意识不到年老后可能会失能,例如,2017年针对40~64岁公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成人不知道自己年老后可能失能,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失能时间在1年以下。

由于认识不到可能失能,很多年轻人在年轻时期也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抽烟、酗酒和熬夜成为常态,以致年老时失能的时间会显著增加,也就加大了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

这也意味着,未来需要更注重科学传播和引导,让人们從小就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不仅要达到预期寿命,还要让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无限接近。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猜你喜欢
年老慢性病长寿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被嫌弃的中年老母亲的一生
癌症只是慢性病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6:12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年老时牵手“退隐山林”吗
乐活老年(2016年10期)2016-02-28 09:30:36